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晴吧 关注:4贴子:111
  • 11回复贴,共1

《2013.11.12》下雨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这地方够安静么 嘻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12 19:29回复
    1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1-12 21:19
    回复
      新秀团队2013年最新成员列表(排名不分先后)
      歪小九、袁攀、魏小麒、藤兮、晓晓文、唐黛影、刘泉铨、郑汉雄、红中、熊磊、Lin、蔡方伟、周峰阳、Five.w、张金俊、李思琦、王贺贺、阿紫酱、冷弦、李佩、金宇晨、颖宝儿、KiVi小雷、文可
      新进成员:找团长阿紫酱(统计)
      传媒公司:武汉翼区文化传媒公司
      签约公司:北京信念音乐国际文化传媒公司
      新秀团队招收签约预备成员
      有意者QQ:639004399
      要求:
      1、词曲创作(会编曲优先考虑签约)
      2、歌手必须会作曲(每月2首作品上交)
      3、后期混音(优秀可签约)
      PS:所有作品经过考核可以发布 将会在8大音乐播放器上线 以及网站 推广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1-27 22:51
      回复
        T-racks是一款重量级的老牌母带处理软件,在效果器领域名声显赫,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独特而出众的音效算法设计,这些算法都是基于对真实的顶级模拟设备和模拟电路进行建模所得来的,其处理之后的音乐不但耐听,而且指标很高。安装T-racks 2.0之后,我们的开始菜单上显示的除了主程序外,还有一个操作说明书,用户详细参阅该文档即可熟练地操作:
        启动程序后,我们看到一只凶猛的肉食恐龙:
        程序界面为:
        这个界面像极了传统专业效果器机架设备,所有的调节全鼠标操作,没有菜单,真实度很高,这迎合了专业人士的需求,但是普通人看了真的会有点无所适从。
        上图中,红色“1”区域表示了6个虚拟电子管的工作状态,通过不同的灯丝颜色来区别。红色“2”区域表示了虚拟均衡器设备,左边有复位开关,右边有直通开关,直通开关关闭时均衡器就不起作用了,最左边的旋钮用来切除低频,可以控制输出低频最低频率,最右边的旋钮用来切除高频,可以控制输出高频最高频率,这两个旋钮一般用来滤掉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中间的4对旋钮用来完成均衡器功能,上面的4个旋钮控制把全频段分成4个段落(由左到右分别为低频、中低频、中高频、高频),而且可以任意设置每个段落的分隔点,鼠标移到每个旋钮上面时均衡器右下角的current显示窗就显示该旋钮的频率分隔点,而相应下面的旋钮则控制该分频点附近频段的增益,增益值在显示窗也会有显示。最下面的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第二、三两个频率分隔点的增益渐变幅度,打到HI G端则会令EQ曲线变得尖锐,打到LOW G则会令EQ曲线变得圆滑:
        上图中,中低频打到了LOW G,而中高频打到了HI G。红色“5”区域表示了EQ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左边中低频的波峰渐变剧烈程度远低于右边中高频的波峰。图中的patch选择可以为1或2,1代表先进行均衡处理,然后进行压缩处理,选2则代表先进行压缩处理,然后进行均衡处理。
        压缩器最早用于无线电广播领域,用来适应较窄的带宽和防止无线电发射机过载或是信号调制幅度超标,其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平衡音量,将处于门限区的大动态信号进行增益小于1的放大处理(正常情况未进行压缩时增益一般为1,也就是不处理信号电平),使音频信号更平缓耐听,其重要指标为:动作门限、动作时间、恢复时间和压缩比。红色“3”区域就是一个压缩器(TUBE-COMP),图中,ATTACK TIME旋钮用来设置动作时间,RELEA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27 22:52
        回复
          T-racks里把低频增一点,使用立体声空间扩展,总输出电平达到不失真的最大状态,其他效果不加,PROCESS搞定。
          母带处理?还是用臭氧好∼
