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态度篇
说起态度不得不先吐槽一下,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俺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部分学生喜欢把某次出行赋予象征意义,对于这种现象俺只能归结于理想主义。
“如果说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选择驴行是人们满足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享受的体现,那学生出门只有三个原因,理想,爱好和冲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过不同的地方确实会有很多收获,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良好态度的基础上。俺遇到过一线城市的工程师,失恋失意失业的颓废青年、生活遇到瓶颈或者即将突破瓶颈的迷茫者、对户外运动有纯粹喜爱且全身飞禽走兽幽默风趣善解人衣的才俊,还有穿皮鞋登雪山的牛人,如果说硬要把路上的人贴上标签的话,俺觉得“态度”最恰当不过了。当你决定出门的时候请扪心自问,你出去是为了什么?逃避现实还是面对自我,花钱消费还是磨练身心。目的千千万,但是千千万万不能为了逃避而出门。出门就意味着责任,驴友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责任感(即使你是一名学生)——对自己安全和未来负责,对路上的好心人和队友负责,对家人乃至社会负责。然后是道德,有人搭车搭不到就破口大骂,有人搭车搭不到默默前行,有人搭到了车就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啥话都不说到了就走,有人在车上和司机谈天说地即使精疲力竭也要制造融洽的氛围,态度决定高度这句话在路上同样适用。前段时间在吧里貌似有人诉苦说强行拦车被司机收费,还引来了一片对司机的讨伐声,请问各位中流砥柱们,陌生人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心去帮你?态度不正去哪都是白搭,极端厌恶没事往自己身上贴驴友标签来引领风潮炫耀的人。给各位准备出门或者想要出门的学生党一点建议,社会是残酷的,你是独立的,当你决定驴行就是选择了另外一种视角去观察社会和自然,没人有帮助你的义务,当你看到了人性中好的一面时,务必以好的一面回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