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 好久不见 来自: Rion (一起去水城)
似乎我这个人总是后知后觉,或者说把握事情的节奏总是慢半拍,比如这几天一直在听的陈奕迅《好久不见》,才发现居然是在他2007年的专辑《认了吧》中的一首。如歌名所揭示的淡淡感伤,低沉的音色,一个人对往事的叹怀讲述,发现又回到了那个我所熟悉的陈奕迅。1974年出生的他,这么多年走来,也已经是33岁了,一个连青春的尾巴也算不上但还依旧做不到对未来运筹帷幄的尴尬年龄。这样的一个年龄,也算是经历过一些事情,也算是看透一些人生,也少不了有那么些人在生命的历程里留下或深刻或轻微的痕迹,也少不了有那么些在夜深人静一个人独酌的悲欢往事,但对于他们最为重要的是:收起这些,继续接下来的征程。
初听陈奕迅的歌,应该是在大二的时候,那首至今去K歌房必点的《十年》。那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惶惑的人心,一个个代表着死亡的冰冷数字给人那种近在咫尺的恐惧感,在每个人心中压抑着,郁积着。然后,那首哀伤基调的《十年》就瞬间风靡起来,弥漫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空气中,带有来自内心底那最沉重的分量。记得便是学校的广播站也喜欢在傍晚时分放这首歌,有那么种错觉,昔日喧闹的校园在那一刻也变得分外的宁静,每个人脸上,凝重而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尽管歌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并不是当时人们心中所想,但这并不妨碍它在那年的风行,或许,在那种时候,人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出口。于是,从此也就记住了那个有着一头蓬松的乱发笑起来感觉很勉强感觉很不由衷的男人。
但是对于陈奕迅这个人,算不上是喜欢。其实对于所有的明星,我都不会那么狂地追逐,只是因为他的歌或者电影什么的能对得上我的胃口,便也多了那么些的好感,仅此而已,然后一旦有更对胃口的东西出现,立马移情,义无反顾。对于陈奕迅也是如此,不若多时,便也被层层的记忆所堆叠,似乎印象里之前就记得他的《十年》,以及另一首点唱率颇高的《K歌之王》,这两首歌好像还是同属一个专辑。况且他的歌大部分都是粤语演唱,地域原因,对于有关粤语的东西天然地排除,即使许多人心中奉为经典的BEYOND,同样如此。然后在期间就断断续续地看过几部他参演的电影,也正因为此,对他的印象甚至变得糟糕了些。香港这个娱乐业过于繁荣的弹丸之地,不知道是该认为整个岛上就那么几张大家还熟悉的脸的原因,还是说经纪公司太会做生意,不把艺人身上的资源榨干不罢休,似乎所有的明星,定然会演而优则唱,或者反过来。这样的做法未必适合每个人,就比如陈奕迅。这就好比对于一个农民而言,种田是他的拿手,你却非要拉他去跳舞,那后果自然是惨不忍睹的。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陈奕迅在电影里的表现,亦不为过。其中首推《贱精先生》,为了表面主角的自私自利以及超级贱,不得不扭曲形体动作以及在声音上装怪极尽所能之事。那种流于表面而表现过度的造作,当下都不忍心看下去,仿佛看着他当作一个小丑般给人耍弄,再搭上只会傻笑的眼神无光的如今深陷麻烦中的钟欣桐以及糟糕的剧情,当即把之前所有对陈奕迅的那些好感败坏的荡然无存。之后看到他,总是不免地想到此,便觉得他笑起来也是无比的猥琐,让人一脸的不信任。
还好,在去年上映由他和杨千嬅主演的《每当变化时》,还是可以拿出来那么说道一番,在其中陈奕迅扮演一个在街市奋斗的香港草根阶层,面对来自生活的多舛与无常,尽管有不适合有失落有徘徊,却不缺市井小民的积极以及在逆境下激荡出来的拼搏精神,并尽力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影片中陈奕迅那独有的讪讪地笑,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尴尬,又想极力保存那单薄尊严的心理描摹地分外妥帖,那一双小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透露的是小人物对生活的一种暗自在心的狡黠,仿佛这就是他自身的一个真实写照。看的出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努力着,在不断丰满着自己。其实在2004父亲因贪污案而入狱,他亦是同样地选择了坚强去面对,这样一种诚实而认真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陈奕迅。
陈奕迅一直被人称为搞怪天王,而曲风却异乎寻常地安静与哀伤,两种性格割裂而独立,一动一静,似乎走向两个极端。想想,觉得也是可以理解,以一种无畏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有的事情,表面上嘻哈笑过,却并不代表心里的不在乎,或者说,不想让别人看到,在内心独立而清醒地审视,亦是一种境界。从1995年出道至今,已经是13个年头,陈奕迅亦是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新秀,成长到今天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后张学友时代香港乐坛最具实力的歌手之一,其中风雨无数,或许靠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坚持到今天。I
