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吧 关注:10,521贴子:94,667

【渣文笔 甚入】兼得(微曹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终于把渣手伸向文若了。。。
请轻拍
高二党没什么水平的。。。


1楼2013-11-09 18:18回复
    兼得
    遇到许褚的时候,四更刚过。
    眼前的虎将面露悲戚之色,摇摇头然后涩声道:“丞相一人在灵堂里,二公子还是天明了再去吧。”
    军营的灯火打在许褚的脸上,忽明忽暗。
    曹丕见他强挤出一丝的笑容,似乎想要安慰自己。
    心中稍暖,于是恭身道:“夜已四更,许将军先去休息,其他事情交给我吧。”
    许褚称诺,转身离去。
    曹丕望向西营方向,营火之外,一座白色营帐孤零零的立在那儿。
    曹丕思虑过后,还是往营帐处走去。
    ——————————————
    一世贤名换做六尺白缟。
    白发老者端坐于灵堂内,膝前放了酒樽和酒壶。
    曹丕尽力放轻脚步,却还是被察觉到了。
    “丕儿?进来罢。”老者背对帐门道。
    “父亲,您怎么知道是我?”曹丕从阴影中走出。
    “张文远驻军据此百里,又是四更时分,军中会近帐前的人恐怕只有你和许仲康了,仲康脚步声沉稳有力,而你虽也自幼习武,脚步声比之于他却更轻一些,“曹操苦笑,”多年来万事谨慎,连入睡都要时刻提防小心,如今垂垂老矣,唯有这双耳灵敏依旧。“


    2楼2013-11-09 18:20
    收起回复
      曹丕在曹操身侧坐下,说道:“父亲英明神武不减当年,又何来垂垂老矣一说“
      曹操未做回答,只是盯了身前的酒壶一会儿。
      “前年在邺城酿下的杜康,所剩无几了,明日我让人把剩下的带几坛去文远那儿。“
      曹丕闻言,突然想起了去往寿春途中时,一件几乎被自己遗忘的小事。
      “前年和丞相,公达,长文他们一起在邺城酿了数十坛杜康酒,可惜奉孝没能等到,若是他看了,定会抱着酒坛子几日不放的。此次出征孙权,丞相应该会带上,等军队行至濡须,二公子也开几坛吧。“
      “好!到时候便在江岸设宴款待前方将士,令君可莫要又推脱了。“
      荀彧淡笑道:“不会了。”
      转而又问:“听闻公子自幼善骑射,若有机会,倒真想和公子去游猎一次。“
      “等得胜班师回邺城,丕随令君一道去。
      不想荀彧却因疾留寿春,大军继续向前。
      而几月以后随后方事况一起送来的,还有荀彧的死讯。,
      当时信使哆哆嗦嗦跑进大营说:“丞相,荀令君...薨了。“
      曹操听言,手中蒙笔“啪“地落到了地上,他极力稳了稳身子,而后冷声命令道,“拖出去,斩了。“


