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小^^乐园~吧 关注:70贴子:2,512
  • 8回复贴,共1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楼2007-09-25 15:54回复
    【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楼2007-09-25 15:56
    回复
      【中秋节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楼2007-09-25 16:03
      回复
        10楼2007-09-25 16:07
        回复
          【中秋节成语】
          与中秋节有关的成语: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飞霜六月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捞月
          寒冬腊月 花好月圆 猴年马月 河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壶天日月 华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积日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岁累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风花雪月 闭月羞花 蔽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圆花好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风花雪月 羞花闭月 闭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朗星稀 月缺花残 风花雪月 光风霁月 月怀一鸡
          闭花羞月 众星捧月 水中捞月 花容月貌 吟风弄月
          秋月寒江 洪云托月 镜花水月 日月如梭 日月经天 
          蹉跎岁月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猴年马月 峥嵘岁月 
          天高月圆 


          【中秋小品文】

          中秋望月 
          杨姣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自古以来,我国许多诗人墨客均留下不少的玩月诗章,但专在八月十五晚观赏明月的风俗,是自唐代开始的。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是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名为《中秋月》,是我国最早的中秋咏月诗。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我们谁都说四海之内处处银辉洒地,但又如何知道千里之外有无风雨交加的地方呢?诗句字面写中秋月的清圆玉润,却隐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遥念:担心对方住处天气欠佳,不能在佳节观赏到可爱的明月。
            唐代诗人王建的千古名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友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庭院当中,月光满地,树栖乌鸦,露水悄落,湿了桂花,如此晶莹明彻的中秋朗月,该有多少不得与亲戚朋友相聚合的人在悠悠而生思念之情啊。中国人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在王健的中秋望月诗里,我们看不到他的叙己之思情,却明了他“秋思在谁家”的轰然追问,这种明知故问,使人读之心动。
            欧阳詹的《玩月》,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赏月玩月的另一种心境,“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欧阳詹的玩月,使我们知道赏月玩月从来都是古人的喜好,赏月活动源远流长,迷人的月色惹人喜爱。可何谓中秋呢?据欧阳詹在《玩月》序中说:“此日为三秋之中,又为月之夕,故曰中秋。”所谓“三秋”,因秋涵三月,七月曰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乃季秋,仲秋正好居中。月夕,是指八月十五,明月之夜。十五又为月之中,所以叫中秋。
            月是中秋的魂。韩愈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唐人武元衡在《八月十五酬从兄弟常望月有怀》中告诉我们中秋月夜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寒光生露草,夕韵出风篁。”宋人刘辰翁亦在《水调歌头》里说:“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宵如此,寂寂几时留。”而曹松的“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滩;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之《中秋对月》,则把赏月的闲情逸致,写成了一首讴赞光明、追求平等的颂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起李白的《把酒问月》,是因为无意中读到了CCTV央视论坛上的一首《中秋望月》诗:“把盏邀明月,喜忧两依依。隔海遥远望,寄语诉相思。含笑泯恩怨,团圆会有期。双赢兴两岸,互惠弟兄怡。”诗人站在平民的角度,面对月圆中秋的良宵美景,抒发了两岸相通,互惠互利的美好期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其实,无论古今,人们在中秋夜里尽情赏月、望月之际,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11楼2007-09-25 16:08
          回复
            【中秋节歌曲】
            歌曲:花好月圆 
            歌手:刁寒 
            春花秋月它最美丽,少年情怀是最真心; 
            人生如烟云它匆匆过呀,要好好地去珍惜. 
            时光它永远不停息,把我们年华都带去; 
            天上的风云它多变幻,唯有情意地久天长. 
            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怡人不常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是春风化丝雨. 
            鲜花它只能赠佳人,真情它送给心上人, 
            又是一个艳阳天,花好月圆唱今朝. 