似乎我这个人总是后知后觉,或者说把握事情的节奏总是慢半拍,比如这几天一直在听的陈奕迅《好久不见》,才发现居然是在他2007年的专辑《认了吧》中的一首。如歌名所揭示的淡淡感伤,低沉的音色,一个人对往事的叹怀讲述,发现又回到了那个我所熟悉的陈奕迅。1974年出生的他,这么多年走来,也已经是33岁了,一个连青春的尾巴也算不上但还依旧做不到对未来运筹帷幄的尴尬年龄。这样的一个年龄,也算是经历过一些事情,也算是看透一些人生,也少不了有那么些人在生命的历程里留下或深刻或轻微的痕迹,也少不了有那么些在夜深人静一个人独酌的悲欢往事,但对于他们最为重要的是:收起这些,继续接下来的征程。
初听陈奕迅的歌,应该是在大二的时候,那首至今去K歌房必点的《十年》。那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惶惑的人心,一个个代表着死亡的冰冷数字给人那种近在咫尺的恐惧感,在每个人心中压抑着,郁积着。然后,那首哀伤基调的《十年》就瞬间风靡起来,弥漫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空气中,带有来自内心底那最沉重的分量。记得便是学校的广播站也喜欢在傍晚时分放这首歌,有那么种错觉,昔日喧闹的校园在那一刻也变得分外的宁静,每个人脸上,凝重而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尽管歌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并不是当时人们心中所想,但这并不妨碍它在那年的风行,或许,在那种时候,人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出口。于是,从此也就记住了那个有着一头蓬松的乱发笑起来感觉很勉强感觉很不由衷的男人。
但是对于陈奕迅这个人,算不上是喜欢。其实对于所有的明星,我都不会那么狂地追逐,只是因为他的歌或者电影什么的能对得上我的胃口,便也多了那么些的好感,仅此而已,然后一旦有更对胃口的东西出现,立马移情,义无反顾。对于陈奕迅也是如此,不若多时,便也被层层的记忆所堆叠,似乎印象里之前就记得他的《十年》,以及另一首点唱率颇高的《K歌之王》,这两首歌好像还是同属一个专辑。况且他的歌大部分都是粤语演唱,地域原因,对于有关粤语的东西天然地排除,即使许多人心中奉为经典的BEYOND,同样如此。然后在期间就断断续续地看过几部他参演的电影,也正因为此,对他的印象甚至变得糟糕了些。香港这个娱乐业过于繁荣的弹丸之地,不知道是该认为整个岛上就那么几张大家还熟悉的脸的原因,还是说经纪公司太会做生意,不把艺人身上的资源榨干不罢休,似乎所有的明星,定然会演而优则唱,或者反过来。这样的做法未必适合每个人,就比如陈奕迅。这就好比对于一个农民而言,种田是他的拿手,你却非要拉他去跳舞,那后果自然是惨不忍睹的。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陈奕迅在电影里的表现,亦不为过。其中首推《贱精先生》,为了表面主角的自私自利以及超级贱,不得不扭曲形体动作以及在声音上装怪极尽所能之事。那种流于表面而表现过度的造作,当下都不忍心看下去,仿佛看着他当作一个小丑般给人耍弄,再搭上只会傻笑的眼神无光的如今深陷麻烦中的钟欣桐以及糟糕的剧情,当即把之前所有对陈奕迅的那些好感败坏的荡然无存。之后看到他,总是不免地想到此,便觉得他笑起来也是无比的猥琐,让人一脸的不信任。
还好,在去年上映由他和杨千嬅主演的《每当变化时》,还是可以拿出来那么说道一番,在其中陈奕迅扮演一个在街市奋斗的香港草根阶层,面对来自生活的多舛与无常,尽管有不适合有失落有徘徊,却不缺市井小民的积极以及在逆境下激荡出来的拼搏精神,并尽力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影片中陈奕迅那独有的讪讪地笑,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尴尬,又想极力保存那单薄尊严的心理描摹地分外妥帖,那一双小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透露的是小人物对生活的一种暗自在心的狡黠,仿佛这就是他自身的一个真实写照。看的出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努力着,在不断丰满着自己。其实在2004父亲因贪污案而入狱,他亦是同样地选择了坚强去面对,这样一种诚实而认真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陈奕迅。
陈奕迅一直被人称为搞怪天王,而曲风却异乎寻常地安静与哀伤,两种性格割裂而独立,一动一静,似乎走向两个极端。想想,觉得也是可以理解,以一种无畏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有的事情,表面上嘻哈笑过,却并不代表心里的不在乎,或者说,不想让别人看到,在内心独立而清醒地审视,亦是一种境界。从1995年出道至今,已经是13个年头,陈奕迅亦是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新秀,成长到今天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后张学友时代香港乐坛最具实力的歌手之一,其中风雨无数,或许靠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坚持到今天。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