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14日
漏签
0
天
性识无定吧
关注:
498
贴子:
6,78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9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性识无定吧
>0< 加载中...
法的分类(诸家论法)转自天台宗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送TA礼物
1楼
2013-11-16 18:32
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典,《阿毗达磨俱舍论》,印度世亲著,玄奘译。总结性地把构成宇宙万法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应法十四,无为法三。这个结论对以后传承一切有部学说的人产生很大影响。
2楼
2013-11-16 18:33
回复(1)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熊十力对法的释义
熊十力为现代新儒家之一,他早年师从欧阳竟无(欧阳渐)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读大乘佛学在早期著作《佛家名相通释》中有如下定义:法字义,略当于中文物字之意。中文物字,乃至普遍之公名。一切物质现象或一切事情,通名为物。即凡心中想象之境,亦得云物。物字亦恒与事字连用,而曰物事或事物。物字所指目者,尤不止于现象界而已。乃至现象之体原,即凡云为万化所资始,如所谓道或诚者,亦得以物字而指目之。如老子云:“道之为物。”中庸云:“其为物不贰。”皆以物字指目实体也。故中文物字,为至大无外之公名。佛书中法字与物字意义相近,亦即至大无外之公名。如根尘曰色法,了别等等作用曰心法。又万法之实体,即所谓真如者,亦名无为法。
6楼
2013-11-16 18:40
回复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因(南传)
因之分析:当中,因(或根)有六个,即:贪、嗔、痴、无贪、无嗔、无痴。一切心会依据它们的因(或根)而分类。 在经中,巴利文hetu因,用以表达广义的原因。它与缘是同义词,且常连成一词;它代表任何作为其他事物的因之法。 然而,在《阿毗达摩论》里,因是专用以代表根,且只用于六个决定品德的主要心所。
之前已曾诠释,因,是使到和它相应的心与心所,稳定坚固的心所。有因的心,如大树般稳定又坚固;无因的心,则如藓苔般既软弱又不坚固。
在内文里所列出的六因,贪、嗔、痴三因必定是不善;无贪、无嗔、无痴三因,则可以是善、可以是无记;当这三因或之一生起于善心,它们即是善;当生起于果报心或唯作心,它们即是无记。无论是善或无记,这三因都是美心所。
依心分类:于此,有十八种心是无因的,即:五门转向、双五识、领受、推度、确定及生笑心。其余的所有七十一心都有因,在它们当中,两种纯粹只与痴相应的心只有一因。
其余十个不善心,以及十二与智不相应的欲界美心,一共二十二心只有二因。十二与智相应的欲界美心,以及三十五广大与出世间心,一共四十七心有三因。八个贪根心有贪与痴两个因;两个嗔根心则有嗔与痴两个因。
十二与智不相应的欲界美心,是善、果报与唯作各有四个,只有无贪与无嗔,因为与智不相应故没有无痴。贪、嗔及痴是三不善因。无贪、无嗔与无痴是三个善及无记(因)。当知有十八种心是无因;两种有一因;廿二种有二因;以及四十七种有三因。
9楼
2013-11-16 18:40
回复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转帖(南传)
识蕴包含八十九种心,这个部份非常重要。
八十九心有十四种作用,十四种作用的不同路径可以指明各种境界的心路历程,乃南传教理的心藏地带。由之,可以对人作最彻底的观察。
解释八十九心:
八十九心,《清净道论》是依善心、不善心、无记心分成三类,如下图所示。
15楼
2013-11-16 18:48
回复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续上
6.灭尽定:禅定之一,为圣者所修。入此定者不但前六识的心、心所、第七识暂时不生,同时我执暂时也不起,依此假名安立为灭尽定。由于不与六识相应,所以灭尽定及无想定属于不相应行。禅定种类繁多,修禅者灭六识当中的舌识与鼻识,没为此定立名,我们就不觉得有那么一回事。比方说:外面让人行走的地方,叫做走廊。我说法的前面,有人也在走动,那为什么不叫走廊?这就是我们假名安立的结果,那是假名有。
7.无想报:又叫无想天,此是修习无想定者所得的果报。即是在欲界中修成无想定者,此生舍报后,而感得色界无想天果报,在第四禅天中第三广果天,五百大劫住于无心,外道认为是真涅盘。无想天果报不过是广果天果报中的一类天人,在彼天入定而假立无想报,并非有无想天界的存在,因此也是假法。比如:人类生活的地方,称为人意,那么生活在河水、海水中的鱼,它们所居住的地方叫什么?是不是“鱼间”?我们没给它名称,这些都是假名安立。无想报就是修无想定的人所得的果报,今生舍报后投生到那边,才把它叫做无想天。又比如:很多和尚住的地方,称为修行道场;没和尚住了,就不是修行道场;蓝毗尼园之所以被称为圣地,是因为佛陀降生在那里,在佛陀出世之前,并没有人称它为圣地。这些都是执著、分别后而假名安立的,它并没有一个实体。