          那位说了,“母带处理”是怎么回事?哦,就是处理母带……吃这碗饭的都知道,录音混缩是件体力活,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重复劳动的体力活。体现之一就是为了使作品更专业,要全程的大玩特玩效果器和各类设置、调整、处理。录音的时候要前置,录完要处理,而后要混缩,合成输出。(各类前期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复杂性不在本课的教学范围之内,一概略去)。很多时候,混缩出来的成品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整体上的音量、均衡、混响、空间感、温暖感、自然感、声音的质感、穿透力、爆发力等等……所以往往还要做最后一步的调整和处理。其实这只是业余的简单说法,母带处理不是件小事,绝对不能忽视,它甚至能从整体和宏观上进一步确定或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与个性,尤其在做专辑时,多首作品之间在诸多方面都必须要做到协调、互补和混缩方面的风格统一。
          臭氧,即Ozone,是一款运行在DX平台上的综合式音频效果插件,主要用于后期的母带处理(见图1)。该插件界面超酷、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品质一流,目前最新版本为2.01,由izotope公司开发。(该公司我鲜有耳闻,微服私访了一下,这家乡镇企业似乎除了音频外,还做图像方面的业务,端的是声色犬马、范围广大。)
          图1
          尽管在个人计算机上,利用各种技术、依托各类平台和驱动开发出的母带处理方面的软、插件很多,但Ozone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一款佼佼者。囿于个人的认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我现在不敢拍胸脯说Ozone就是PC机上最好的母带处理程序,但我毫不掩饰对他的喜爱和重视。
          Ozone不容易上手,没有扎实的录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混缩合成经验,几乎不可能玩转它。千万不要以为简单的使用它本身预置的方案就能得到完美的最终成品,尽管这些预置具有很大的实用和参考价值——所谓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我希望能授人以渔,而不是给你活鱼。更不要以为你进入了一个新出的即时战略游戏——不错!OZONE的界面的确超酷,基本以具有沉甸甸质感的硬件仿真深灰色为背景、亮绿、瓦蓝的字和线条为主,随便点点,总会有一些新的界面以动画式的卷帘徐徐展现,也因此,让刚开始接触它的人觉得操作如此复杂和玄妙,使你几乎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适应和摸索到它大部分的操作定式和功能(图13为Ozone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1-27 23:02
          回复
            混响设置界面)。
            图二
            我用臭氧有些日子了,感受比较深的有这么几点:
            1、这是一个组合式的音频效果插件,可以自由设置各效果的连接顺序,可使某效果“SOLO”或直通。有醒目、直观、简便的作用流水线图示,鼠标实时拖动
            图三
            2、OZONE包括以下几大项激动人心的母带处理效果: 10段均衡器、混响器、电平标准化、高质量的采样精度转换、多段激励器、多段动态处理、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 。每项效果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界面供设置、调整或查看,点击效果名称前面的按钮可以进入该效果的设置界面,点击ACTIVE前面的小灯可以激活或关闭该效果(关闭后该效果不作用)。
            图五
            3、当然,好钢未必只有刀刃才需要,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是单独的音频效果插件,不一定非在母带处理时才用。
            4、就象一个大型的游戏软件,该插件全程、全处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标,推荐使用带滚轮的三键鼠标,甚至滚轮键和右键按住不动等动作,都会发现情况有异。同时,OZONE提供了丰富的键盘快捷键(多是组合式的快捷键)。
            5、界面超酷,甚至有些界面是半透明、相互叠加的!感觉很刺激。第三次重申了,汗……
            6、丰富而实用的效果预置;强大而灵活的定制管理……
            7、还有很多,课时所限,恕不一一列举……
            下面,我针对OZONE的几大基本功能分别做一简要介绍。
