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明身故后,一般嗣君都会更改年号,以示自己掌权,气象一新。但后主将建兴之名又延续了三年,很像是在为孔明守丧。不管他心中多少都有对孔明不满,但我们必须承认——
尽孔明才者,刘禅也。信孔明者,刘禅也。
除却黄皓,孔明是刘禅给予信任最全面的大臣。或者他也会像父亲一样,怀疑孔明是否会自立,任何一个处在他这种位置上的人都会因为这担心而日夜不安,尤其在曹魏有篡主先例的情况下。
但刘禅从没有因为这担心而影响了自己与孔明之间的君臣关系。
所以说,后主刘禅的头脑是清晰的。
但他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没有治国之能。
刘禅之世,先后有三位辅臣辅佐:
诸葛孔明、蒋琬、费祎。
三者的才能是由前往后依次递减,能够看出,季汉的国力也是按照这个路线渐次衰弱。
孔明在生,后主几乎将一切大权都交予他手,以致魏略谣传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事实是否真的这么夸张,不得而知。不过这段魏略以错误百出而闻名,不能够成为取信的证据。
尽孔明才者,刘禅也。信孔明者,刘禅也。
除却黄皓,孔明是刘禅给予信任最全面的大臣。或者他也会像父亲一样,怀疑孔明是否会自立,任何一个处在他这种位置上的人都会因为这担心而日夜不安,尤其在曹魏有篡主先例的情况下。
但刘禅从没有因为这担心而影响了自己与孔明之间的君臣关系。
所以说,后主刘禅的头脑是清晰的。
但他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没有治国之能。
刘禅之世,先后有三位辅臣辅佐:
诸葛孔明、蒋琬、费祎。
三者的才能是由前往后依次递减,能够看出,季汉的国力也是按照这个路线渐次衰弱。
孔明在生,后主几乎将一切大权都交予他手,以致魏略谣传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事实是否真的这么夸张,不得而知。不过这段魏略以错误百出而闻名,不能够成为取信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