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吧 关注:1,618贴子:21,960

【政论原创】拂去历史的灰尘——解读《商君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言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文明影响深远、变革成本最低、政治持续稳定、收效最大的成功变法。它深刻的改变了一个落后弱小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将原先老世族世袭垄断国家资源、内乱不止、私斗成风、民风彪悍的边缘华夏部族,打造为一个民众崇尚阳谋的尊贤敬士、勇于公战的建功立业、奉公守法的艰苦积累、部族团结的开拓进取、农战为本的新兴战国。其百年来持续稳定的依法治国、富国强兵的实践创造了中国古典法治文明的典范。而《商君书》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从而可以探究秦法能成就统一文明的缘由。
但由于秦政后继无人、二世而亡的短暂,秦末六国贵族复辟势力的刻意丑化,汉兴统一政权稳定的需要,汉武之后儒家势力的崛起和文化霸权、文明话语权建立后的刻意打压,两千年来的暴秦迷雾,使原本光耀千古的《商君书》蒙上了厚厚的历史灰尘。
两千年后的今天,面对机械加工、原材料加工等基础工业的同一标准化依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立法、司法、执法的公正与透明依然无法实现,各阶层的矛盾与对立日益激化,世族豪强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与变相世袭,底层民众面对不公平与不公正的竞争环境,先富们的竞相奢华而民生凋敝,大兴土木的房地产的抽血而使实体经济日益没落等等一些列看似现代实则古已有之的问题,华夏先贤们早已成功的解决过类似的问题。是该拂去《商君书》厚厚的历史灰尘了,是该还原古典法治文明的本来面目,从而古为今用的为解决今天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智慧。本文仅仅是洒家读《商君书》的个人感受。洒家分九章论述:


IP属地:陕西1楼2013-10-21 22:54回复

    第一章“法以爱民”的立法思想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商君书开篇《更法》“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定分》“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法以爱民”并不是愚民的政治口号,而是秦政在立法、普法、司法、执法等诸多法治行为的指导思想,透过商君冰冷的文字,读到的是对民众的大爱与具体的措施。
    其一:《定分》“故夫智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智。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立法要使民众明白易知才能达到“无令万民无陷于险危”。想起了钓鱼执法的为民下套,那是爱民吗?
    其二:《定分》“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官员知道民众知道法律,就不敢在民众面前干非法的事情而侵犯民众的利益,从而形成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从而使民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三: 《垦令》“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无宿治就是要求官员日事日清,当天要办理的事情决不允许拖延到第二天,这样官员们繁忙于各司其责,就来不及互相串通勾结的渔利于民,从严格要求官员勤奋工作角度出发,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其四:《垦令》“官属少而民不劳。官属少则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从精简官员、降低行政成本入手,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其五:《开塞》“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夫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这一段需要辩证的哲学思维去理解:确立民众喜欢的,民众就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东西所伤害,确立民众讨厌的,民众就会享受他们所喜欢的了。民众都讨厌被惩罚,那就确立惩罚的标准,使民众知道被惩罚的后果,就不敢为非作歹,从而安逸的享受他所喜欢的。如果确立民众喜欢的,就会沉溺于快乐之中而放纵自己,从而犯法,犯法后会被自己所厌恶的惩罚伤害。看到这句洒家想起“从来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一味的娇惯溺爱,最终会使儿子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等恶习,甚至走向犯罪。而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有错必惩罚看似冷酷无情,实际是真正的爱护孩子,使之明白犯错必然要付出代价。母亲的仁慈是爱,父亲的严厉更才是真正的爱,而这样的爱表面是冰冷的甚至是无情的。韩非子曰:水性柔,人多溺死;火性严,人鲜灼伤。诚斯言也!
    其六:《壹言》“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不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 商君度俗而为之法、察民之情而为之立,也就是说变法的基础要通过深入民间的调查研究,哪些是利国利民的措施,哪些是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这样的变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充分的考虑国情民情,而不是远离底层民众的精英思维,这不是最具体的民生和草根主义吗?
    其七:《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废弃法度而喜欢听从私人意见,官员就有以权谋私,权利寻租的空间,就有鱼肉百姓的可能。贪污腐败的来源,皆源于虽有法律而官员徇私枉法,就跟没有法律是一个效果,那老百姓焉能不遭殃?治国就是治吏,“任法去私”才是治吏的关键,必须建立法律的尊严和威信,不以私言害公法,才是真正的爱民!


