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文化吧 关注:2,026贴子:20,280
  • 12回复贴,共1

【古代官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持续更
    --爱像水墨青花,何俱刹那芳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17 10:17回复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指南录 )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爱像水墨青花,何俱刹那芳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1-17 10:17
    回复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我寻找的人一次次错过在茫茫的人海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1-17 10:21
      回复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爱像水墨青花,何俱刹那芳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1-17 10:23
        回复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IP属地:安徽5楼2013-11-17 13:30
          回复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IP属地:安徽6楼2013-11-17 13:31
            回复
              横插一楼
                 --这是一条活跃的小尾巴,自从有了它,麻麻在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十五字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1-17 13:40
              回复
                再插一楼~
                ——我是水母君,水母君就是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17 14: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1-17 17:38
                  回复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IP属地:安徽11楼2013-11-18 12:53
                    回复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IP属地:安徽12楼2013-11-18 12:54
                      收起回复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IP属地:安徽13楼2013-11-23 1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