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茗斋吧 关注:13贴子:1,454
  • 5回复贴,共1

透视陈绮贞 从独立女王到大众情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7-10-06 19:53回复
    这几年广州乐迷听觉习惯上的改变,我最显著的不同就在于大家的耳朵都向独立、小众方面靠拢。这不仅发生在广州,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独立和小众已经是音乐上的整体一个倾向。对于一个资深的爱乐人来说,他甚至已经无法分辨自己的视听盛宴中哪些属于流行,哪些属于非主流了。这并非是我们的审美感官在退化,更多的原因应该追究音乐人本身。光说不练傻把式,以下笔者便用一个堪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例。她是陈绮贞。

    1998年的夏天,陈绮贞在滚石旗下发行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让我想一想》,并入围了当年的金曲奖最佳新人。这个时候大陆并没有太多乐迷对她进行关注,尽管专辑的同名主打歌《让我想一想》的青春萌动在她的今后已经不可能被复制。随后的2000年她发行了《还是会寂寞》,与上作相比在清新民谣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轻松时尚的气息,如Bossa Nova和电子元素,笔者也正是这个时候对她倾心。两年之后的《Groupies 吉他手》具有一种摸索的性质,英式吉他与独立流行并驾齐驱。封面上的陈绮贞腼腆地站在海边,低头浅笑,清爽如邻家女孩。凭借这张专辑陈绮贞获得了第三届华语音乐传媒奖“最佳女艺人”的称号。


    2楼2007-10-06 19:54
    回复
      时隔五年之后重新回过头去审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知当时有谁能够预见陈绮贞在今日的大红大紫?自从《华丽的冒险》上市以来,陈绮贞频频出现在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头条上,并在《城市画报》上开设了个人专栏,去年暑假期间的广州中山大学校园演唱会更是成为城中热点,现场多次环绕着男生用粤语高呼的“陈绮贞,我爱你!”目前,陈绮贞在广州俨然已是一位超级人气偶像。


      3楼2007-10-06 19:57
      回复
        从独立到主流,陈绮贞的发展道路看起来是一帆风顺的。她从未故意地去逢迎、讨好过歌迷,除了在造型上越发地时尚,但同时她也坦言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歌手是不会惧怕包装而影响音乐本身的质量。总结陈绮贞在市场上日渐走俏的经验,不外乎以下五点:

        一,对于普通歌迷来说,陈绮贞歌曲中清新上口但不落窠臼的旋律是最吸引他们的部分。能否让歌迷与你一起唱,这是一个歌手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关键。实际上,像Tizzy Bac、苏打绿这些非常火的小众音乐人,他们的旋律性丝毫不会亚于陈奕迅、容祖儿。且歌曲中的主题多围绕于小女生的情爱世界,基本上没有对社会愤怒与控诉的成分,这点和主流音乐的接受标准是无异的。


        4楼2007-10-06 19:57
        回复
          二,一般的主流艺人从头到脚都要服从公司的安排,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主观倾向也只是作者“强加”于上的。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扯线娃娃。而小众歌手所背负的发行压力及市场效应远远不及唱片巨头的当家小生、花旦们,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选用DIY的方式来制作音乐。因此,像陈绮贞这样精通吉他或钢琴、能够在作品上自给自足的创作型歌手,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便是,她的音乐中所表现的就是她本人。这一种朴素的个人魅力是那些只会在制作人的监督下、在录音棚里一字一句地录音的艺人们所无法比拟的。

          三,时至今日,旧有的流行音乐包装形式已经穷途末路。没有一点摇滚,一点英式,一点电子,这样的音乐是拿不出手的。于是,许多小众音乐一直以来所沿用的吉他噪音和鼓点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是那样地挑战着普通乐迷的听觉经验,也就意味着它们听起来不再是那样地拒人于千里之外,从而提高了音乐的亲和力。可以说,整个大环境下乐迷素质的提高使得小众音乐有了可乘之机。


          5楼2007-10-06 19:59
          回复
            综上所述,陈绮贞从一个小众歌手变成大众情人,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流行潜质,更重要的是她赶上了好形式,用丰富的积累迎接市场的契机。同样,这适用于所有的跨向主流的小众


            7楼2007-10-06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