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浓时心转淡吧 关注:21贴子:1,857
  • 9回复贴,共1

[2007-09-22]★§资料整理§★中国古代断袖介绍[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傅皇后:汉哀帝刘欣的皇后,孔乡侯傅宴之女,哀帝祖母傅太后的侄女,由傅太后作主,被封为皇后,但汉哀帝专宠男宠,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公元前1年,年仅26岁的哀帝病逝。太皇太后重新起用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傅皇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1楼2007-09-22 18:24回复
    西汉皇帝好男色是有传统的。三宫六院的时候,后妃们还是有指望的,总能等到君王临幸的那一天;一旦君王只好男色,那只有欲哭无泪了。 

    汉哀帝刘欣宠爱男色就臻至登峰造极,甚至将后宫佳丽弃诸一旁,独宠董贤。这个董贤,不仅貌若美妇,言谈举止也十足像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也难怪,看英伦热播的电视节目《粉雄救兵》里,那些Gay们长得漂亮,性情温柔,品味一流,集中了男性与女性的优点,既能讨好男性也讨好女性:董贤能把哀帝迷得魂飞魄散也不足为奇。从此,哀帝对他宠爱不已,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深情细腻若此。后人便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


    2楼2007-09-22 18:27
    回复
      断袖癖又称“龙阳之好”和“分桃之恋”。龙阳,是因为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为了讨好他,魏王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而分桃,则是卫灵公宠爱弥子瑕,卫灵公因为弥子瑕把尝过的桃子给他吃而受宠若惊,因而得名。按伦理正道来说,一个君主宠幸娈童,违反君臣之义、夫妻之道、男女之别。上有其好,下必附焉。整个朝廷也因此乌烟瘴气。 

      董贤受宠日胜一日,才二十出头,就被封为大司马,名列三公九卿之首,朝廷中大臣奏事,都要先经由他的手。他家的人也跟着沾光;父亲董恭升为光禄大夫,妹妹进宫封为昭仪,岳父封作大臣,妻子也被特许进宫居住。董贤的妹妹极似董贤,而董贤的妻子又是绝色美人,哀帝便把这一家三口一并笑纳了,都成为了他的宠妾。 

      董贤的家与哀帝的家合二为一了,傅皇后只好一个人孤寂度日。这位傅皇后是哀帝祖母家的女子。当时,傅氏家族与皇帝母亲所属的丁氏家族是两大新兴贵族。可惜,傅皇后虽有已为太皇太后的傅昭仪作靠山,却对哀帝的“专宠”无可奈何。其实,同性恋者固然得不到承认,固然悲伤,更难为的是那个枕边人,守活寡是一重痛,有冤无处诉又是一重痛。像什么萨福、达芬奇、福柯、纪德、兰波、魏尔伦、金斯堡,这些人,随口一数就是一大堆,人家好就好在不拖别人下水。也有一些著名的悲惨例子,比如王尔德,比如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是三人一辈子痛苦,但他们拍拖的时候,不像汉哀帝那样动用国家公器呀。 

      汉哀帝龌龊就龌龊在公私不分,不拿历史当干部。皇宫中最华丽的车马、最名贵的衣物,全归董贤使用,而哀帝自己用的倒是次一等的货色。有一次,哀帝在麒麟殿设宴款待董贤一家,醉意朦胧地对董贤说:“我想把帝位传给你,怎么样?”幸好有大臣劝住了。哀帝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建一墓,要生则同床,死则同穴。 

      26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王莽出来主持朝政,王莽又道貌岸然,又道德洁癖,早就看董贤这种小白脸不顺眼了,董贤一看大势不好,只好与妻子双双自杀。董贤死后,王莽还不放心,命人开棺验尸,没收其财产。后王莽发动政变。傅皇后虽不曾牵涉其中,但还是被王莽幽禁了,并把她废为庶人。傅皇后愤而自杀,结束她寂寂无闻的一生。


      3楼2007-09-22 18:29
      回复
        中国历史中的男性同性恋 

        同性恋的现象,在中国的远古即已存在,可以说和中国历史同样悠久。杰出的中国清朝学者、《四库全书》的主编纪盷(1724~1805年)在他的名著《阅微草堂笔记》中,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娈童始于黄帝"。娈童,就是供成年男性同性恋者作为性行为对象的少年男子;黄帝,则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这就把中国同性恋的存在列入中国历史开端的时代了。 

