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词吧 关注:57,891贴子:531,329
  • 11回复贴,共1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1楼2013-11-21 17:00回复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2楼2013-11-21 17:01
    回复
      2435743291


      3楼2013-11-22 14:46
      回复
        煜慎之狂邈刻板--书法:李煜-王羲之--程邈
        环肥燕瘦姒冰心--艳后:杨玉环-黄飞燕-褒姒
        迁执固犟光切笔--史工:司马迁-班固-司马光
        丘仁轲义耳亲民--圣贤:孔子-孟子-老子
        英风玉范兰时尚--巾帼: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
        道变鞅通旷正音--变革:冯道-商鞅-师旷
        膑墨牙经操赋典--战神:孙膑-姜尚-曹孟德
        佗医鹊术景才勤--杏林:华佗-扁鹊-张仲景
        (0)


        4楼2013-11-29 10:36
        回复
          对政府,官员的口碑,人们不仅注重政绩,更注重作风,特别是廉政。正如古官箴说的那样:“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群众最看重是政府,官员的作风、形象,是廉还是贪,是为公还是谋私,是艰苦朴素还是奢侈腐化........人们既在乎得到多少实惠,更在乎是否公正、公平,分配是否合理?如果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别悬殊,既使得到的利益再多也会怨声载道。
          口碑虽好,但必须来自人心,不是仅仅来自人口。只有来自人心才是真实的。为什么一些官员在位时前呼后拥,口碑那么好,一旦不在台上便被冷遇,一副狼狈相。可能是因为过去的那些口碑都是假的,群众早就从心里恨他,看不起他。只有像周总理那样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逝世时华夏痛悼,长街相送,那才是真正的口碑。


          6楼2013-12-01 10:41
          回复
            东经125度30分,一个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熟悉的海事概念。然而在东海对岸的日本,它却是不少人心中日中“平分东海”的重要分界线。对于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所谓“中间线”主张,中方从未承认。而北京在这条经线附近的任何动作似乎都能加剧东京的紧张感,一如中方刚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安倍和他的重要阁员们便轮番指责。对于所谓的“东海中间线”,东京究竟有多紧张?中国媒体记者日前分别在直面东海的中国浙江与日本采访,切实感受到日本对“东海中间线”的敏感。