      3楼2013-11-09 18:21
      回复
        曹丕和许褚出帐后一直心神不宁,生怕曹操的头疾又犯。便在就近的营帐里一直守着他,直到第二日三更过后,曹操叫人备了酒食,一人去了灵堂。
        曹操看曹丕盯着火光发呆,轻声问:“丕儿是想文若了?“
        曹丕这才回过神来,摸了摸发烫的鼻尖,点点头。
        “父亲不想吗?“
        曹操闻言苦笑未语,俄而无奈道;“子衿王业,不可兼得。“
        之后一阵安静。
        思索一番后,曹丕还是忍不住问了。
        “父亲。”
        “嗯?”
        “昨天您为何放了那个信使?”
        “你是想问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暗示文若自尽?”
        曹丕鼓足勇气,点了点头,心里早已做好承受怒气的准备。
        却没想到曹操只是淡笑了说:“这样的事,世人说有便有,说无便无,待百年之后也是难逃史笔的,又有什么必要去追究呢。”
        “有的时候,极力掩饰,只会越抹越黑。”
        曹丕似乎是得到了答案,也就没再追问。
        吩咐下人拿了一个酒樽过来,自行满上,父子二人相顾无言,只是闷头喝着那人口中的杜康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楼2013-11-09 18:22
        回复
          —————————————————
          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孙权,两军隔江对峙,相持无果。遂留张辽乐进李典镇守合肥后率军回朝。
          明年,曹操加九锡进魏公。
          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军十万攻合肥,张辽领八百死士围困孙权,几枪回马,孙权险退。
          逍遥津一役,张文远威震江东。
          时曹操征张鲁,取汉中。
          经赤壁大败,如今风头又起。
          而自那一个夜晚之后,曹丕再没听过曹操提及过荀彧,更不用说说出像当年赤壁战败时“若使奉孝在,不致吾若此。“那样的话了。
          荀彧就好像带着那一缕经年不散的清香,未做辞行便悄然远去,
          对于荀彧的死,大家都对此心照不宣,哪怕是荀攸,直到忧思成疾去世,也未有当曹操之面提起过。
          道不同不相与谋。
          而荀彧却跟了曹操二十年,居中持重,案牍劳形。。
          曹丕知道荀彧早就知兴汉无望,或许他也知道,曹操无意篡汉自立。
          汉征西将军题碑——少年之志,岂是假以时日就可更改的。
          而复兴炎汉,便是荀彧的少年之志,哪怕知道自己走的不是这条路,也要叶落归根。


          6楼2013-11-09 18:22
          回复
            ————————————————————
            “汉祚绵延四百,气数已尽,臣等愿魏王匡宁宇内,效尧舜,执神器,承天命,,代汉为帝!”
            “卿等心意孤心领,但如今逆贼未灭,操有何颜面居功代汉?苟天命在,孤为周文王矣。“
            ————————————————————
            正值冬月,洛阳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纵是烈士暮年壮心不矣,也难逃苍狗白发生老病死。
            曹操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用只能曹丕听到的声音对他说,“司马仲达者,鹰视狼顾,其才可用,其人却不可重用。你记住,觅遍旧阁古墨,子衿王业几兼得。“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于洛阳病逝,年六十六。
            同年十月,魏王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追先魏王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8楼2013-11-09 18:24
            回复
              没了。。。
              求指教 请轻喷


              9楼2013-11-09 18:26
              回复
                不错啊


                10楼2013-11-09 21:29
                收起回复
                  太凄凉了…最后加的那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3-11-09 23:37
                  收起回复
                    突然发现五楼倒数第二句话有歧义。。。很容易想歪。。。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11-10 00:13
                    回复
                      总觉得最后少了点什么,不知加上这一句可不可以:
                      而荀彧,却独留他乡枯冢,看南行旧雁北还颍川。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1-10 00:16
                      回复
                        六楼那段太重复啰嗦了。。。我改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11-10 00:28
                        回复
                          六楼更改:
                          —————————————————
                          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孙权,两军隔江对峙,相持无果。
                          遂留张辽乐进李典镇守合肥后率军回朝。
                          明年,曹操加九锡进魏公。
                          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军十万攻合肥,张辽领八百死士突袭孙权,几枪回马,孙权险退。
                          逍遥津一役,张文远威震江东。
                          时曹操征张鲁,取汉中。
                          经赤壁大败,如今风头又起。
                          但自那一个夜晚之后,曹丕却再没听过曹操提及过荀彧,更不提像当年赤壁战败时“若使奉孝在,不致吾若此。“那样的话了。
                          而对于荀彧的死,大家都心照不宣,哪怕是荀攸,直到忧思成疾去世,也未有当曹操之面再提起过。
                          荀彧就好像带着那一缕经年不散的清香,未做辞行便悄然远去。
                          道不同不相与谋。
                          荀彧却跟了曹操二十年,居中持重,案牍劳形。
                          曹丕知道荀彧早就知兴汉无望,或许他也知道,曹操无意篡汉自立。
                          汉征西将军题碑——少年之志,岂是假以时日就可轻易更改的。
                          而复兴炎汉,便是荀彧的少年之志,哪怕知道自己走的不是这条路,也要叶落归根。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11-10 00:38
                          回复
                            王业子衿,不可得兼。但若非子衿,何以成王业?若非王业,何以绝子衿?


                            18楼2013-11-10 15:49
                            收起回复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19楼2013-11-11 14: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