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硅化木
侯福斗
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入口处有几株古树,靠近并抚摸这些古树您才会发现,这些东西看似树木实为石质,他们就是硅化木,又称木化石。
木化石,有人解释说是地质时期的树木变成了化石,成为石头保存了下来。但是学过石油地质的我们,必须告诉各位不是树木直接变成了石头,而是树木通过“交代作用”形成了树木形状的硅化物。木化石全球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尤以非洲、巴西分布最广最集中,且品种繁多。在中生代从晚三叠纪到晚白垩纪都有,距今约6500万年至2.45亿年,主要以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时期为主,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植物的遗骸。
老实说,我刚才说的这些理论和认识是来自于课本,最多算对木化石怀揣着憧憬和想象。当我们来到非洲,特别来到苏丹这个北非国度里时,才彻底被木化石的魅力所征服了。
刚刚到苏丹喀土穆机场乘车到驻地的路上,我就首先发现了木化石的身影。那些堆砌在路边的木化石颜色是黄的,和喀土穆的建筑以及街道颜色十分相近,确实看不出的他的精彩,更没有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那样高大和漂亮,然而他们毕竟是产自非洲的木化石,而且那些木化石看上去很多的样子。我想回头有时间可以再详细看看。等车子驶入苏丹宾馆时,我可乐坏了,宾馆前门居然用上百块木化石堆砌了一个假山,在木化石的缝隙间还被精心地栽入了许多花草,一只喷泉头从假山之间探出头,同时吱吱地吐出水花来!
我赛!是木化石嘛?是的,我和你此时的想法一样!因此我没有进宾馆,而是上去仔细观察和抚摸了那些木化石。
没错,这些看似土黄色的木化石硅化程度高、质地致密坚韧、颜色鲜艳且树皮、节瘤、蛀洞及年轮异常清晰。要知道,这些东西在中国文人看来兼有化石之美、奇石之美、玉石之美,加之几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年龄,是会被看作是凝聚天地山川精气之物。小者可作雕琢成装饰件及把玩件,大者可作陈设品及观赏品,有人也用作镇宅辟邪之物。由此,这些硅化木绝不会摆在这里当假山,而是进入文人雅士的文房、厅堂,甚至皇室、贵族的御花园及私家花园的,但在中国的皇家花园,最多是摆上几块供大家欣赏了。苏丹,木化石假山,太奢侈了!
更让我们惊讶的还没完。
周末,单位的雷爷带我们去喀土穆郊外采风,当我们到达距离喀土穆西南25公里的一处小河沟时,我们停下了车,大家掏出长枪短炮开始方便,接着又抄起另外一种长枪短炮,顺着小河沟向前走去,没过多久,我开始晕厥!
木化石,原生态的木化石,那些木化石或半卧在沙丘里,或全裸在河床上;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则藕断丝连;那些或大或小,或整齐或零散的木化石,洋洋洒洒地排满了整个小河床!雷爷告诉我这就是喀土穆的化石沟,他还告诉我,在苏丹还有许多处可以看到甚至比这更加壮观的木化石聚集地。
其实,我不应该这样惊讶,木化石相对于非洲这片地球上最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的众多重大地质运动和事件来讲,是多么的小儿科!科学家认为,整个非洲大陆原先覆盖着一片森林,在大约距今1000万年前开始,非洲大陆东部地壳逐渐发生变化,沿着从今天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到苏丹东部的红海一线裂开,使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陆地上升,形成海拔270米以上的大高地,在东非形成了从北到南的一条长而弯曲的峡谷,深达几百米,叫做东非大裂谷。作为板块运动威尔逊循环的开始,东非大裂谷代表着古老岩石圈大陆的扩张、断裂,向着新生大洋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而火山活动真是木化石产生的必要条件。按照地壳突变活动理论,木化石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树木迅速掩埋;二为含有硅、铁、钙等低温溶液侵蚀;三树木、木炭具有独特的吸附功能。木化石成因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早期火山灰喷出沉降,迅速掩埋森林,经高温度的烘烤,树木水份丧失,活化了吸附功能,火山晚期低温热液为木变石提供了物质置换的有利条件。
想到这里,我到有些坦然了,木化石不过是地球运转几十亿年中的些许记忆碎片罢了,真不知我们这些后来的人类为什么对这些玩意这样着魔!甚至还附庸风雅。或许是人类的感恩和追思?
我没再多想,抄起一块木化石,就装上了车,我准备把他带回中国!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