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初期的生死较量--------T-34/76 VS Ⅳ号G型
时间回到1941年6月22日,当时的德军正以闪电战进攻苏联,然而曾经驰骋于西欧所向披靡的德国装甲部队却遭遇到了一个异常强悍 pic_ext="jpeg" 亩允------T-34/76。紧接着在此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而可以有效击穿T-34装甲的88炮由于行动不便,架设起来费时费力,因此很难有直接射击T-34的机会,因而所谓的“T-34危机”成为了德国装甲兵战争初期的梦魇。这种现实呼吁着德军对本国坦克的改进,于是德军为原Ⅳ号坦克的主炮换装成了KwK40长身管75毫米L/43火炮,即Ⅳ号G型坦克出现了。那么在这两种坦克的对抗中胜利的天平究竟会向哪一方偏转?我们就在此对这两种坦克进行一下详细的比较。
首先是Ⅳ号G型坦克:坦克战斗全重为23.6吨。其装备的主炮为KwK75毫米L/43型火炮,备弹量87发。炮塔和车身都是采用铬钼防弹轧制钢板,正面装甲厚度为50毫米,侧面30毫米。装甲接近垂直,不利于防护。后来G型炮塔和车身又都加挂了5-8毫米的附加装甲。动力系统采用300马力的“梅巴赫”HL120TRM型发动机,最大公路行程200公里,最大公路时速40公里。乘员5名,包括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无线手兼机枪手,这里在操作效率上Ⅳ号明显高于T-34/76。
这是 T-34/76 1942坦克的数据:坦克战斗全重为30.9吨。其装备的是76.2毫米F34型坦克炮,备弹量100发。炮塔前装甲厚70毫米,侧装甲厚52毫米。车前身装甲厚60毫米,侧装甲厚47毫米。车身和炮塔都具备良好的倾斜角度。其动力系统采用的是500马力的4冲程12V60°水冷柴油机(苏联型号为B2-34或B2-34M),在不带副油箱的情况下可行驶462公里,最大时速50公里。乘员4名,分别为驾驶员兼机械师、无线手兼机枪手、车长兼炮手、装填手。由于当时苏联的坦克成员普遍性缺乏,一般情况下都不配备无线手兼机枪手,所以该型坦克的实际成员大多数情况下还是3人。该坦克的最大缺陷就是炮塔内体积狭小,战斗中车长行动不便,观察性能较差,且缺乏各车之间联系所必须的无线电,因此T-34/76坦克在各车之间的协同作战上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双方的主炮,Ⅳ号G型装备了75毫米L/43型坦克炮,其在5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90毫米,1000米距离为81毫米;T-34/76装备F34型76.2型坦克炮,其在500米距离上的击穿能力81毫米,1000米距离为60毫米。这里Ⅳ号G型稍占上风,但是主炮方面的优势并不能说明一切,况且实战中,双方一般都是一炮命中既制敌死地,所以火炮之间的微弱差距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事实上Ⅳ号G型坦克真正优于T-34/76的地方是在于其采用3乘员炮塔而具有的操作效率,相比之下采用2乘员炮塔的T-34/76则十分落后了。二战中苏联坦克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连续射速过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型号的苏联坦克都没能解决的很好)此外其炮塔内部空间过窄使得乘员终究无法行动自如,这里的T-34/76恰好就是个典型。而剧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的战场记录显示:德苏两种坦克的毁伤比率为1:7-10。由此可见Ⅳ号在攻击力方面具备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