8.名身:“名”是诠诸法的自性的语言,如松、竹等名称。即世间的任何东西(法)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段的时间被我们知道,我 人就执著之,而给予一个名称,称为名身。比如:海边的一片沙,称它为沙滩。沙离开了海,把它铺在这里,就不叫它为沙滩了。名身就是我们对世间的一切法,认为它有自性、单独的自体━━本体,站在众生位,说有一个自我。那是否每个法都有本体?根据佛陀说每个“法”并没有独立的自性,但众生执著,认为有,然后就给它名称。现在让我们以“水”为例:水受仍霍发在空气中,称之为“水蒸气”;水蒸气升到天空中,称之为“云”;云遇冷形成水滴,水滴落下来,称之为“雨水”;雨水掉在河里,称之为“河水”;河水流进海里,称之为“海水”。你们看,一种“水”就有如此众多不同的名称!皆因凡夫的我们执著与分别,认为它们各有各的自性,就认为雨水不是海水;海水不是河水;河水不是自来水,而各别给予名称,称为名身。
9.句身:“句”是诠诸法差别的语言,如:花开、鸟啼等句。就是在名身中分别它的差别,比如花:花开、花落;水:热水、冷水等,称为句身。所谓名身,是现代词语中的主词;句身,就是词组。
10.文身:就是词句。比如:这朵花开得很美丽。
身是聚集义,就是合集多字、多名、多句,总称为身。
名、句、文都是声音上的音韵屈曲。是人为的分别所安立的,它并没有实体,都称为不相应行法,因为我们的身心(主要是内心)跟它不相配合。比如:我们想花开、花死,我们的身心并没开,并没死。但是心想:我很讨厌那个人。内心生起瞋恨,讨厌那个人,此即是思想与内心相应配合。比如:一个人开口闭口就说“他妈的”,有些人的内心并没有对某人的母亲不尊敬,那只不过是他的口头禅罢了。好象我现在虽然口讲“他妈的”,但是我内心并没和它相应,叫做不相应。如果一个人说:“我恨死你!”他真的恨,这就是他的思想与内心配合,叫做相应。
20楼
2013-11-16 18:49
回复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续上
11.生:先无今有,叫做生。佛法中说“生”不可得。好象冰溶成水,世人认为“冰”没了,“水”生了。如果你去问化学家,经过检验后,他认为冰就是水,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如果冰放在显微镜下看,是氢氧合成的水;水因冰溶解而有,并非新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我们把冰叫做“硬水”,水叫做“软水”,因为它的名称都是水,所以我们就认为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生、灭都是因缘的变化,我们看到有生灭,是因为执著因缘变化中有一个东西出现及消失。我经常以瀑布为例:如果适逢旱灾,水源干涸,你认为瀑布灭了。过了一个时期,大雨滂沱,它处的水又流过来,你就认为美丽壮观、一泻千丈的瀑布又生了,这只不过是别处的流水在此泻下来罢了。人的“生”亦复如是,假设我今天在这里死去,明曰投生到他乡,这只不过是我这个业报转移到那边继续作用罢了,这期间并没有我在生与灭。如果在我的因缘变化中执著有一个实体在出现及消失,那么生死之见就因此而生了。
12.住:有位暂停。即生后保持一段时间,叫做住。实际上,“住”的期间也有微小,少许的变化,但是它变化的范围小,我们把它叫做住。
13.老:住别前后。前为少壮,后为老衰。即是我们的身体中的各种器官慢慢不能管用,如人老耳朵聋,眼睛花,头脑迟钝等。实际上并没有老,而是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一些现象,我们称之为老。
14.无常:暂有后无,即死也。在此无常之意为灭。即原本有,后来没有了,就是灭。比如:现在有我在此,死后就说这个人没有了。但是我可能去做牛,做马,并不是没有。因为看不到我的样子,看到牛马的样子,不知道牛马是我轮转投生的,你就说我死掉了。同样地,如果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冰,把一块冰 放在杯里,一小时后,冰溶解成水,那他就以为冰不见了。知道冰会溶解成为水的人,就不会有如此看法。同样地,如果你知道人死后,会投生到他处,就不会说他没有了。在佛法中,无常并非从实有变成没有,是因为我们执著一段时间的外相,即生起有的观念;那个外相不能保持的时候,就认为它没有。比如:我们盛一桶石头,然后一块一块把它丢掉,那桶石头没有了。就是因为那个桶,我们就认为有和没有。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和聚合离散,并没有实在的一桶石头。
世间万物,生灭相续,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时时刻刻的在变化中,生生灭灭。人生的真相也是如此,无始无终而又流行不息,永久相续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再生,那万物实无自性、个体,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而生的,因此也必随着因缘之离散而消灭。就以人的身躯作为例子吧!佛说人体是由四大,即地、水、火和风的和合而构成的假相。这四大五蕴亦终归空。因此我们这五蕴四大和合的身躯是属于一个“虚有的我”或“假我”,暂时假名为我,哪里有个永久不圬的个体之我呢?
