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断定昨晚没去上自习是否是对的,因为我留在寝室里,看完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部长达四个小时、可以称作是中国式《四百击》的电影。到底是中国人的电影,在1991年那个时代中国人还不怎么会玩弄手法,也不会在电影中掺杂更多导演的个人风格——所以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好懂,甚至如果认真去看这四个小时也不会显得冗长无味。可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却是无以复加的,因为我是第一次看见导演把青春拍得如此真实而耐人寻味,而本身的视角却又如此冰冷暴力。
看完这部电影花去了我太多精力,我早早(其实也不早)就睡了,以至于今天早上才到豆瓣上去看影评,不过我却从影评里收获到了一些原来不曾想到的东西。影评都写得很好,也和我的观点一致,但都没到非看不可的地步(比如刚看完《第七封印》之类的电影看影评是必须的),顶多就是加深一下我对影片的理解而已。但是我的收获不在影评本身,而在它们的写作时间——我一共看了五篇影评,最晚的是2008年写下的。
自然,我又是一阵无语。想想当初看完《潜行者》去看影评的时候,那些好的影评差不多也就是2008年前写的。呵呵,倒不是说2008年之后就没人去看了,也不是说前人写的太好无法超越就不写了(我对这点非常不同意,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背景,如果结合本人的经历再加上时代的大环境写出好的有新意的影评是不难的),这个事实只是在狠狠的抽我的脸,仿佛在对我说:你个白痴,艺术电影早就过时了,即使你看的再多有什么用,有人会欣赏你么?不会,因为人都去看商业电影去了。你活该这么孤独。
是这样么?我只能讽刺商业电影真tm烂,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它。它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就有它的意义。商业电影适合这个浮躁的追逐名利的时代,试问有几个现在的年轻人会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四个小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令人兴奋的高潮更没有皆大欢喜结尾的电影?就连我自己看得都很勉强,中间去洗了衣服,还会走走神想点别的事。上次电影课的时候老师说艺术电影已经没落了,当时我还倔强的不愿承认,但自己仔细想想,自己看过的最后一部艺术电影是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结果票房惨淡到一定境界后姜文去拍了自毁的《让子弹飞》;据说贾樟柯很厉害,可是好像近几年内他也没拍过什么让世人震惊的大作吧?其实当戛纳电影节邀请明星走红地毯、王家卫去拍《一代宗师》、黄建新去拍《建党伟业》的时候,我就应该明白时代的的确确已经变了,这不是过去那个文明的年代了。
去看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里面的人文关怀即使摆到现在都很有意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回到了四中,回到了那个应该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时代。杨德昌很好的将青少年的纯真、迷惘、理想主义和对社会的愤怒以及无奈在影片中铺开,令人诧异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对于现代的青年人来说根本不算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紧张的剧情、没有大场面,甚至没有幽默(连黑色幽默都没有),而且还绝不是一个温馨或者唯美的故事。其实看这部电影何尝不是给我一个反思现代社会的机会呢——或者说商业电影的存在就是让别人去反思这个时代的缺陷所在,可是我真的害怕未来的某一天,连反思的人都没有了。
在大学里曾经多次和一个朋友说过和他一起看电影,但是他总是百般推脱。我们倒不是志趣不相投,只是他一来总觉得我看的电影高深莫测,二来他总是说时间不够。我也不好说什么,我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缩影——人们甘愿愚昧,只忙于琐碎的事情,却始终不肯坐下来,安静的反思自己。I
看完这部电影花去了我太多精力,我早早(其实也不早)就睡了,以至于今天早上才到豆瓣上去看影评,不过我却从影评里收获到了一些原来不曾想到的东西。影评都写得很好,也和我的观点一致,但都没到非看不可的地步(比如刚看完《第七封印》之类的电影看影评是必须的),顶多就是加深一下我对影片的理解而已。但是我的收获不在影评本身,而在它们的写作时间——我一共看了五篇影评,最晚的是2008年写下的。
自然,我又是一阵无语。想想当初看完《潜行者》去看影评的时候,那些好的影评差不多也就是2008年前写的。呵呵,倒不是说2008年之后就没人去看了,也不是说前人写的太好无法超越就不写了(我对这点非常不同意,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背景,如果结合本人的经历再加上时代的大环境写出好的有新意的影评是不难的),这个事实只是在狠狠的抽我的脸,仿佛在对我说:你个白痴,艺术电影早就过时了,即使你看的再多有什么用,有人会欣赏你么?不会,因为人都去看商业电影去了。你活该这么孤独。
是这样么?我只能讽刺商业电影真tm烂,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它。它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就有它的意义。商业电影适合这个浮躁的追逐名利的时代,试问有几个现在的年轻人会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四个小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令人兴奋的高潮更没有皆大欢喜结尾的电影?就连我自己看得都很勉强,中间去洗了衣服,还会走走神想点别的事。上次电影课的时候老师说艺术电影已经没落了,当时我还倔强的不愿承认,但自己仔细想想,自己看过的最后一部艺术电影是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结果票房惨淡到一定境界后姜文去拍了自毁的《让子弹飞》;据说贾樟柯很厉害,可是好像近几年内他也没拍过什么让世人震惊的大作吧?其实当戛纳电影节邀请明星走红地毯、王家卫去拍《一代宗师》、黄建新去拍《建党伟业》的时候,我就应该明白时代的的确确已经变了,这不是过去那个文明的年代了。
去看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里面的人文关怀即使摆到现在都很有意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回到了四中,回到了那个应该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时代。杨德昌很好的将青少年的纯真、迷惘、理想主义和对社会的愤怒以及无奈在影片中铺开,令人诧异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对于现代的青年人来说根本不算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紧张的剧情、没有大场面,甚至没有幽默(连黑色幽默都没有),而且还绝不是一个温馨或者唯美的故事。其实看这部电影何尝不是给我一个反思现代社会的机会呢——或者说商业电影的存在就是让别人去反思这个时代的缺陷所在,可是我真的害怕未来的某一天,连反思的人都没有了。
在大学里曾经多次和一个朋友说过和他一起看电影,但是他总是百般推脱。我们倒不是志趣不相投,只是他一来总觉得我看的电影高深莫测,二来他总是说时间不够。我也不好说什么,我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缩影——人们甘愿愚昧,只忙于琐碎的事情,却始终不肯坐下来,安静的反思自己。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