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上午日记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会习惯性地先去阳台,抬头望望天空,侧头望望东边的太阳或者云彩,再给女儿养的栀子、芦荟、豆苗浇上一点水,顺便看一眼楼下那条小巷里稀稀落落几家租住于此的外地生意人。
这半个月以来,每天起来后都会发现天上全是灰蒙蒙的烟雾,那种柴草和垃圾燃烧后飘散在空中刺鼻子冲眼睛的浓浓气味,每每都使我极不情愿地“封门闭户”,以至于这两天甚至连阳台都是可去可不去了。
庄稼收成之后,这些如今已没有价值可言的秸秆,便再也没有了立足之地。
听说城里是早就成立了“禁烧办”的,也听说他们的工作似乎也是很辛苦的。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是自古已有的流传了,更何况21世纪的今天?
各人都有各人的苦呀!平常被空气污染着的我们;“执法”的官员们;还有那些大概也并不真正想这样“顶风作案”的农民们。
想起我的童年,常常会和伙伴们一起,在家乡连成一片的谷垛、草垛、柴垛间藏猫猫,筑战壕,领兵打仗……但现在,这农家孩子们欢乐的游戏,都随着这冉冉的烟雾消逝而去了……
很久都没有下雨了,今年我们这里的秋天,连风都很少刮。想起上个星期的一天快要中午时,忽然狂风大作,梧桐树的叶子,落满了整个校园。操场上那天真正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捧大捧大把大把扬起来的落叶,在奔跑跳跃的孩子们中间穿梭舞蹈,有欢笑和尖叫唱和。
我们学校高中的学生们,往往都似乎是很不屑于小学生的这种“幼稚”,他们会很匆匆地从这欢乐的海洋中快速穿过或绕过,从来都不见有谁会驻足停留。
这让想起了用落页给惟珍制造“下雪”的俊尚,我的眼前,满地都是金黄美丽的雪片。
刮了风也没有下雨,天气倒重新又燥热了起来,被妈妈们穿了秋装送来的孩子,往往是在下了课活动后,满头满脸的汗。
我今天穿的居然是夏天的短袖和裙子,给女儿穿的也是。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发现不知谁竟把电扇都打开了,看来,大家都热呀!
第一节听了我们组四年级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范读课文时,她那温柔到不能再温柔的声音使我一直没敢抬头看她那张美丽动人的脸。我们课下也是很不错的朋友,我只怕,一看她,我就会一下子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节课讲的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著名的《巨人的花园》,自然地导入新课后,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常规教学环节,也布置了常规的问题思考:“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可当被叫起来的一个男孩子开始非常流畅地回答“我读懂了……”时,老师急于补充,导致其他学生纷纷插话,使这个男孩子不得不几次停下正说到半截的自己的见解。当老师再让他接着说时,他已不知该再怎么说了,明显的有点儿语无伦次,匆匆说完坐下时,他被老师表扬“说得棒极了”,不知他是否明白自己“棒”在哪里?其他的同学呢,他们都知道吗?
这是我当时听到此处时的感受,本是想写到“听课记录”上的,最后还是没有写,写到了书中夹的一页小纸片上。呵呵!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会习惯性地先去阳台,抬头望望天空,侧头望望东边的太阳或者云彩,再给女儿养的栀子、芦荟、豆苗浇上一点水,顺便看一眼楼下那条小巷里稀稀落落几家租住于此的外地生意人。
这半个月以来,每天起来后都会发现天上全是灰蒙蒙的烟雾,那种柴草和垃圾燃烧后飘散在空中刺鼻子冲眼睛的浓浓气味,每每都使我极不情愿地“封门闭户”,以至于这两天甚至连阳台都是可去可不去了。
庄稼收成之后,这些如今已没有价值可言的秸秆,便再也没有了立足之地。
听说城里是早就成立了“禁烧办”的,也听说他们的工作似乎也是很辛苦的。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是自古已有的流传了,更何况21世纪的今天?
各人都有各人的苦呀!平常被空气污染着的我们;“执法”的官员们;还有那些大概也并不真正想这样“顶风作案”的农民们。
想起我的童年,常常会和伙伴们一起,在家乡连成一片的谷垛、草垛、柴垛间藏猫猫,筑战壕,领兵打仗……但现在,这农家孩子们欢乐的游戏,都随着这冉冉的烟雾消逝而去了……
很久都没有下雨了,今年我们这里的秋天,连风都很少刮。想起上个星期的一天快要中午时,忽然狂风大作,梧桐树的叶子,落满了整个校园。操场上那天真正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捧大捧大把大把扬起来的落叶,在奔跑跳跃的孩子们中间穿梭舞蹈,有欢笑和尖叫唱和。
我们学校高中的学生们,往往都似乎是很不屑于小学生的这种“幼稚”,他们会很匆匆地从这欢乐的海洋中快速穿过或绕过,从来都不见有谁会驻足停留。
这让想起了用落页给惟珍制造“下雪”的俊尚,我的眼前,满地都是金黄美丽的雪片。
刮了风也没有下雨,天气倒重新又燥热了起来,被妈妈们穿了秋装送来的孩子,往往是在下了课活动后,满头满脸的汗。
我今天穿的居然是夏天的短袖和裙子,给女儿穿的也是。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发现不知谁竟把电扇都打开了,看来,大家都热呀!
第一节听了我们组四年级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范读课文时,她那温柔到不能再温柔的声音使我一直没敢抬头看她那张美丽动人的脸。我们课下也是很不错的朋友,我只怕,一看她,我就会一下子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节课讲的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著名的《巨人的花园》,自然地导入新课后,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常规教学环节,也布置了常规的问题思考:“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可当被叫起来的一个男孩子开始非常流畅地回答“我读懂了……”时,老师急于补充,导致其他学生纷纷插话,使这个男孩子不得不几次停下正说到半截的自己的见解。当老师再让他接着说时,他已不知该再怎么说了,明显的有点儿语无伦次,匆匆说完坐下时,他被老师表扬“说得棒极了”,不知他是否明白自己“棒”在哪里?其他的同学呢,他们都知道吗?
这是我当时听到此处时的感受,本是想写到“听课记录”上的,最后还是没有写,写到了书中夹的一页小纸片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