    IP属地:陕西2楼2013-10-21 22:55
    回复
      推崇仁义道德可预防犯罪,但在法治昏暗、混乱的时代未免陷于遥不可及的迂腐,所以仁义道德未可全是;古典法治的重刑主义虽酷烈但能对症下药,可有效的惩治、威慑犯罪,增大犯罪成本,从而从根本上改造滋生犯罪的土壤,达到预防犯罪的实际效果,所以重刑主义未可全非!重刑而株连犯罪利益相关者可提高犯罪成本,雷霆霹雳的惩罚犯罪实乃对人民之大爱!
      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为核心,在取得巨大实效的同时,也引来了无数的诟病和指责,正如商君所言:“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骛于民”,“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因为商君冰冷的智慧,根治了秦人内耗的毒瘤;因为商君的严刑峻法,秦人怯于私斗、勇于公战的国风日益形成。商君的冷峻与酷烈,使古老的秦国浴火重生、脱胎换骨为新兴的战国。


      IP属地:陕西4楼2013-10-21 22:57
      回复

        第六章 开启民智的普法实践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古典法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有道之国,在这个国家内“治不听君,民不从官”,依靠法治达到民众自治的目的。而欲建设此理想法治社会,民众依法辨别是非的能力,民众智慧的启蒙和开发是基础。因此上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开发民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一、 大道至简的立法原则
        《定分》:“夫微妙意志之言,上智之所难也。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智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智。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从主观出发的哲学语言,高智商的人也难懂。不待法令规范就能自觉遵守的,千万人中只有一人,而圣贤治天下是治理千万人。因此高智商的人才能懂得,不可以为法,因为民众不是人人都高智商。贤良的人学习后才知道的,不可以为法,民众不是人人都良。因此圣人立法,必须使群众明白易知。
        大道至简!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高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庸人。立法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现实问题,是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够高效、快速的解决问题的法就是良法,能够提高法管理的对象公平的参与就是良法。所以法要明白易知,民众就能快速的掌握分辨是非的衡量标准。
        二、使法必行的执法理念
        《画策》:“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这句话道出了司法实践的难度,凡是国家都有法律,而没有使法律必然执行的办法。有法而不执行所导致的混乱,还不如没有法。
        怎样能使法必得呢?古典法家给出了以下五条原则:
        其一“举国壹刑、刑无等级”取消了“刑不上大夫”的贵族特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原则。
        其二“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赏刑》)”即使是对国家有功者,只要犯法也要刑治,即使以前做过再大的好事,也不能因做过好事而亏法逃避制裁 。
        其三:在司法实践中“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其四:“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者,国法明也”严格执法是为了国法明、奸无起!
        其五: “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故刑戮者,所以止奸也;而官爵者,所以劝功也。”(《算地》)
        以上五条原则,在变法后的秦国不折不扣的执行,渭水大决刑杀参与私斗的700多主犯,劓刑公子虔,黥面太子傅公孙贾,斩杀赵亢等一系列犯法人众,真正体现了以上五条使法必行的执法理念。同时教育警示了国人要奉公守法,从而达到了法不为民设陷的普法效果。
        三、设置专职的法官体系普法
        “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皆比秦一法官。郡县诸侯一受禁室之法令,并学问所谓。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定分》” 商君为法令设置专门的法官体系,对于民众,法官有说明法律性质的责任。
        建立法官体系普及法律知识作用有三:一为“置吏以为天下师,令万民无陷于险危,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二为“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 也就是说官员知道民众知法,就不敢胡作非为的鱼肉百姓,从而有效的发挥群众对权力监督的功能;三则“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敢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以普法为基础,防范行贿、受贿等贪赃枉法行为,从而保证吏治的清廉。
        今世界各国,以法学为最要之科目,商君自上而下建立法官体系,以及普法举措,开世界法学教授之先河。


