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1,882贴子:6,569,723

回复:关于武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几句笑话。 武松的力量存乎于人们的想象,那是不是把武松的力量想象得越大越好呢? 比如一拳爆宇宙之类。这种想象,恐怕绝大多数人会一笑置之吧。
还有一个典型就是吧友们在比较鲁智深和武松的力量,在比较时有人甚至用力学的原理去仔细验证,还有人把石头和树共同缩小多少倍来比较。水浒毕竟是小说,武松和鲁智深都是想象之中的力士,而非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作者在创造他们的时候本来就用了浪漫色彩的幻想和想象,如果我们纠结于根基于想象的力量比较,恐怕作者都会在坟墓中笑醒吧


19楼2013-10-20 21:51
回复
    武松的力量来源于哪里?
    武松劈手抓住宋江,宋江显然感受到了武松的力量,当武松把宋江放下,宋江看着武松道:你是个英雄。
    武松打死老虎站在知县面前,知县透过武松满身血污,道:不是这样的壮汉,焉能打死这样的猛虎。
    武松的身材是他可以打虎的基础,然而,仅仅有身材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吃。 在水浒的世界里考量英雄的标准,似乎能吃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能吃里包含着能吃肉和能吃酒。没有吃饱的英雄是可以打败仗的,比如鲁智深。 水浒为什么如此强调吃的重要性呢?


    20楼2013-10-20 21:52
    回复
      水浒对吃的描写既普遍又细致,以至于一些人说水浒里的好汉是一群吃货,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饿着肚皮的那种乏力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经拥有过,我是有过。 久饿以后偶尔饱餐一顿的浑身舒泰感不是笔墨所能描绘出的。我想,只有饿着的人才能理解吃饱才是人之所以生存的根源所在,也是力量的源泉。
      如果我们再参考水浒好汉吃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出身不高,且生活在富贵之外的作者们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当也是一种感动。
      红楼梦和水浒的作者异途同归,我们当应向这些伟大的人致敬。
      sorry,楼主情绪有些失控,歪楼了。


      21楼2013-10-20 21:53
      回复
        言归正传。 水浒在力量的运用上是充满浪漫主义幻想的,但在力量的来源上却又实际得细致入微,虽细致不脱浪漫色彩。 比如,鲁智深和武松对酒的作用的描述。
        我们知道,酒喝到十分,别说力量源源不断,就是人,也成了不会动弹的死猪。高手之间过招,一般是不敢喝酒的,因为酒精对人的麻醉感固然可以减轻人对痛楚的敏感度,但人的灵敏度是要相应降低的,而这,在高手过招时是绝对致命的。 除非对手太低级。
        水浒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可他为什么这么写呢? 大概喝了点酒的作者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且思维敏捷敏捷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可以忘记世俗的烦恼,把精神百分百的倾注到水浒之中,让他和他的英雄们合二为一。
        这种感情发挥到极致,便是: 酒喝到十分,那力量便会源源不断,没有终点。


        22楼2013-10-20 21:54
        回复
          上面说了力量的程度和来源,下面略谈一下武松力量的运用形式: 武术。
          有人曾说武松的鸳鸯脚只不过是军队的普通训练科目,于是就说武松的武术不过一种简单的东东。 我对这种说法是充满鄙视态度的。
          水浒是部小说,并不是一本传记,他固然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感,但他还是远高于现实。 别说鸳鸯脚是否是军队的普通训练科目,还有待考证。就算是,那我们可以无视作者的描述,自以为是的断定武松的绝学不足道吗? 我觉得还是不可以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水浒这本书,那我们就要相信作者说的武松的绝学非同小可。 就像相信鲁智深拔树一样。
          上面说了武松的力量、力量来源和力量的展示方式。 下面详细说说,武松力量的作用对象,对武松和水浒来说,这才是重点。


          23楼2013-10-20 21:55
          收起回复
            上面说过,水浒对力量用在挑大粪这样的生产劳作中是持鄙视态度的。所以,我们不必纠结于武松不帮哥哥干活这种说法。一种极端的解读可以有这样的说法:武松帮大哥一家买菜也是导致武大死亡的一个原因。水浒的作者是不允许自己的英雄把精力耗费在生产中的。
            武松固然以打虎成名,如果他以后就热衷于打虎,作者估计也是不屑写他的,即便写,也会是解珍兄弟这样的酱油。
            那作者写武松的用意到底在哪? 答案是打人


