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声色吧 关注:297贴子:23,623
  • 5回复贴,共1

谁的故乡不沉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耿立


1楼2013-10-20 10:44回复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被拆迁房子的瓦砾上跌坐,茫然吃着午饭,只是一个馒头和一棵大葱。那模样是我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的父兄,这是一副为“农村上楼”而配发的照片。看到这个片子,看到一片狼藉,像是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一点点坍塌一点点沦陷,真的有点愤怒。
      多少乡村在哭泣!多少乡村被连根拔起,乡村成了一种空间飘浮。我看到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我对某些举止向来是不惮于恶意来揣测的。不错,乡村是需要引导的,农民是需要引导的,但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种出了高楼,这是农民的狭隘所到达不了的。在农民没有意愿的情形下,是否有的人对土地别有图谋?城市化是人的市民化,而不是土地的城市化楼房化。
    农民被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我想镰刀碰到谷穗是呜咽,谷子倒下时也是呜咽,推土机的巨响脚手架的巨响龙门吊的巨响,他们听不到故乡的呜咽。农历没有了,节气没有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伦理被改造了。
    古人有揠苗助长的话头,也有夜雨剪春韭的诗意,但乡村的消失证明着一种东西,故乡的脆弱,美的危险,土地不再为农人服务,土地开始为GTP服务。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离开了地气的脚步注定是走不稳踉踉跄跄的。
    有一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作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有个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你离开了那空间那地址,你离不开那里蒸腾的气场,那里的细节,虽然有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阻。但“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但原乡在哪里?即使你千里迢迢回到放摇篮的地方,但拆迁的速度,要比你的脚步快几倍。在某些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无论老房子无论老城墙,都会谈笑间灰飞烟灭。故乡小桥的容颜你无法再睹物思情,没有铜雀台可以锁住那也叫小乔的恋人,即是铜雀台也会被拆迁成瓦砾。你有的不只是乡愁,而是目睹故乡的凌迟,故乡的死亡。
    我想,拆迁那仅仅是一座座老屋么?拆迁的是那些有形的表面的东西,那融入人生的部分呢?那故乡的气味呢?要是再向人回答三十前的故乡,你准会遇到听众的不解,因为你的斜阳流水,你的蛙鸣溪头荠菜早已无有踪影,大家以为你在说谎,说不曾存在的诗意,说你的梦呓。拆迁的巨响,它不仅仅伤到了我们的骨头,它给我们不能指认故乡的人一种暗伤在咯血,你看不到那血丝,你感到那虚空,那是一种大地的整体失忆和乡村历史的短路。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榆树,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窗外的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的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我知道故乡之故,是旧的意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家还是老的好,但当下一切唯新是尚,人们喜新厌旧,不再喜欢原配的故乡。现在城市的家是没有光阴刻痕的,没有记忆的负载,没有积淀没有历史,这样的家,就是给你提供一张床供你安眠,给你一片空间供你栖身,这样的家,是名词,不是动词,没有让你冲动让你念想的精神成分。
    人们说故乡现在已被穿上了制服,你的和他的,他的和你的,没有了个性,互相模仿,互相雷同。楼房是一样的,猫眼是一样的,这种批量生产的所谓的乡村,这样的地方还能称之为故乡么?那牵动我们心灵抒情的滚动的河水,那林子间白色的如棉布的雾帐,那货郎的鼓声,那如旧照片一样发黄的夕阳,好像如今成了梦幻,成了失踪。(写到这里,有网友“知了的秋天”留言:只记得故乡原貌的淳朴风貌,却忘了小巷土路的坑洼、没有排水设施的泥泞,用柴火煤炭烧水做饭时的烟熏火燎呛人口鼻,用电的不便接水的不便上厕所的不便。城市化乃是大势所趋,但城市化中保留地方特色确应注意。让农民享受现代化成果不应是空话。)
    我想说,我不反对现代化,我反对的是过度和对故乡的损伤。我是怀念一种乡村的精神质地,一种氛围和一套完整的乡野价值观,那种安恬那种惬意。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保姆,她提供的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的童年。但现代化现在成了一种不容商榷的规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着吊民伐罪讨伐一切的权力。
    过去那种低碳的生活,那乡村的牛粪和泥泞,曾是我发誓逃离的,那不是矫情,当走过了人生,当失去了故乡,当看到沉沦的故乡,失去了的才知道珍重。现在城市的人手不能提物,肩不能负重,腿不能远足,心灵逼仄如蜗牛。城市里没有牛粪,但城市里也没有可以仰望星空的精神屋顶,对城里人来说,失去牛粪也许不是失去营养,但失去星光,人类的夜晚该是多么的黯然。说白了,故乡伦理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守护,是一种恩养。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


    2楼2013-10-20 10:45
    回复
      无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0-21 05:04
      收起回复
        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0-21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