            歌曲:新花好月圆 
            歌手:汤灿 

            夕阳给群山披上迷人的晚装, 
            不眠的风徘徊在都市雨巷.星空点燃了多情的火把, 
            茫茫人海你我重逢他乡.也许鸳鸯永不解织女牛郎, 
            让我们远离生活的忧伤.只要心中有化蝶的梦想, 
            幸福总在无语的远方.只要心中有化蝶的梦想, 
            幸福总在无语的远方.好花悄悄为我们芬芳, 
            圆月静静为我们明亮,良辰美景歌不断, 
            花好月圆夜未央.哈碍…花好月圆夜未央. 

            歌曲:但愿人长久 
            歌手:邓丽君 

            苏轼水调歌头词 
            梁弘志曲 
            邓丽君演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2楼2007-09-25 16:08
            回复
              【中秋节趣联】
              崔树义 
               
                月,那天上石头的月,人间时令的月。亘古至今,她是文人墨客的文泉诗海,写她风情万种;是凡夫俗子的爱渊愁薮,想她柔肠百结。她每一轮周而复始阴晴圆缺,都牵动着世间多少世故冷暖。咏月怀人,赏月寄情,叹月感事,托月状物。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各显神通自不消说,独秀于中华文苑的瑰丽奇葩——对联,也从来不甘寂寞。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宝库中,有关中秋和月的作品不胜枚举。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中秋月圆时。欣逢中秋佳节,谨奉上几副趣联妙对月下共赏。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吟出上联,当时大学士苏轼竟也被难住,是后世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出句当年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是闰八月,两度“中秋”。巧的是这年正月和腊月双“立春”,天成佳句。下联,我国传统以十干和十二支相配的“甲子”纪年,六十年循环一次称“周甲”,也称“花甲”。此联用嵌数格,意趣盎然。有一以天地两“月”属对的奇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上联“月圆”指月相之“月圆”,“月半”则指人间时令每月之半,天上“月圆”时人间正“月半”,月月如此。下联年尾指除夕,次日即新年“年头”,一夜连双岁,年年皆然。此联用复辞叠字格,巧用日月交替斗转星移的自然规律,机杼契合,慧思独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写道:
                月半月圆,世上皆称月半;
                日中日昃,人间尽道日中。
                “昃”(zè),日过午,《易经》:“日中则昃”。据载,明祝元明与沈周某月十四日月下对酌。祝说:“明日月半。”沈说:“不,明日月圆”。祝出上联,沈对下联。二人相对大笑,再饮一杯助兴。遂成趣谈佳话。
                有一副以传统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对联:
                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
                相传为明代高启出上句,杨基对下句。初七指七月七,民间俗称“乞巧节”、“鹊桥节”等。该联把神话中的动物“拟人化”得呼之欲出。“许我”、“约郎”两词极富人情味,把子虚乌有的神话演绎得卿卿我我温馨浪漫。
                清代李调元为官清正,夫妻恩爱,遭陷充军伊犁,经多方营救得赦回京。夫人在家备下酒菜为他接风,含泪出一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李感慨万端,即席口拈下联:“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全联情真意切,回肠荡气,读罢耳边不禁响起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令人欣慰的是李妻终于还是熬到丈夫回家。此联兼用重叠、反复、颠倒、比喻、双关等丰富的修辞方法,骈俪工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上下联末句更堪称人生箴言。是难逢的佳联。
                明初向宝,官至左都御史,自幼聪慧。幼年读书时,老师出句,向宝对句: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上联将天上日月喻为天地双目,光照天下,俯视人间;下联则将“万卷古今”比作圣贤慧心结晶,励志自勉效法贤哲。落笔铿锵,气度非凡,奇思妙构,奥义深蕴。
                历代与“月”字有关的“析字联”往往引人入胜。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日月为明分昼夜,女生合姓别阴阳”,“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等,均并字精当拆合有致,可视作闲情逸趣的文字游戏。
                许多园林名胜以“月”入联而增色不少。苏州沧浪亭一联曰:“千朵莲花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清末林则徐为镇江焦山水晶庵题一联:“山月不随江水去,天风时送海涛来”,其中是否也折射出林则徐刚正凛然品德的影子呢?


              13楼2007-09-25 16:09
              回复
                紫儿来了~~中秋节好棒哦~


                15楼2007-09-25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