            24楼2013-10-20 21:55
            回复
              我们更不必纠结于武松喜欢打人,因为,在水浒的世界里,如果你有能力打人,逮个人打一顿是值得赞扬的行为。
              我们再次回到柴进庄上,在棒打洪教头事件中,你会发现书中并没任何道德和素质的有关描述,只有谁能打赢的关注。如果林冲输了,那他就真的是贼配军了。不仅拿不到银子,更不会有柴进的礼貌相待。
              武松受柴进的冷落不是因为他有没有打人,甚至不是庄客对他的污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让柴进看到他的能力。 如果武松在林冲之前打了洪教头,那他打庄客不仅不会受柴进冷落,反而会受到上宾的礼遇。


              25楼2013-10-20 21:57
              收起回复
                在打虎事件中,证明了自己实力后的武松便开始打人了。可是,他在水浒的世界里打杀的第一人却是他的亲大嫂。 因为,他的大嫂谋害了他的大哥。
                成名后的武松是需要开始他的杀人旅程的,可他为什么把杀人的地点选择在自己的家中呢?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作者为了释放自己的英雄,他会通过上帝之手首先毁掉英雄的家,让他们从家的安乐窝投向广阔的天地:武松、林冲、宋江莫不如此。
                武松杀嫂,他彻底没了家。如果宋江在他发配的途中拉他上山,恐怕很多读者会觉得他会跟着宋江上山的吧? 我觉得不会,因为宋江固然把他落魄中解脱了出来,武松却又掉进了另一个误区:他误以为官场赏识他。
                为了打破他对这个误区的认识,作者让他向张都监一家挥起了刀,而且一口气让他杀了十五个人,包括女人。


                26楼2013-10-20 21:58
                收起回复
                  武松把第一次杀人的地点放在自己的家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对个人存在感的极端关注。除了朝廷超级大员外,只要谁得罪了梁山好汉,无不被残忍的杀掉,很多更是连累自己的全家被杀。 不管水浒的作者有几个,这一点却始终没被改变过。 这种为了维护英雄的尊严而进行残酷杀戮是令现代人感觉恐怖的,在我觉得很多杀戮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但,水浒的基调就是如此


                  27楼2013-10-20 21:59
                  回复
                    在后世人看来,潘金莲似乎是非杀不可的。 可是,我们需要注重到一个现象:作者在潘金莲还没偷人时,她已经被作者定位成她最大的爱好是偷人。我这里丝毫没同情潘金莲的意思,而是对作者想杀掉潘金莲的迫不及待心理感到奇怪。
                    于是,潘金莲偷人,武大勤劳爱弟却死亡。 武松挥起了刀。
                    这里说几句几句题外话。善良、勤劳的武大把弟弟拉扯大,用自己的卑微和生命成全着弟弟。当他悲惨的离开水浒的世界,我想我还是要向他致敬的。 至于潘金莲,很想对她说点什么。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吧!


                    28楼2013-10-20 22:00
                    收起回复
                      武松第一次杀人和他打虎一样,都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平台。 有人曾说武松杀潘金莲是维护风化和正义。在我看来,武松第一次杀人只是因为有人欺负了他。
                      读水浒你会发现,武松非常听哥哥的,他哥哥也非常听他的,这哥俩在彼此尊重中把互补诠释得天衣无缝。眼睛里不揉沙子的武松甚至可以允许大嫂偷人,在我的解读中,武松临行前对大哥的叮嘱是要回来打人的,被打的就是大嫂的奸夫,但不包括大嫂。为了大哥,武松不会动潘金莲的,可惜潘金莲却杀掉了武大。
                      潘金莲动了武松的底线,她的下场必然是死亡。然而,武松的初衷却不想自己杀死她,甚至在武松的初衷里,连恶语都不想对她发。
                      一个急于想让潘金莲死掉的人却在大家都以为她非死不可的时候,反而放慢了节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杀潘金莲是小事,培养武松的英雄心才是重点,他要让武松在一次次的痛彻心扉中感悟这个世界。
                      武松在鸳鸯楼里把英雄心发挥到顶点,因为对象是官府,所以他在杀了四个人后又因为一口鸟气连杀十五个人。 为了武松最终的这一口鸟气,作者在塑造武松上故意暂缓了节奏,非但没有让武松从一开始就和官府对抗,反而让武松投身官府,对官府充满幻想,让他在那个大染缸里亲身走一遭,亲手打破自己编织的肥皂泡。让他自己不再依靠任何人,自己去完成英雄的彻底转变。
                      那水浒里的英雄心到底是什么? 非他,替天行道也。 这也就是我刚开始所说的,在个人存在感的前提下,维护个人存在感和国家存在感的平衡。为了自己,是要杀人的,可这个社会被一些坏官弄坏了,因此,杀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个社会。 这就是武松行者这个绰号的由来,并在血溅鸳鸯楼后被明确下来。