            1、 均衡 ,默认是10段均衡,可任意定制频段数量、范围和频点。增益、衰减、Q值等和同类软插件的操作大同小异,特色在于拖动频点时,该点自动变成瞄准镜的中心点!具体的参量随鼠标移动而显示,双击可使其动画式复位。还有一个参量设置的窗口,点Options即可,其它效果同理,即某个效果的设置可以在多个窗口、界面里协同、补充、共同完成,这么一来,让OZONE的操作变的复杂而灵活,也让用户的创造性、可选性、自由度、个性化方面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拓展。
            图六
            均衡的使用,非常广泛,也很有讲究,它几乎贯穿了整个音乐作品制作的全过程。母带处理时的均衡,要从大局出发,着眼点是整体的和宏观的。理论上说是提升或衰减某些频段的音量,感性上说,将直接给人明亮、饱满、结实、有力,或灰暗、朦胧、沉闷、散漫的听觉效果。为了更接近你的创作理想,均衡往往配合着感性的主观判断和理性的频谱分析器一起工作。
            影响母带处理(包括均衡、混响、声相、声场等效果)有三个常见因素:
            一是主观听觉判断有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1-27 23:04
            回复
              原因可能是听音时间过长或状态不正常,产生生理性疲惫及迟钝(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也可能是你根本没感受过“专业级”的成品效果,就好像一直吃窝窝头长大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汉堡的味道。这一点其实是半主观、半客观的因素。
              二是监听设备不够标准。谁都知道,做音乐几同烧钱,那些专业级的设备绝对不是大多数工薪阶层勒紧腰带攒两个月的工资就能弄到手的,可以这么说,你绝对不能指望¥3000元以下的监听设备能给你的混缩及母带处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听觉依据。这是客观因素,绝对不会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三是画蛇添足,过犹不及。在一些经验不是太丰富的新手身上,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他们似乎形成了一个定型概念:各类效果是一定要加的,不但要加,还要仔细判断出加了这个效果……如此一来,过分注重局部,忽略了整体,很容易将一些不该加的效果也加了,本该加适量的效果加滥了……这就完全是主观原因了。
              2、 混响(Mastering Reverb) 。这个混响器又让我开了一次眼,看起来似乎应该归到“模拟混响器”这一类里,有直观的高、低频混响声带通滤波,互不影响的干、湿比例调整(混响密度),可以自由设置空间的大小、宽广及衰减度。所有设置,鼠标拖拉/手工输入具体数值均可(其它效果的设置同理)。我仔细测试了这个混响器,很出乎我的预料,声音比较自然和温暖,尤其是残余音,声场表现也很好,这也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带实时响应的声场扩散图示的混响器(图3)。
              请注意混响界面右下的声场扩散图,我个人揣测,+L、+R,-L、-R代表的分别是前左、前右和后左、后右。这是一个准360度的二维声场空间扩散图。
              图七
              母带混响的处理不同于混缩时的混响添加。首先必须要考虑的是不能破坏作品的清晰度,尽量不破坏各声部的原有声相,更加合理的设置整体的声场。母带混响的处理,肯定是立体声进,立体声出的,只要你加混响,就一定使整体的声场扩散,使声音靠后,减少原各声部的清晰度。但是,合理的母带混响,将会把原各声部融合的更好,更自然流畅,使作品温暖、真实和饱满。这就象烧汤时的佐料味精,如果汤已经很鲜美了,当然无需再加;反之,还是酌量放一点比较好。
              如果你通读过胡戈(驴半仙)的《混响大法》一文,那么包括臭氧的混响器在内,从理论到实践,就没有你玩不转的了。在此不予详述。
              上节课,我简单谈了谈母带处理的基本概念、影响母带处理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和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27 23:06
              回复
                好了,我们继续上课,接着讲讲OZONE的其它几项基本功能和特色。其实聪明的同学早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鉴于目前的学生智力和素质普遍较高,我将不再罗里罗嗦,言简意赅的点到为止,实在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的个别人,请私下向进步快的同学请教。
