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0年第一次读了这个短篇小说,觉得莫名其妙。村上春树到底在说什么啊?真是一篇怪诞的小说。
但是,前不久,在和几个心理医生朋友闲聊时,忽然间仿佛彻底明白了村上春树这个短篇小说的寓意:未被实现的愿望,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脑子里蹦出这样一句话后,感觉上,记忆中藏着的许多恍恍惚惚的事情都在刹那间得
到了无比清晰的解释。
譬如,美国男子盖茨比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再次遇到前女友戴西。戴西因渴望纸醉金迷的生活,已嫁给一个纨绔子弟汤姆。汤姆的家境已没落,而戴西也浑身上下散发着对物质生活的渴求。不过,盖茨比仍痴迷不减,继续狂热地追求戴西,并用巨资资助她的家庭。然而,戴西也仍和以前一样不在乎盖茨比,不仅和丈夫一起利用他,甚至还参与策划了一起车祸,害了盖茨比的性命。
这是没有结果的初恋留下的诅咒。对盖茨比而言,没有在戴西身上实现的愿望,犹如一个魔咒,他似乎只有实现这个愿望,这个魔咒才能解除。
这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绘的一个悲剧。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显示,不曾完结的初恋是最常见的魔咒之一,令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精力。
去年六月,一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名80岁的老人马德峰,在长达47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寻找初恋女友,最终通过这家报社得以圆梦,知道了初恋女友的下落。这种未被实现的愿望,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对此,可以用完形心理学给予解释。完形心理学是源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核心概念就是完形,大概意思是,我们会追求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一个有始有终的初恋,不管结果是走向婚姻的殿堂还是分手,只要有明确的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然而,假若初恋无果而终,就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心理图形。那么,我们会做很多努力,渴望完成它。
马德峰老人和初恋女友因为组织的反对而不能结婚,这不是自己的意志的结果。并且,分手后,两人失去了联系。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导致马德峰在这一件事上的心理图形有很大的不完整感,这是令他在后来的47年时间中不断寻找初恋女友的重要动力。
马德峰老人的这种心态其实并不罕见,有报道称,山东青岛一家机构甚至专门推出了一项特别服务——“代孤独老人寻找初恋情人”。她现在为5年前活,5年前为10年前而活。完形的概念固然不错,但相对而言,我更乐意从“意志”这个词汇来分析这些事情。
此前,在本专栏文章《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之一)》中,我写道,心灵成长的第一定律是“成为自己”,也即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换一句话来说,“成为自己”其实就是“意志的胜利”,即我们渴望自己的意志能得以展现并获得胜利。
我们的意志无处不在,并且很容易受到阻碍,于是,我们也很容易有许多愿望不能实现,也由此很容易受到“未被实现的愿望”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