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知行会吧 关注:25贴子:118
  • 0回复贴,共1

【弘毅会讲】弘毅第156次会讲《论语·乡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弘毅第156次会讲
今日来弘毅的人亦颇多,诵经声朗朗,给略具寒意的凉秋带来了丝丝暖意。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i)而餲(ai),鱼馁(ne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ren),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古人衣食住行都是修行。这里所说的食就很讲究。不但礼节很多,而且禁忌很多。《集注》引谢氏曰:“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然圣人之所不食,穷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胜而不暇择也。”可见,古人饮食并不是为了吃得有口味,吃得很舒服而极人之欲。因此,这里没有出现一个“味”字。
古人这样饮食,是很慢的。在慢中,性得以修,心得以养。扬子云云:“侍座则听言,有酒则观礼。” 所以,饮食即是修行。不像现在这样的职业化社会,每个人都很忙,於是,饮食或只是为了饱肚子,或是为了享受。
席不正,不坐。
这“割不正,不食”一样。林安梧讲授曾讲过:100分的儒学与60分的儒学。“割不正,不食”与“席不正,不坐。” 就是100分的儒学,而“割不正,也食”与“席不正,也坐。”就是60分的儒学。因为大家只追求60分的儒学,於是,当代社会精神线一再下降。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於阼阶。
此是居乡之礼。《集注》谓:杖者,老人也。“六十杖於乡。”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又:傩虽古礼而近於戏,亦必朝服而临之者,无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
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请别人问候异响的朋友,一定再拜相送,似乎亲见了那位朋友似的。《集注》引范氏曰:“凡赐食,必尝以拜。药未达,则不敢尝。受而不饮,则虚人之赐,故告之如此。然则可饮而饮,不可饮而不饮,皆在其中矣。”杨氏曰:“大夫有赐,拜而受之,礼也。未达不敢尝,谨疾也。必告之,直也。”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是一次偶然事件,可能无特别的深意。有人句读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IP属地:湖南1楼2013-10-26 2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