        在成书于公元前90年的《史记》中,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写道:"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第125卷佞幸列传第65。中国古籍版本很多无统一页码,不少古籍成书年代、出版年代也不确知,所以不便按照通常的格式作文献注。本文引用古籍甚多,仅在文内作必要介绍,引文出处仅指出卷数或章回数。列于文尾的参考书目仅收现代著作,谨此说明)。司马迁这段话,说明早在汉朝以前,即公元前206年以前(《史记》记载了汉高祖的同性恋,所以"昔"字当指汉朝以前),因美貌而和皇帝有同性性关系而得官职的人,就很多了。 

        这是在正史中,明确指出男性同性恋存在很久远的例证。


        4楼2007-09-22 18:30
        回复
          除《史记》之外,在《晏子春秋》、《韩非子》、《战国策》、《汉书》、《晋书》、《宋书》、《南史》、《北史》、《陈书》等古籍中,也都有男性同性恋的记载。这里需要加以引述的记载有三,因为它们乃是中国男性同性恋"雅称"或"代称"的语源: 

          《韩非子》的"说难"篇中有一则历史故事说,卫国的国王卫灵公(在位年代:公元前534~前493年)很喜爱一个美男子弥子瑕。按照卫国的法律,若偷驾国王的车子,应处以断足的刑罚。有一天,弥子瑕听说他母亲病了,便偷驾国王的车子去看他母亲,国王听说之后,未加处罚。反而称赞他孝顺;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国王在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给国王吃,国王又称赞他,竟然不顾君臣礼统,甘吃余桃,说明多么相爱!所以后来称同性恋"余桃之癖"。 

          《汉书》记载,汉哀帝非常爱董贤,出游时哀帝和他共坐一辆车子,在室内则同床共卧。有一次,白天两人一起睡觉,哀帝睡醒了要起床,但董贤还在熟睡,而且压住哀帝的衣袖,哀帝为了不吵醒他,就派人把衣袖割断而起(卷93佞幸传第63)。所以后来又把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或简称"断袖",有时也合称为"余桃断袖。" 

          《战国策》的"魏策"中记载说,魏国的国王和龙阳君是很好的同性伴侣,同床共枕,很为宠爱。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到了十几条鱼,突然哭了起来,魏王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开始钓到一条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就想把开始钓到的小鱼丢掉,因而想到四海之内,美貌的人很多,生怕魏王得到别的美人,便会把他抛弃,所以哭了。魏王便保证绝不会,并且下令禁止谈美人,犯禁的便要全家抄斩,表明了他是多么真挚地爱龙阳君。所以后来又把同性恋称为"龙阳之好",或简称"龙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则故事所说的同性恋主角都是国王。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根据《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指出,西汉的十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有个把同性恋的对象,或至少犯一些同性恋倾向的嫌疑。 

          这就表明,至少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同性恋不但不犯禁,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雅癖",因为最高统治者--皇帝带头这样做。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男性同性恋也是"上流社会所共有的一种风尚"。例如,魏晋间有七位著名的文人,号称"竹林七贤",彼此很相好。据著名的中国古代性生活的研究专家Van Gulid博士的论证,至少其中的嵇康(公元223~262年)与阮籍(公元210~263年)是有同性恋行为的。困为在刘义庆(公元402~444年)著《世说新话》第十九章"贤媛"中记载了山涛(公元205~283年)的妻子在晚间窥视客居她家的嵇康和阮籍同床共睡的同性性行为。


          5楼2007-09-22 18:32
          回复
            在周朝的民间诗歌中, 也有许多赞美男风之词, 如《诗经》中的《郑风》, “子馻 ”一章中有不少内容经后代学者考证,都认为是“两男相悦”之词,其它如“山有扶苏”、“狡童”、“褰裳”、“扬之水”等章,有“狡童”、“狂童”、 “狂且”、“恣行”、“维予二人”之类的词句,可能都和同性恋有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都有崇尚美男之风,记载也多了起来。墨子在《尚贤》中说:“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荀子在《非相》中说:“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妖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战国策· 秦策》中有一段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献公想进攻虞国,但怕虞国名臣宫之奇的存在,于是荀息就建议献公送美男给虞侯,并且在虞侯面前说宫之奇的坏话。这个计策实现了,宫之奇劝谏虞侯,虞侯不听,只好逃走。虞侯失去了股肱之臣,最后亡于晋。由此看来,在那个时代“美人计”的“美人”,既包括女子,也包括男子呢!


