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部门、农业部门与海洋部门等大致每年开缺就是那样的。另外就是考虑民间较不稳定的生态公益组织。或是学术研究单位(如果是学术这条路,要不就当长年的助理、助教,要不非得要考博)。不然就是试试看兼修一些管理学的课程,然后怀抱著生态学的心投入到私人企业。其实后者乍看是在绕远路,实际上哪天如果成为公司的CEO或高阶主管,所能对生态的贡献仍是很大的。主要是自己的本心没有被扭曲和模糊。主要是要让企业了解到生态破坏后所可能对其本身发展的冲击,当企业能够正视,则政府也会重视。官方通常是在管制与节制的立场。我们做生态保护的,往往也是出于这样的立场。但私人企业会给予多方制肘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的立场就是在争取利润,而厌恶限制。因此自然争锋相对,甚至以其资金和影响力试图影响官方的决策。像是日本以“烹大师”调味品闻名世界的味之素公司由于终于正视到如果鲣鱼灭绝,则其味素原料势必大受打击,因而在2009年呼应生态人士的诉求,主动投入资金进行西日本太平洋沿岸的鲣鱼资源调查与相关的保护计画。美国沃尔玛公司由于采纳其旗下带有生态背景的顾问建议,在2005年将其商品原料开始列入可持续性采购标准等。因此成功树立企业良好型象,也让一部份的企业利润得以投入到生态保育与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