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吧 关注:348,382贴子:3,690,911
  • 3回复贴,共1

【学习方法】文科复习建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为何,原来的这个帖子不见,重新开一贴……
文科复习建议(以新课标为准)
一轮复习之语文
一. 默写题
这是送分题,希望大家把这6分拿满,不要在这里丢分,因为这是考试中我们完全确定了考试范围的一道题,在这里丢分,无论你最终成绩如何,从某个角度来说你的语文考试都是失败的。
复习建议:
1. 背诵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所有课文
2. 不停留于背诵,要默写(因为我们在这道题中不仅要求会背,还要求你准确无误地写出来,所以不要怕麻烦,一定要默写,默写时注意通假字、易混字等)
建议大家有一个专门的默写本,上面有红笔的批准,复习时那些你自己记不住或者易写错的地方,才能一目了然,也能节省你后期的复习时间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选自课本原文考得比较深入详细;另外一种节选自课外,考得就是你对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语法及实虚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如果你现在读高一那么我建议你可以用课余时间看看二十四史,如果看不完就先看《史记》,语文的课外节选一般出自这些)
复习建议:
1.课本中重要的文言文,要完全理解,也就是说你必须从文章大意到每个字的解释都要掌握;另外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复习课文注释
2.熟记考试大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用法及解释
3.保证每天一篇文言文阅读,总结每道题的命题陷阱或者一些考点
例如文言文阅读中
选择题第6题常见的命题陷阱有:
张冠李戴,信息错位;不辨古今,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者因果倒置;颠倒是非,无中生有
做题技巧:注意时间、对象、官职变迁等容易混淆的地方
选择题第4题释义题往往考查的是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
翻译题第7题的评分标准为重要的实词每翻译准确一个得0.5分,语句通顺占1分,特定句式或语气占1分,所以平时做题复习要注意实词及固定搭配的积累
4.做题的时候多做总结,总结易混知识(对于这个知识点,如果你不想总结可以买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那个里面有详细的总结)及做题技巧
例如总结官位变化及官吏行为词
授、拜、除、封等表示任命,擢、拔、陟、升、迁表示提升,左迁、迁谪、逐等表示降职
一词多义的考点: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假借义,其中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最常考
遇到不熟悉的实词,解答第4题的方法:
·从语法搭配辨析词性,题见2001年全国卷
·从语义搭配推测词义,题见2005年全国卷
·从语境暗示推断词义,题见2005年广东卷
·从字形结构推测词义,如: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业有关)禳(与祭祀有关)
·从词类活用推测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
三.诗词赏析
考纲对这道题的陈述为鉴赏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这道题有相对固定的题目类型和答题模式,属于比较简单的题
复习建议:
1. 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描写角度、抒情方式)
表达技巧:象征、对比、烘托、白描、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对比、借代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的感觉(通感、虚实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重在说理,多见于宋诗)
2. 保证诗词阅读量
好多人说,语文是不需要做题的,其实语文要想考125+,依旧是需要我们下苦功夫的,因为有些知识是在你做题之后才能知道和了解的。例如:
读诗先看题目,注意题眼,题眼往往能够对诗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有提示作用
读题先看注释,注意提示信息,有朝代就注意时代对诗人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1楼2013-10-20 20:25回复
    现在由于楼主的专业课越来越多,作业也多到崩溃,想到期末考要考16科,更是欲哭无泪……所以,我以后更贴的内容会比较零散,请各位见谅……


    2楼2013-10-20 20:31
    回复
      衔接以前讲到的(三、诗词赏析)
      解题方法简述:
      1.五读:读题目(找题眼)、读作者(了解背景、诗歌风格)、读内容(解题核心,理解意义及情感)、读注释(把握线索)、读命题(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决不遗漏三要点)
      2.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如,月亮与思乡,鸿雁与游子思乡怀亲,梅花与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3.注意诗歌的构篇方式,如,对比、问答、卒章显志等
      4.在平时做题时应总结答题套路
      总体来说有六类固定的题型:
      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
      大家需要总结这几类题型中常用的问题形式、答案术语以及一些固定的答题顺序
      PS 大口径问题的三要点:采用的写作手法、手法揭示的内容、所起的作用


      3楼2013-10-20 20:41
      回复
        呵呵
           ——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0-20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