八友帝国吧 关注:2贴子:62
  • 9回复贴,共1

国人恍然大悟:这才是中国不怕美国的真正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外交困顿的奥巴马执政团队推出的“重返亚洲”政策近日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的不安,使得原本欣欣向荣的亚洲关系骤然紧张起来,谋求和平发展的中国外部环境立即险恶起来,为此美国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为此喝彩,世界舆论不得不强烈地忧虑“美中能否和平共处”。
  针对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美国强化了在亚洲的军事同盟和武力威胁。近日美澳签署军事协定,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它的矛头都是直指中国的”。
  同时美国更是加剧插手中国南海问题,制造军事冲突和地区对抗的热点,以及之前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悍然开进黄海,以及之前更早的台海紧张局势,都在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强化的“美国威胁”恶性刺激的结果。
  美国对华的“炮舰政策”,迫使中国在力争和平发展的同时,被迫加强了军力和反介入的军事准备,这就是国际上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加强军力的由来。


1楼2013-10-19 18:48回复
    中国本想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和平发展和改善民生,但美国的“炮舰政策”和“美国威胁”不允许。
      奥巴马执政团队更是把这种“美国威胁”赤裸裸地展示给世界,使得谋求和平发展的中国外部环境立即险象还生,而美国却在贼喊捉贼说这就是“中国威胁论”。


    2楼2013-10-19 18:49
    回复
      中国一直在努力谋求和平共处和繁荣,但美国人不答应。不断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威吓和恐吓,迫使中国被迫加强军力,应对美国的无事生非,这是美国威胁造成的恶果。
        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炮舰政策”,在朝鲜战场,在越南战场,中国曾迎头痛击美国对东亚的“炮舰政策”和对华威胁,才争取到今天的和平共处。中国不怕美国的原因在于,中国本身就是个庞然大物,财力雄厚,军力强劲,内部团结,让美国无从下手。
        中国声称真诚地欢迎美国珍惜惨痛的历史教训换来的和平共处和互利局面。


      5楼2013-10-19 18:53
      回复
        目前美国的经济和市场振兴一塌糊涂,奥巴马团队难辞其究。美国不是努力地振兴市场,而是与最大潜力的中国市场搞摩擦和军事对抗,这不会换来奥巴马提出扭转局面的的出口倍增。


        6楼2013-10-19 18:54
        回复
          目前美国的经济和市场振兴一塌糊涂,奥巴马团队难辞其究。美国不是努力地振兴市场,而是与最大潜力的中国市场搞摩擦和军事对抗,这不会换来奥巴马提出扭转局面的的出口倍增。
            近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主动挑起摩擦和地区冲突,迫使全世界都在忧虑美中能否和平共处?人们都在担心提振美国经济的黔驴技穷会不会导致奥巴马团队的狗急跳墙?中国有信心繁荣经济和扞卫和平,美国能不能理智地面对则是未知数。


          8楼2013-10-19 18:55
          回复
            新加坡媒体文章:世界是否进入了混乱的新时代?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政策犹豫不决显示情况确实如此。事实上,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苦果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但让美国不愿意再使用其军事力量——在“红线”被跨越时也是如此——也导致美国似乎不再愿意承担与其全球领导地位相称的重大责任。然而,如果美国不再愿意扮演领导角色,谁能取而代之?
              中国领导人的表现,显示他们没有兴趣积极领导全球——他们公开拒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与此同时,尽管俄罗斯可能要继续维持其世界强国的假象,但它最近的行动显示它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阻挠美国——即使这样做并不符合其自身的长期利益。而欧洲面临着太多的内部问题,不可能在全球事务中承担任何重大的领导角色。
              毫不奇怪的,领导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国际机构的效率。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危机的无力反应,和世界贸易组织当前谈判的失败便是例子。这一局面颇似20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所说的10年领导力真空——它导致全球公共品供应不足,加剧了大萧条。


            9楼2013-10-19 18:55
            回复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和中国——只有这两个国家有能力领导全球——必须达成重大妥协,协调根本利益,让它们能够合力提供并保护全球公共品。
                唯有稳定中美双边关系,才可以实现一个支持和平、分享繁荣的全球体系。
                要达成这样的妥协,美国首先应该让中国加强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角色。


