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6贴子:412,714

请教西风并其他有识之士:明闭关锁国之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江苏1楼2013-11-03 14:45回复
    @西风有理 并其他知史之士
    前几日在翻书时看到有人说清朝闭着锁国误国之论,有提到是延用明朝闭关锁国之说,请问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么明朝的闭关锁国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另外,就织锦方面来说,故宫一位专门研究明清织物的专业人士提到过:明朝的织物在技法上有类似浮雕之形的织造方法,使图案显得更生动更有立体感更饱满,而清朝时这一方法却未见于其织物之上(尤其是皇家织物),疑在明末清初时已失传,而清朝时的织造方法虽然在图案细节表现上更细腻繁复,但技艺并未比明朝进步,甚至有退步之意,因为清朝所织图案都是平面图案而没有立体表现,请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能否详加说明并举出相关例证?谢谢I


    IP属地:江苏2楼2013-11-03 14:52
    回复
      学术上的东西不能说什么。我个人认为清代相对于明代开放、进步多了。别说我吹捧清代,只是明、清二朝对比。
      明代织物工艺很高能说明什么?
      明代的首饰确实很精美,特别是明代的镶宝首饰,我就很欣赏呢,工艺很高。
      这能证明开放程度?进口品肯定是清代更多的,按玩器上来说,清代还发明了秋橛,这算不算先进啊 ╮(╯▽╰)╭I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11-03 15:04
      收起回复
        饰物工艺上的问题不能证明朝庭开放与先进吧。失传的多了,汉代铅钡蜻蜓眼当朝就失传了。


        IP属地:浙江4楼2013-11-03 15:10
        回复
          还有,这位明清织物研究专家的发言原文在哪里?还是别人这么乱传出来的?因为清代的织物工艺在很多书提到过是不错的呢。


          IP属地:浙江5楼2013-11-03 15:13
          收起回复
            浮雕感的工艺,妆花绸就可以做出来,清代是有妆花绸的!


            IP属地:浙江6楼2013-11-03 15:25
            收起回复
              妆花缎工艺明、清二代都广泛用到,据我所知,这种工艺在清代是有进步的,但具体说一定超过明代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呢,这个工艺就可以做浮雕感的。所以,你那位指的是什么工艺呢?


              IP属地:浙江8楼2013-11-03 15:28
              收起回复

                哈!织锦这个专业的情况我不懂。只就明、清闭关锁国的整体情况说一说。所谓“闭关锁国”,一般是特指明、清强制推行的海禁政策。明朝、清朝曾经实行过海禁,禁止民间从事海外贸易。但需要注意的是:1、海禁是禁止民间出海与外商交易,并不禁止官船出海,更不禁止外国以朝贡的名义与朝廷官方进行国际贸易。2、海禁并非贯穿明、清整个时期,明朝、清朝都是前期实行严禁,后来逐渐弛禁,最后几乎完全放开。明朝推行海禁的时间段是从洪武到隆庆,其中永乐、嘉靖时期两度到达严厉管控的最高峰,隆庆以后政策陡然转变,史称“隆庆开海”。清朝推行海禁的时间段是从康熙到道光,乾隆时期达到严厉管控的最高峰。道光在鸦片战争战败以后,被迫开放五口通商,海禁政策遂被打破。因此,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明朝开放而清朝封闭”或者“清朝开放而明朝封闭”的情况。明、清两代都是前期高度封闭,后期逐渐开放的情形。如果要比的话,应该是分四个阶段进行对比:明朝前期、明朝后期、清朝前期、清朝后期。对比的结果,从封闭到开放的顺序应该是:明朝前期——清朝前期——明朝后期——清朝后期。明朝前期比清朝前期更封闭,而清朝后期则要比明朝后期要开放得多!因而,整体上说,清朝远比明朝开放。<?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实际上,明朝、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困死沿海敌对势力,明朝是为了消灭张士诚、方国珍的残军,清朝主要是为了对付郑成功。以后维持海禁政策是为了阻止民间经济自由生长,发展成同官府分庭抗礼的势力。因此,只要有可能,明朝、清朝都会本能地想要扼杀民间海外贸易。但这么做的后果,反倒是将沿海居民大批地逼成走私犯,以后干脆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武装海盗(比如,明末的郑芝龙、郑成功),或者投靠外国武装力量(比如明朝中后期的“倭寇”,清朝后期的“汉奸”)。这就反而对其统治不利了。在明朝、清朝前期,统治集团力量强盛,尚可以对走私犯、海盗、倭寇等采取高压打击灭绝的政策。一旦进入后期,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再遭遇强敌(蒙古、女真及西方列强)的致命打击,就完全控制不住局面了。故,统治者索性变严禁为弛禁,试图用招抚的办法来利用这些走私犯、海盗。这就是明朝隆庆开海以及晚清开放通商的历史背景。一句话,封闭是统治者的本意,开放都是被迫的。清朝后期遭遇的西方列强,其对清朝的冲击力度数百倍于海盗、倭寇对于明朝的威胁,因而晚清的开放程度也是数百倍于晚明。事实上,迄今为止,晚清至北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最开放的一段时期。那么,明朝前期的封闭程度又为什么会超过清朝前期呢?因为明朝前期的造船技术直接继承于南宋和元朝,较清朝前期更为先进。但这反而更有利于官船在海上阻截民船。比如,郑和下西洋,在后来被吹成是明朝“开放”的象征。但实际上,郑和船队的任务之一就是追捕海外逃民。恰恰在永乐时期,明朝的民间海外贸易几乎绝迹。这就是先进技术反而窒息自由经济的一个例证。
                I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11-03 17:58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0楼2013-11-05 14:34
                  回复
                    dd


                    11楼2013-11-05 14:45
                    回复
                      @西风有理
                      请问嘉靖改制具体指的是什么?对后来明朝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好与不好的后果?


                      IP属地:江苏12楼2013-11-05 16:50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4楼2013-11-30 13:28
                        收起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5楼2013-12-05 14:23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6楼2013-12-11 19:07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7楼2013-12-14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