以上生、住、老、无常四种,乃有为法之四相:于身(众生)曰生、老、病、死;于物(如娑婆世界)曰成、住、坏、空;于心(法)曰生、住、异、灭。根据佛法说,一切法的生、住、异、灭,皆是我们假名安立,并非实有。比如:我们进食,食物进入胃消化,就慢慢进入肠中;营养被吸收后,再进入直肠;过后,食物就变成粪便排泄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并没有粪便生出来,只是各种因缘发生变化,它形成粪便罢了。有些食物变成汗水,排泄出体外;有些变成热能,变成体力;有些变成尿等等。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没有特别的东西生出来,如果有的话,皆是暂时有,非吾人执著的实在有。如果我们执著粪便是特别的一个实体,食物是另外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就会认为粪便生了。同样地,因为你执著今生的这个人,不理他的前世,那么你就说那个人生了。实际上,众生的生死轮回,不过是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变化,并没有所谓的生和死的作用。只是因为我们截取一段生死,执著一期的生命来看,说他是个众生,就看到生、老与死(灭)等等。好象雨水,忽然从天空中掉下来,下雨了,就说雨水生;雨水掉完后,雨停了,就说雨水灭。实际上没有东西在生灭,只不过是水升到天上,掉下来罢了。讲得更清楚一点,比如:一个轮子,里面有十个圆球,轮上面有一个洞,当轮子转动时,从洞里看到圆球,我们就说圆球生了;当圆球慢慢转过去,我们看不到它,就认为圆球灭了。
15.流转:因为因果的相续不断,称之为流转。比方说,从绿豆变到豆芽,它需要一段时间,慢慢从因(豆)转变成果(豆芽),因为我们执著由因变成果,是前后相续不间断,故假立流转。再以绿豆为例,请问绿豆是什么的因?是豆芽或绿豆汤.现在让我们看因、果变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绿豆和豆芽,然后就观察,才发现绿豆是因,豆芽是果;我们知道绿豆和绿豆汤,就会认为绿豆是因,绿豆汤是果。如果我们只看豆芽,不看绿豆,那我们就不如此说了。因为我们观察这些前后.相续不断的变化,所以认为有因转成果,此转变的过程,称之为流转。实际上,并没有东西在流转,而是众多的因缘在生灭变化。好象绿豆,绿豆中有没有豆芽?没有?那它怎么长出豆芽?肯定的,它是慢慢地转变成豆芽。但是否它一定转变成豆芽?那也不一定,可能绿豆被吃了,变成大便排泄出来。因为我们看到因、果,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认为事物在流转,此是吾人给予假名安立的。
21楼
2013-11-16 18:49
回复
收起回复
此心似浮云
求法若渴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本贴均是转帖,非本人所写,也非本人整理,系天台宗吧吧主秋水已逝兮整理,希望对同修有帮助,并向文章作者予以感谢。
23楼
2013-11-16 18:51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懂王上任以来到底干成了啥
1813920
2
大卫社接手jo7惨遭质疑
1592920
3
我在孙吧当小丑的那些年
1437240
4
WBG被AL打成路边是谁的锅
1428975
5
关税战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吗
1141816
6
这么恨吗?T1宣传片抹去Guma
874275
7
特摄编剧写不好共存是这样吗?
768144
8
峡谷带货王TheShy带火豹女
734856
9
绝区零第二位虚狩究竟是谁?
677879
10
TES人机局轻取TT
52340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