            7楼2013-12-02 07:22
            回复
              对于诗歌的优劣与否,我有一个标准,叫做“相对和谐”。也就是“没有最完美,只有最适合”的意思。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只看在具体的情境中,怎样的组合拥有最大的优势和互补性。某些文字如能很好地做到风格统一,形成有效的合力,能够“劲往一处使”,那这样的文字就达到了所谓的“相对和谐”。
                当然,所谓的“和谐”并不是绝对一致的意思,在很多时候,也能够互文见义。简单来说,这里面是有层次的,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一个观念。从单纯的角度来看,文字最好是能够保持一种简单的直线,这也就是所谓的“朴素美”或者是“质朴美”。朴素和质朴抱元归一,这里便存在和谐。进而,文字可能呈现一条柔和的曲线,但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方向。文字在这里显现出了丰腴、饱满和婉转,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之时感受到文字的层次。而这些层次在传递时,是有和谐的、是自然舒展的。而到了更深刻的阶段,每一段或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一个点,然后将点与点相互联系,所构成的这个区域,就是文字的内核。也就是说,在这里,要懂得文字的内核,就需要先懂得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将它们整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意蕴。于是乎,在这种文体之内,层次感会显得更加明显,甚至在有的时候,它需要一个读者拥有极佳的统摄全篇的能力,方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华。在这里,文字会看似有些疏离,但实则,他们是遵从了更大的法则。这就像天津和北京十分紧密,是因为它们所在的区域小,北京和上海稍显疏离,但它们同在中国。北京和纽约更显疏离,但它们的观测范围是在整个世界之内。所以,越是看似疏离但实则存在联系的东西,就越是证明它们依据了更高的法则。
                而在作者创作一篇文字,并欲图使这些文字和谐的时候,便要遵从考量我上述的观点。首先,你需要定位自身的风格与表达方式。因为不同的风格以不同的要素来形成不同的美感,这就像张家的钥匙不能去开李家的锁一样,所以作者需要首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模式与架构。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肯定不是绝对理性和理智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尤其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人总是处在一个相对感性和应激的情形之下的。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事情是即兴和随机的。所以同样的,对自己风格的认识,不会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而应当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自身风格的一种大致把握。所谓老马识途,我相信一个老道的作者,即使他没有一些明确的创作观念,他的潜意识里也早已形成一种惯常了路径与特性。又或者说,反而是有的时候讲得太明白、太清晰了,反而就感觉刻意了。于是便时时在意自己有没有运用哪种技法,最后反而生硬。这就是所谓的“混沌凿七窍而死”。所以其实我一直提倡作文之法就是修行《独孤九剑》的方法,要得招而后忘招。要将学识融入直觉的敏锐中,这才是大成的表现。但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对自身风格有一种自我评价和定位,以期找到最适合自身风格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找到了适合于自身的表达方式之后,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这也就是我常说的量体裁衣。不去羡慕别人高挑纤细的身材所能展示的漂亮衣服,而是立足于自身的体型打造最能闪耀自己的款式,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逻辑,在很多人那里,会因为一蹴而就的急迫被眼高手低地忽略。
                我认为,很多人会有意无意地将“和谐”与“奋斗”变成一对反义词。因为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和谐往往是带着宽容的,而奋斗常常是令人自律的。所以这里面天生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和谐并不是单纯地宽容,而是找到一种不抵触天性的方式来自我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需要进行“和谐地奋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尝试,以期对自我进行改造与提升。但我们同样需要通过摸索来认知到我们尝试的这种风格最适合怎样的表达。其实在很多有问题的文字里,我们往往都能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篇文字中并存着两种风格。一种是根深蒂固正欲图消减的,一种是山雨欲来却仍旧微薄的。这两者之间的抵触,便造成了对文字和谐的破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不和谐的文字,便是兼具两种具有排异反应的风格的文字。而这些文字不是来自其它阶段,而恰恰总是出现在一个作者欲图突破自己现有格局,以期形成一片新天地的时段。
                所以,所谓的不和谐,既是危机、又是机遇。我们应当去思想,如何合理地运用好在这个机遇,以创造一片真正的新的天地。那么在这里,我倒是有一个方法。但这个方法听上去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沉寂”。沉寂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写,恰恰你要写,写得要比平时还要多。但一来,你不要急着发表,你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你要做到敝帚自珍。二来,你要放空自己,在最快的时间段里忘记你写过的一切。这听上去很奇怪,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为了你能够在最快的时间段里,像一个陌生人那样重新审视你的文字。在这种审视当中,你会抛除刚写完以后可能出现的自喜以及自艾,以一种更平和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然后比较一个时段内作品的差异,以期找到其中的变化,以确定和确信你所走的方向。如果你能够遵从这样的指引,那么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沉寂之后,你便往往能够有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
                最后关于和谐,我要说的是,好的作品是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们的状态时刻都在变化,会制造出不同的和谐。和好的作品就是对某一个的微妙的平衡的完美剪影。在一段被截取的时光里,和谐便能永生般地存在着。


              8楼2013-12-09 09:08
              回复
                不管何时,生活给人的思索如满天星斗,似远还近,欲说还休。生活的伟大之处就是给了心灵品尝味道的席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12-09 09:17
                回复
                  不管何时,生活给人的思索如满天星斗,似远还近,欲说还休。生活的伟大之处就是给了心灵品尝味道的席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3-12-09 09:22
                  回复
                    一直喜欢在岁月里品味诗香,没有诗香的日子多么无趣。故而每当读至诗香满卷的文字,象闻到了久违的花香,不由的在心中赞叹,感念,此作者妙笔生花,诗香不凡。当遇到触动含心的诗韵,总想提笔写些浅词淡句,以聊慰读诗的情绪。虽浅陋,也是一种赏诗的方式。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3-12-09 0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