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的年代里,老家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那是父亲的出生地,也是父亲在年少时就被迫离开的地方。那个曾经因天灾人祸而致贫瘠的地方无法供养父亲,只有参军才可以暂时找到一条生路,离开既是为了个体的生存,也是为了家庭的保全。
父亲历经战火的无数次洗礼,侥幸从硝烟中走了出来。转业后来到山区小县,却由此拉开了与他自己的家乡的漫长距离。他的孩子也因此有了一个遥远的老家,一个每一次填写表格时都会触及的遥远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一千公里的路程在现在也许算不上一回事,在高速上半天的时间就到了,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要经过频繁的转车,火车、汽车不断地倒腾,跟在父亲屁股后面的我们这些疲惫万分的尘垢满面的孩子才能最终看清传奇般的老家面目。
年幼时想去老家,是出于对异地的好奇,是出于坐车的感觉的渴望。其实老家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仍拿不出一顿像样的饭菜来款待风尘仆仆的归客。父亲面对他衰老的父亲我的爷爷,所能做的只是把好不容易积存的一点全国粮票与几十块钱默默地交予他。
在父亲的世界里,家乡是一个永远无法消解的牵挂。每当年节临近的时候,难以消解的乡愁在心间弥漫充盈,但往往要过上几年才能成全一次回乡的归程,才能得到一次精神的抚慰。在一直都不宽裕,应该说是十分拮据的日子里,勉强维持一家七口吃饭尚且困难,回家乡一次的开销近于一种奢侈,其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我们读书的年龄,父亲仍然极力维系着与千里之外的家乡的联系,在确实无法成行的时候,父亲就设法节省下一些,哪怕是寄上一小包可能并不能解饥的茶叶或者并不能当饭吃的土特产,也多少能让父亲在艰难的岁月里找回了一丁点自我安慰。
经济情况好转之后,父亲也到了离休年龄。一开始的十多年父亲踏上返乡的路是以年轻人也少见的快步如飞,我们跟不上背着重包的父亲的步伐,我们跟在后面暗暗叫苦。随着年纪增长,父亲的脚步慢了下来,让我们时时担心的是他可能会被行人撞倒,或者在旅途中发生意外。基本上每一年快到清明的时候,父亲就会念叨着回家乡祭扫,我们几个兄弟所能做的就是去单位请假,轮流陪父亲踏上回乡之路,去抚平他一直也难以抚平的乡愁与挂牵。
在父亲八十多岁的时候,他不再念叨着回家乡。好象他突然忘记了家乡这一码事。他并没有得老年痴呆,他思路很清晰,每天等着邮递员送来当天的报纸,那是他的每日精神大餐。我们这些儿子知道,我的妈妈也知道,父亲是把他对家乡的牵挂隐藏了起来,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麻烦。父亲真的老了,他的脚已经很难够上高高的列车台阶……
在父亲未能成行的这几年,大哥驾车去了老家几次,替父亲处理了一些事情。每一次跟父亲讲起家乡的状况,父亲是喜形于色的,他虽然耳背得厉害,但一涉及家乡,他耳朵捕捉信息的成功率很高。
父亲的家乡,我们的老家,这是一辈子的联系与渊源,就像是血缘关系,虽在千里之外,今夜悄然入梦!I
那是父亲的出生地,也是父亲在年少时就被迫离开的地方。那个曾经因天灾人祸而致贫瘠的地方无法供养父亲,只有参军才可以暂时找到一条生路,离开既是为了个体的生存,也是为了家庭的保全。
父亲历经战火的无数次洗礼,侥幸从硝烟中走了出来。转业后来到山区小县,却由此拉开了与他自己的家乡的漫长距离。他的孩子也因此有了一个遥远的老家,一个每一次填写表格时都会触及的遥远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一千公里的路程在现在也许算不上一回事,在高速上半天的时间就到了,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要经过频繁的转车,火车、汽车不断地倒腾,跟在父亲屁股后面的我们这些疲惫万分的尘垢满面的孩子才能最终看清传奇般的老家面目。
年幼时想去老家,是出于对异地的好奇,是出于坐车的感觉的渴望。其实老家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仍拿不出一顿像样的饭菜来款待风尘仆仆的归客。父亲面对他衰老的父亲我的爷爷,所能做的只是把好不容易积存的一点全国粮票与几十块钱默默地交予他。
在父亲的世界里,家乡是一个永远无法消解的牵挂。每当年节临近的时候,难以消解的乡愁在心间弥漫充盈,但往往要过上几年才能成全一次回乡的归程,才能得到一次精神的抚慰。在一直都不宽裕,应该说是十分拮据的日子里,勉强维持一家七口吃饭尚且困难,回家乡一次的开销近于一种奢侈,其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我们读书的年龄,父亲仍然极力维系着与千里之外的家乡的联系,在确实无法成行的时候,父亲就设法节省下一些,哪怕是寄上一小包可能并不能解饥的茶叶或者并不能当饭吃的土特产,也多少能让父亲在艰难的岁月里找回了一丁点自我安慰。
经济情况好转之后,父亲也到了离休年龄。一开始的十多年父亲踏上返乡的路是以年轻人也少见的快步如飞,我们跟不上背着重包的父亲的步伐,我们跟在后面暗暗叫苦。随着年纪增长,父亲的脚步慢了下来,让我们时时担心的是他可能会被行人撞倒,或者在旅途中发生意外。基本上每一年快到清明的时候,父亲就会念叨着回家乡祭扫,我们几个兄弟所能做的就是去单位请假,轮流陪父亲踏上回乡之路,去抚平他一直也难以抚平的乡愁与挂牵。
在父亲八十多岁的时候,他不再念叨着回家乡。好象他突然忘记了家乡这一码事。他并没有得老年痴呆,他思路很清晰,每天等着邮递员送来当天的报纸,那是他的每日精神大餐。我们这些儿子知道,我的妈妈也知道,父亲是把他对家乡的牵挂隐藏了起来,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麻烦。父亲真的老了,他的脚已经很难够上高高的列车台阶……
在父亲未能成行的这几年,大哥驾车去了老家几次,替父亲处理了一些事情。每一次跟父亲讲起家乡的状况,父亲是喜形于色的,他虽然耳背得厉害,但一涉及家乡,他耳朵捕捉信息的成功率很高。
父亲的家乡,我们的老家,这是一辈子的联系与渊源,就像是血缘关系,虽在千里之外,今夜悄然入梦!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