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小说吧 关注:3,515,785贴子:94,514,153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支精锐部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1楼2013-11-07 20:17回复
    战国篇
    1.铁鹰卫士
    所属:秦国
    创立者:司马错
    个人评价:百战之精英
    闻名战绩:横扫东亚(六国、匈奴和百越蛮族)
    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来自曾经的杀神白起千人队,岂非异数?


    3楼2013-11-07 20:18
    收起回复
      2.武陵铁骑
      所属:赵国
      创立者:武陵王
      闻名战绩:北击匈奴200里……
      个人评价:传说中的“胡服骑射”是中国第一支精锐骑兵
      汉族的人打仗,原来都是用车。将官们乘车,每辆车后跟几十名步兵。车是计算兵力和国力的单位,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乘就是一辆兵车。当时的胡人(匈奴)打仗是用骑兵。比较起来,胡人的骑兵比汉人的兵车机动、轻便得多。赵武灵王鉴于这种情况,在赵国也练骑兵,叫赵国人都学骑射,这在巩固国防上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可是要学胡人骑马,必须改穿胡人便于骑马的衣服。武灵王叫当时的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这就叫“易胡服”而其中精锐则称为胡刀骑士。


      4楼2013-11-07 20:18
      收起回复
        3.技击骑士
        所属:齐国
        创立者:孙膑
        闻名战绩:围魏救赵
        个人评价:武技高手
        齐国最重训练其中以技击骑士为最,分能力敌合则布阵,技击骑士个个弓马娴熟,能征善战。荀子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锱金。”“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个人技艺很高。


        5楼2013-11-07 20:18
        回复
          2.:北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七校尉所属部队(西汉北军主力,所属部队精选而来);南军期门、羽林骑(名将卫青、霍去病即出此处);李广选募的五千“勇敢”亲军(皆楚之剑客,能征善战,后李陵带这五千步卒大战匈奴八万主力,虽败犹荣)。


          15楼2013-11-07 20:33
          回复
            3,骑为汉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最初到达河北地区时,兵微将寡,敌不过王朗等地方割据势力。耿况等人 巨鹿城下一战,刘秀与王朗部将倪宏、刘奉等统帅的数万人交战,一开始处于不利境地,况危急,景丹统率突骑猛冲,反败为胜,王朗军大败。看到突骑的善战,身经百战的刘秀也不得感叹叹:“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联络彭宠,调集了渔阳、上谷四千突骑支援刘 以后吴汉又为刘秀调集了幽州十郡突骑。此时天下陷于混战,仅仅在河北地区,就有铜马、高湖、重连等武装势力,众至百万。但是在以突骑为主力的汉军横扫下,纷纷被击破。刘秀在顺水北一战中,乘胜轻进,陷入重围,幸亏突骑死战,又得突骑士王丰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刘秀。刘秀才得以突围幽州突后来中国历代的骑兵中,都有突骑的名号,这里的突骑,是精锐骑兵部队的代号,而已经不是特指幽州突骑


            16楼2013-11-07 20:35
            回复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19楼2013-11-07 20:36
              收起回复
                4.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21楼2013-11-07 20:38
                回复
                  6.西凉铁骑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39楼2013-11-07 23:05
                  回复
                    8.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41楼2013-11-07 23:08
                    回复
                      两晋篇
                      1.重甲骑兵
                      两晋十六国时期,是重装骑兵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当时,马铠大幅度增加,成批次装备于骑兵部队。据记载,在当时的战争中,铁骑经常成千上万,甚至数万用于战场交锋。如汉国石勒在襄国保卫战中,大败西晋大司马王浚部下的鲜卑段疾陆眷,击溃其骑兵5万之众;“枕尸三十余里,获铠马五千匹”,此战的晋方铁骑数为其骑兵总数的1/10。又,石勒击破刘琨部将箕澹(姬澹)10万余众,获其铠马万匹,可见,铠马数也占总兵力的1/10。南燕国有步卒37万人,而拥“铁骑五万三千”,铁骑数占总兵力1/8。这些事例均表明,铁骑在整个骑兵部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被大量应用于作战行动。重甲骑兵也存在一定弱点,即人与马匹的负荷过重,降低了骑兵的快速突击性与机动性。所以,该时期各政权在重视发展重甲骑兵的同时,也重视发挥轻骑兵的机动性,常用其实施长途奔袭。这些轻骑兵常备有“兼马”,“马皆有副”,即每个兵士拥有战马两匹,在长途奔袭时两马互乘来保证进军的速度,以便迅速及时地赶赴目的地,“先趋战地而待敌”。轻骑兵与重装骑兵的配合使用,对于战法的变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即迂回、奔袭颇为普遍,战争的运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2楼2013-11-07 23:08
                      回复
                        2、东晋北府军
                          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人民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这支军队有东晋最著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著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符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八百七十万军队又怎能不败。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可谓是狂喜。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那个时刻,肥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中国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中国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


                        43楼2013-11-07 23:11
                        回复
                          隋篇
                          大隋朝的御林军——骁果
                          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为了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实录》记载,骁果军者,隶右屯卫,乃上(隋文帝)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
                          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于江都东城。由于瓦岗军已逼近东都,炀帝无意西归,但骁果却思家心切。后炀帝便以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强配给骁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骁果仍不愿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杨广对私自逃走的骁果一律处死,。所谓官逼民反,终于激发了骁果的兵变。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在司马德戡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的策划下,骁果终于发生兵变,并夜半闯入宫内,缢杀炀帝。
                          杨广既死,宇文化及帅骁果十万人西归,李密的地盘是宇文化及必经之地,宇文要想西行,与李密一战在所难免。
                          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今滑县)时,军粮吃尽,就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于是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国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七月,双方在童山大战。归心似箭的骁果军与义军之冠瓦岗军苦战一天,瓦岗军几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失受伤,如果不是秦叔宝拼死保护,几乎被宇文军生擒。李密拼尽全力,才勉强击退了宇文的这次进攻。这两支劲军殊死的决斗,几乎是两败俱伤,而瓦岗军的劲卒良马死伤甚重。虽然童山之战没有能击溃骁果军,但李密还是胜利了,因为骁果已没有军粮,无法再与瓦岗军相持,童山之战后不久,骁果自行崩溃。
                          精锐的骁果没有输在战场上,却因为军粮而失败,实在是生动地表现了战争中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


                          47楼2013-11-07 23:22
                          收起回复
                            宋篇
                            1.禁军
                            宋朝的禁军是枢密院和三衙直接领导的中央军 主要有殿前司骑军 殿前司步军 侍卫亲军骑军 侍卫亲军步军
                            每一个军队下都有很多营 分别驻扎在京师周围各地 比如云翼左右厢驻扎在河北 捧日营驻扎在京师 每个营指挥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 人数最多的宣毅营,有八万多人。最少是骁骑营,只有六千多人 宋熙宁以后 宋朝的禁军人数大约在56万左右。
                            禁军的装备嘛··首选,宋禁军主要以步兵为主。作战时戴红缨帽。用毡制成,别说挡刀格枪了,撒泡尿就把它淋穿 还有一种帽子叫范阳帽 帽檐很长。总之装备较差。特别是后期的禁军训练无素,多数禁军都在给高球和蔡京编竹篮。楼主所说的禁军失败主要是因为宋军遇上了金朝的骑兵。可以这么说,在没遇上金兵之前,宋军的胜率是百分之百。


                            52楼2013-11-07 23:26
                            回复
                              没人看么


                              54楼2013-11-07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