              10楼2013-10-19 18:56
              回复
                  中国领导人在定义中国全球角色时,应该参考英国方式的成功——及德意志帝国傲慢外交的失败。


                12楼2013-10-19 18:58
                回复
                  正因为如此,冷战之后,尽管“双赤字”逐年加大,但美国更舍不得“用战争来赚钱”的生财之道,所以,军费不降反增,就算是到了2012年,背负14万亿国债的美国经济几乎都要被压垮了,但是美国与军事有关的支出仍然达到13720亿美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28470亿美元当中的的48%。
                    美国人的盛筵背后,有多少生灵在哭喊,有多少冤魂在飘荡。
                    然而,战争在变成了一种牟利赚钱的投资工具之后,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另外一种结局:当短期无法实现投资收益时,美国人选择战败并非不可接受,退出战场实际上就是投资的一种“止损行为”,跟股市上的“获利回吐”、“割肉清仓”没有什么区别。
                    另外,由于战争的破坏是在别国的土地上进行,所以,自从1812年美加战争之后,美国人再没有在自己的国土上感受到过被兵燹夺去亲人的痛苦,再没有体会过被战火焚烧、国破家亡的绝望感,用一句中国人的俗话来说,那就是“没挨过打,就不知道疼”。

                    所以,美国人从金融资本到产业资本,从高级精英到普罗大众,从议员到搬运工,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用战争来进行掠夺的渴望,都是直接和间接的嗜血的参与者。
                    美国也有所谓的反战人士,但是,反越战也好,反伊战也好,都是虚伪的、不彻底的,美国的反战人士与其说是在反对战争,还不如说是在反对战争红利分配方式的不公平。反战人士们看起来好像是在“向美国的裤裆里踢上一脚”,但最后却只是蹬掉了美国裤子上的一只螳螂。
                    综上,我们看出,美国在境外的战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战争是一种资本发动的以赚钱盈利为主的投机行为,其行为是可控的,其结果是可以随时调整的,换句话说,美国的战争结果是可以用利益来进行评估或者收买的。


                  18楼2013-10-19 19:04
                  回复
                    2、如果战争是在美国本土以外进行,战争的结果不涉及国家的安危,美国军队不需要“保家卫国”,可进可退,那么,美军就没有战至最后一人的必死决心,战争意志非常脆弱,在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下,美军选择投降活命是非常自然的。即使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军人也没有血战到底的气概,这是文化使然。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大致来推论一下未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很有可能发生的战争”。
                      前面我们说过了,美国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在什么范围发动对中国的战争,都不可能取得胜利,甚至有很大可能会首先垮掉,所以,以犹太金融资本家“以利为上”的秉性来看,他们绝对不会为了些许“虚幻的胜利的可能性”而进行一次毫无意义的最高风险的“投资”——除了利益,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为之血战到底。这种高风险在于他们自己对后果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在“投资”之前他们什么都有,可在“投资”之后他们什么都会失去。

                      从战争的决策者与发动者这个层面来看,美国绝对没有勇气和意志来直接对中国发动一场“全面的没有希望获胜的决战”。而从战争的可能的毁灭性结果来看,这个结果也许几千年习惯了出苦耐劳的中国人能勉强接受,但是享了两百多年福的美国人根本不可能接受。
                      所以,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美国已经越来越没有勇气探讨跟中国进行决战这个可能性了,反过来,经常探讨该不该向美国进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的中国强硬派反倒越来越多。
                      既然这样,美国既不能在经济上压倒中国,又不能在军事上战胜中国,那么美国该怎么办呢?美国还有什么路可走呢?是不是只有束手就擒,心甘情愿向中国俯首称臣?
                      所以,聪明绝顶的犹太人又想出了极为高妙的一招,G2。
                    ----------------------------------------------------------------------------------摘自网络
                    G2。G2。G2。G2。G2。G2。G2。G2。


                    19楼2013-10-19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