                3、 最大化音量及抖动处理(电平标准化)(Loudness Maximizer/Dither processor) 这个模块包括两部分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的内容
                图八
                左边部分是最大化音量(电平标准化),这个很好理解,也可以说这部分是个母带处理的整体限制器。限制(Limit)的概念我在很多文章里详细的阐释过,如果不明白,还可以参阅音频应用 胡戈 写的巨著《动态神功》(下面还将讲到多段动态。概念方面的复习,照此办理),再不明白,我个人建议你还是退学算了。限制不能顾名思义,很多时候,限制的用法是提升整体音量的(某一阙值以下的电平整体提升,但保证不出现电平过载),比如大名鼎鼎的WAVES的母带处理利器L2,就是一个典型的、效果出色的限制器。
                母带音量的标准化,是必须的,可以这么说,在保证不过载、不损失音质的基础上,成品音量越饱满越好。尤其是处理数字音频时。一些业余玩家弄出来的作品,连门外汉都能听出不专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整体音量偏小,或音量够大但声音“破”了(电平过载)。
                (在此插一句,压缩、限制这两大动态处理,原理和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使用起来,很有技巧性和拓展性,大伙都不陌生的另一个音频效果——门限,又称噪音门,gate,我认为就是压限的一个极端用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1-27 23:07
                回复
                  那位说了,既然压缩和限制异曲同工,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用压缩做最大化,而用限制呢?问的好!我个人琢磨,常规的、非极端的操作方式下,压缩本来就比限制复杂一筹,简单说,它是音量高的往下压;音量小的往上抬,以起到整体音量平均的目的,这在混缩时,针对某一声部非常必须和实用,但在母带处理时,这么干很不明智。为什么?文似看山喜不平,音乐也是,情绪的起伏很多时候是靠音量来推动或辅助进行的,你把音量都平均了,还起伏个头啊?当然,象重金属、电子舞曲等风格的音乐,本来就是一马平川,破罐破摔,那另当别论。还有一点,既然压缩高了一筹,那在设备制造、软件算法等方面就要多下点功夫,要复杂一些,众所周知,越复杂的机械或程序,BUG和缺陷就越多,投鼠忌器也是原因之一吧。(这一说有点牵强了,仅是个人臆断。)
                  回到OZONE,我们来看看它的限制器(图4左边部分)。哇呜,很象Waves的L2嘛∼Threshold是限制的作用值,简单说就是整体音量提升多少个dB。Margin是确定音量最大时的具体值(0dB当然就是最大化的音量了,但我不建议这么干,原因后面将说到)。Release是释放缓冲时间,关于很多音频效果在作用时的起始缓冲、释放缓冲,还有作用曲线(膝)等概念,N多人谈过N多次了,不重复。释放缓冲的时间值要仔细调整和试听,太短给人突兀、一惊一诈的感觉;太长则含混不清、使声音发飘。下面两个单选项:Soft Limiting和Brickwall,这可是L2没有的哦,顾名可思义,很形象,这就是传说中的“膝”了。一点小经验,想不顾一切的拼命提升音量,又担心声音破裂的人,最好用“砖墙(直角、硬性压制)”,反之……
                  在分析图4右边部分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个概念:数字音频的“抖动(Dither)”。大伙都知道,高采样精度(位数)的数字音频在转为低采样精度时,总要损失掉一些采样“点”。那么,损失了一些点后,相邻的、间距拉大了的两点之间是直接连上呢?还是以某种类型和手段用更逼真的“曲线”连上呢?当然是后者更妥一些。这种使“直接连线”通过某种类型和手段而变为“曲线”或“波浪线”连接的手段,就是“抖动处理”。(这只是我个人的揣测和肤浅理解,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在数字音频的录制时,为了更逼真的再现模拟声源,往往都采用高精度、高采样率,但如果成品要发布音频CD的话,就必须遵循CD白皮书1.0的协议标准,44100HZ、1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1-27 23:08
                  回复
                    16位、立体声,所以就必须要做采样率、采样精度的转换。(很多时候,这种转换在多音轨混缩输出时由软件自动完成,比如Samplitude 2496,它自动进行采样精度的“抖动处理”,SAM 7.0有一个新功能就是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增强了“抖动处理”的质量。事实上,据我测试,它的6.X版本在此方面就比Cakewalk和SONAR高明了很多。Cakewalk和SONAR在录音时,就已经限制了这方面,而后默认按设置格式进行合成。)