                      29楼2013-10-20 22:03
                      回复
                        武松上诉被拒绝后,他不得已自己动手杀人,然而他却放掉了王婆这个始作俑者,因为王婆只是谋划,并没亲身参与当中。 从武松的话中,我们感觉武松还是想杀掉王婆的。可他最终还是让官府仲裁,官府剐了王婆,武松对此非常满意。 所以,当他带着枷板被问到他是谁时,他自豪的告诉人家:都头武松的便是。 估计作者在写到这里时也是偷笑的,不然他不会马上就让武松蘸着血这么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从期待被肯定,到非常自我的自我肯定,他最终完成了蜕变。当他批着行者的外衣,远离俗世的法律,用自己手中的刀凭自己的感觉判定他人的生死。读者当可明白他为什么叫行者武松,这个待遇就连鲁智深也没能获得。
                        武松相信别人,他在杀人时不敢尽兴;武松相信自己,他看不惯的人就再也不能活着。 武松不被仲裁,却仲裁着他人,这就是他被创造出来的最终意义。 作者对天产生了怀疑,把仲裁的权利收回到自己手中。这在水浒的时代里,无疑是一种进步。至于他手段的凶残和思想的局限,不在本贴探讨的范围。


                        40楼2013-10-21 15:01
                        回复
                          第三、成长篇
                          武松的能力似乎是天生的,在水浒里看不到他能力变化,但心理却随着际遇的不同,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我称之为成长。
                          有的吧友把武松说成一出场便是大英雄,我对此颇不认同。这种说法固然是爱武松的表现,但显然也是不明白武松为什么会被“水浒”的作者选中的浅薄。 作者把武松的出场设定成得了疟疾、一个人孤独的拿把锨对着强墙向火那可是煞费苦心的。


                          41楼2013-10-21 15:03
                          回复
                            刚出场的武松有两件事他是不清楚的,第一件是他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强,第二件是他不清楚他的能力到底用在哪才是最好。
                            他的第一个不清楚通过打虎,马上就知道了;第二个不清楚却是在一系列弯路中,在他马上就要退场时最终醒悟。
                            然而,他在刚出场时,由于这两个不清楚,只能说他在刚出场时只是具备了大英雄的潜质,却绝对不能说他一出场就是大英雄。 这个说法也太侮辱作者了,他是不会对一个固定的东东用长达十回的笔墨的。


                            42楼2013-10-21 15:04
                            回复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武松打虎之前,嘴里说自己不是那等人的武松,在知道真的有虎时,第一反映却是和”那等人”一模一样:怕! 由此可证明上面第一事非虚。
                              但是,武松在老虎和面子之间选择了面子,这个心理素质是他天生的呢,还是后来才有的? 我倾向于后者。 因为武松在出场之前还是惜命的,他在以为打死人时,第一反应也是和“那等人”一模一样:逃跑。 并没有因为他清河第一好汉的面子去杀人偿命。 他的这种自尊到不爱惜生命是从哪来的? 我还是倾向于宋江给他的。 但不是说宋江说了,他就这么做了。而是宋江的定位和武松极其渴求被认同的心理共同决定的。
                              不管我们对宋江有多么反感,他在江湖人士中的地位在水浒是没人能取代的,与寂寂无名的武松相比,宋江那可是江湖一哥啊,这么一个人对你说你是英雄,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他说的是内心话,这种影响就是普通人也会自大好一阵子,更何况是极端落魄且本来就有点自大的武松?
                              所以,我们不必觉得把武松说的自己不是那等人看成是他天生的骄傲。人的各种心理素质都不是天生的。


                              43楼2013-10-21 15: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