        IP属地:陕西9楼2013-10-21 23:04
        回复

          第八章 反对“滥仁”的司法原则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商鞅执法,坚决反对超越法令的“法外施恩”
          《赏刑》“故圣人不必加,凡主不必废。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者,国法明也。”“ 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
          法外不施恩的司法原则,在王道礼制传统依然浓厚的战国时代,表面是冰冷无情的。“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与“法以爱民”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了<?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解商君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全貌,才能了解商君维护法治根基的艰难与执着。</?xml:namespace>
          什么样的人能够“法外施恩”的有特赦和减刑的权利?什么样的人能够享受“法外施恩”?商鞅变法时期,能够法外施恩的人只能是国君,而能够享受“法外施恩”的不会是普通民众只能是和国君关系紧密的贵族。“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坚决反对超越法令的“法外施恩“就是预防国君及贵族阶层对司法行为的干扰,从而从根本上动摇法治公平正义的根基。没有对战国时代王道仁政“滥仁”传统有强大影响力的深刻洞察,没有对推行法治艰难的预见,没有对理想法治社会的执着追求,在君主制时代,“法外施恩”很容易动摇法治根基,这就是商鞅变法最艰难之处。
          这一司法原则,使商鞅变法在秦国民众中扎下了坚实的根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的公平性:对权贵阶层同样的执法原则、同样的执法力度。战国时代此前此后的变法之所以不彻底,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破除“国有二法”与种种法外施恩之弊端。了解到这一点,方能对商君法治有公正客观的理解。
          引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里的一段经典台词作为本章的结尾:
          秦孝公:不能变了?
          商鞅:法立如山!
          秦孝公:不能缓?
          商鞅:法贵时效!
          秦孝公:不能减?
          商鞅:减刑溃法!
          秦孝公:不能特赦?
          商鞅:法外无恩!


          IP属地:陕西12楼2013-10-21 23:08
          回复

            后言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九章已尽,但在下对古典法治文明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意犹未尽中深深的感叹:众多华夏先贤中,应有千古法圣商君拜祭之地!浩瀚中华经典中,应有煌煌《商君书》之传播研究!文明复兴中,应有古典法治文明之闪耀光辉。以一首包含《商君书》二十六篇的四言诗表达本人对古典法治文明经典的敬仰与崇拜:
            君臣画策,更法朝堂。
            弱民境内,农战图强。
            禁使壹言,去强兴邦。
            错法算地,垦令开荒。
            修权定分,徕民开疆。
            固法立本,兵守虎狼。
            勒令刑约,战法阳刚。
            说民开塞,外内煌煌。
            慎法赏刑,阳谋堂堂。
            国士风骨,法圣商鞅。


            IP属地:陕西14楼2013-10-21 23:10
            回复
              看到小杰和剑圣在此,咸阳老秦人特来!


              IP属地:陕西15楼2013-10-21 23:11
              回复
                好!深刻!明锐!彩!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10-22 08:44
                回复
                  好好好


                  18楼2013-10-24 19:18
                  回复
                    彩彩彩!!!这个要存了慢慢细细看。


                    IP属地:陕西19楼2013-10-25 18:30
                    回复
                      岂一个彩字了得!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11-05 08:39
                      回复
                        意犹未尽!期待楼主更多的作品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11-05 08:42
                        收起回复
                          今天才读完。。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12-01 10:01
                          回复
                            赞!现在商君吧里的精品更多了。


                            来自iPad23楼2013-12-11 0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