                    OZONE特地在音量最大化界面中单列出了抖动一项,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它除了界面和操作之外最大的特色之一。细想一下,母带处理,用的最多的,恐怕就是音量标准化和抖动处理了。臭氧把这两样集成到了一起,确实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干活的效率,老谋深算处,让人叹服。不仅如此,它还有DC Offset Filter(直流偏移调整)功能。
                    经常看到一些新手询问关于消除直流偏移的问题。不过大多问的很业余,比如:“T老,我录音的波形明显偏离了横向的中线……”云云。直流偏移最大的不爽就是波形开始处和中间个别部分会有轻微的“噼啪”爆音。消除直流偏移,几乎所有的音频处理类软件都能做到。OZONE也提供了这一项,但我觉得实用价值不是太大,如果单纯做为母带处理来看。当成单独的音频效果插件,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尽管直流偏移并不经常出现(如果是专业的声卡,录制方式合理的话)。
                    据我测试,个别声卡(包括3千元左右的中低档专业卡)和某些主板(比如XXX类型的主板)不能完美兼容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直流偏移的情况,另外,录制方式不当、输入电平过大(尤其是起始音)、极端效果添加不妥等情况都很容易发生直流偏移。
                    OZONE的抖动处理,包括这么几项设置:
                    Type:抖动类型,有2种类型可选,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抖动类型。
                    Shape:抖动形状,有Simple(简易直连)、Clear(空旷跳跃)、Psych(智能分析式)等几个选项。
                    Bit Depth:抖动处理的采样精度,有8位、12位、16位、20位、24位等。
                    Num Bits:字节数,有1、2可选。我个人揣测这是自动增加的采样点数(可能有误)。
                    再右边,是直流偏移和抖动精度的实时指示器。
                    下面是几个通用的标准按钮:Reset(复位)、History(操作历史)、Graph(呼出效果流程、作用顺序界面)、Opions(选项,公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1-27 23:10
                    回复
                      公共设置,有一些设置项,一看就明白)、?(实时帮助),还有两个单选项,SOLO(该效果“独奏”)和Bypass(直通,该效果不作用)。这几个按钮和单选项都是所有效果(模块)都具有的。
                      我们再看一下OZONE的整个大界面。最右边是输入/输出电平调节、指示器,刚才讲过如何调节了。最下面,左边也已经讲过,右边两个按钮,一个BYPASS,这是决定整个OZONE直通与否的,可以用来对比原声和用OZONE处理后的声音;一个PRESETS,点击后,呼出预置窗口,可以选择厂家给出的一些预置方案,同时,这里也可以进行各种预置和定制的管理、维护。
                      ·按目前多媒体软件发展的现状来看,臭氧无法摆脱时代和技术的制约,也就是说,抛开硬件和周边设备,它和同类软件一样,充满了清冷的数码味。习惯了“温暖”“宽厚”声音的专业人员,刚上手时,总会觉得它的音质不够理想。平心而论,这是非战之罪。我也发现了OZONE的音质偏硬、高频不够圆润这一点,后来在ATTIC论坛里,还看到kinghand兄的相同质疑。
                      那么能不能克服和弥补这一先天的缺陷呢?经过摸索和试验,我发现ANTARES公司最近发布的胆管模拟器——ANTARES TUBE堪称是OZONE的超强补丁和黄金搭档。(说到底,OZONE缺少了胆机那种温暖、饱满的效果,而TUBE又是专司这行的。)
                      请欣赏ANTARES TUBE的操作界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1-27 23:11
                      回复
                        这样做教程很累,需要看完整版的教程加我QQ看我ID,完整版的是图文并茂的,比这个容易看懂,如果你看到这了,我对你说声谢谢131918132
                        音频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1-27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