            7楼2007-09-22 18:39
            回复
              中国古代BL的爱与憎 
              那时宫廷内的同性恋,当然主要是统治者凭借权势,玩弄俊男,但似乎也有真正的恋情。例如《战国策·魏策》载: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虽然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可是却哭了。魏王问其故,龙阳君说,因为我不过是王的一条鱼。魏王很不理解,于是龙阳君解释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我满心欢喜,后来我又得到更大的,于是将第一条弃之于海了。现在我受宠于君,与你共枕,位至人君,人们都敬我怕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那么多,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讨好于你,而我有朝一日也会如第一条鱼那样,被弃之于海,念及此,我怎能不哭呢?魏王说:你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于是颁布命令,如果有人敢在王的面前提出另一个美貌者,就要满门抄斩。这个故事很有名,以致后人称同性恋为 “龙阳之好”。 

              《战国策·楚策》中的安陵君也有类似情况,他是楚共王的男宠,有人提醒他,色衰会爱弛,应该向王表态,连死也跟随他,就能得到长期的信任与眷顾。他找了一个机会和共王讲了,共王大为感动,封他为“安陵君”。所以,后来同性恋又被称为“安陵之好”。《吴下阿蒙·断袖篇》所记载的“向魋”一段就更生动了:向魋是宋恒公的男宠,位至司马,很受宠幸。有一次,向魋知道恒公之子公子佗有四匹白色的骏马,想要,恒公就瞒着公子佗,将马的尾鬣染成红色送给了向。以后公子佗知道了,大怒,派人将马取回。向魋很害怕,想逃走,恒公知道后,闭门而哭,眼睛都哭肿了。


              8楼2007-09-22 18:42
              回复
                1.龙阳君(龙阳的由来)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涕下,王曰:“何为泣?”曰:“为臣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所得,鱼也,臣其喜,后得又益大,臣欲弃前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搴裳趋王。臣亦曩之所得鱼也,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于是布令于四海之内曰:“敢言美人者族!” 

                2.安陵君(编席陪乘) 

                江乙说安陵君缠曰:“君无咫尺之功,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过举以色,不然无以至此。”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色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曰:“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命。” 

                三年,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霓;兕皋之声若雷霆;有狂兕*1车衣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一发而殪。 

                王抽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曰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如下,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悦,封缠为安陵君。 

                3.潘章(百年共枕树) 

                潘章少有美容仪,时人竞慕之。楚国王仲先闻其名,来求其友,因愿同学。一见相爱,情若夫妇,便同衾枕,交好无已。后同死而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冢上忽生一树,柯条枝叶,无不相抱。时人异之,号为共枕树。 

                4.李延年(一顾倾人城) 

                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善歌为新变声,是时方兴天地诸祠,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声曲。而女弟李夫人得幸,产昌邑王。 

                延年由是贵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绶,而与上卧起,其爱幸*韩嫣。 

                久之,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诛延年兄弟宗族。是后宠臣,大底外戚之家也。卫青、霍去病皆爱幸,然亦以功能自进。 

                5.慕容冲(凤栖梧桐) 

                初,秦主苻坚之灭燕,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爱十分。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曩弟专宠,宫人莫之。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咸惧为乱。王猛切谏,坚乃出冲长安。又谣曰:“凤皇,凤皇,止阿房。”坚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竹数十万于阿房城以待之。冲后为寇,止阿房军焉。坚使使遗冲锦袍一领,称语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 

                卿远来草创,得无劳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怀。朕于卿恩分如何,而于一照忽为此变。“冲命詹事答之,亦称:”皇太弟有令,孤令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惠!苟能如命,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当宽贷苻氏,以酬曩好。终不使既往之施,独美于前。“坚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至于此!


                10楼2007-09-22 18:44
                回复
                  董贤那个太经典了……

                  还一并笑纳= =

                  古代皇帝果然不是我等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13楼2007-12-02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