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28,953贴子:15,217,198

2003年参与凉水、伊春区、七星泡考察回忆(原创,无一字百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2003年4月中旬至5月底。(春一次)(还有冬一次,有时间另开贴,写冬季的。本帖一不转,二不抄,每天写一段,全部来自实地考察,当时进山、进湿地笔记尚在。)


1楼2013-11-23 11:28回复
    如果说4月中旬的时候,在伊春偏北地区,比如乌伊岭、汤旺河、新青、友好这些地方,农田的被房屋遮挡的背阴处,仍有5月到立夏时节甚至小满前一周,才能彻底深入融化的初始厚度约15到20厘米的冰盖,那么伊春偏南地区,比如美溪、西林、金山屯、南岔这些地方,这种情况则可以提前到4月底以前、谷雨之后。带岭区以及铁力市的朗乡、神树、桃山和铁力市区则更早。伊春市南北漫长的跨度及山地地形决定了这种差异。流入松花江的汤旺河切割和冲击出的狭长小平原和山间小盆地呈西北--东南走向铺陈,通过群山的遮挡,极少紊乱的“客风”袭扰。这和邻近纬度的其他地区有相当大的不同,比如松嫩平原南部向北会形成不是很明显的“风洞”通道,而到了海伦、北安以北山地附近的平原鱼嘴形收束端口前方约50公里处,极易产生北方少见的龙卷风多发情况,小的龙卷风集群在夏秋常集中在拜泉与海伦、青冈连线的三角形区域内。而伊春地区则基本只有规律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夏季锋面雨,除了北部酷寒的冬季给人仅限心理上的威压,相对少有气候上的灾害。寒冷地区的规律收割反而少有类似南方农业冻害情况的发生,倒是降水量偏多值得一提。


    3楼2013-11-23 11:30
    回复
      伊春市、嘉荫县以及黑河市逊克县东部所涵盖的区域是中国北方十分难得的湿润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的呼吸作用,另一方面,相比较东南山地即张广才岭、老爷岭以东,有一定海洋气候影响的(半)湿润地区,雪量更加充沛,(牡丹江“雪乡”附近小区域不在比较范围内,针对牡丹江下游以东庞大区域),相比较西部大兴安岭地处中温带北端和寒温带的呼伦贝尔北部山地,则雨量更加充沛。今年黑龙江沿岸,尤其嘉荫县所受洪灾与此有关,不过黑龙江(阿穆尔河)各支流区域雨期交替或重合以及泄洪显然才是主因。春夏季节考察小兴安岭林木资源,只要避开6月下旬到9月中旬之间的多雨期,基本既可以免雨淋之苦,又可以恰如其分地感受森林氧吧沁人心脾的润泽。


      4楼2013-11-23 11:30
      回复
        凉水自然保护区位于伊春市的带岭区,这里有很多国家一级领导的留影纪念。朱、刘、邓都到过伊春,当然不只限于凉水。带岭区最近因陈某霞住太平房事件出了把不该出的小名。最近刘能(王小利),张光北,闫学晶拍了一个《小兴安岭深处》(开机名),在带岭取景,还有不少电视剧也在这里取景,据说建了个影视基地,铺了行驶内燃机的轨道,用于怀旧电视剧的拍摄,但我没去看过。带岭近几年在山顶利用风能发电,但我2003年去的时候还没有。


        5楼2013-11-23 11:30
        收起回复
          凉水在带岭区西北,当时和课题组加我共6人沿通乡公路驱车从带岭向凉水进发,沿途遇见省里派到那里勘查钼矿储量的人员,甚至还碰到另一批在公路上测绘的人员,后者在考虑发现钼矿的地区向东连南岔区(伊春市第二大区)的可能性,这样可以便利伊春开发钼矿,而不是由省里垄断。当然这并不能由伊春自己决定,比如伊春试图低价购买黑河逊克县的翠宏山铁矿开采权,就被内部人士一路捅到京城。关于这个钼矿的事情,后来我也专门关注过,据说是归了铁力市,铁力是省辖市,但统计经济数据时还归伊春市统计,这也算是一种制衡吧。


          7楼2013-11-23 11:31
          回复
            沿途有不少农家,有的是板栅围地,房屋砖式结构,有的则直接把房子盖在空旷农田中。播种已经开始,还有早熟菠菜什么的,已经发芽。 (今天先写到这,预计每天可写一段,手稿一会扫上来)


            8楼2013-11-23 11:32
            回复
              写的很真实,喜欢最后一段里描写的农园生活。


              IP属地:上海10楼2013-11-23 11:42
              收起回复
                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23 11:50
                收起回复


                  12楼2013-11-23 12:01
                  回复
                    后面会述及当时进山时对笃斯山橘、山桃稠李、蕨类、红松、马尾松、樟子松、臭松、黄菠萝、花梨木等的探查,我还会把当时拍的照片也尽量多地扫上来
                    其实以前有个关于蓝莓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2661892544?pid=40603915912&cid=#40603915912
                    这个贴的12楼 即“五营木都柿”那个楼
                    我其实历来不喜欢和那个人辩论,因为他那种“老百晓”会使劲罗列这个“证据”,那个“证据”,用纠缠不清的棉花套子话,让你不得不厌恶地“退避三舍”,从而“默认”。从前年就看着他,谁不知道谁。
                    我以最负责的林业大学的校友告诉大家,蓝莓的种植有个圈内知道的“本溪线”,蓝莓只要过了辽宁本溪一线以南,就彻底“完蛋”,“完蛋”的含义就是减产、变种,甚至绝收,就算有零星高原地区可以生存得较好,也形不成大片种植区,就更别说其他地区,所以那个人说的“目前有不同的栽培种适应从温带到亚热带的气候”,有点头脑的人千万不要听信。


                    14楼2013-11-23 17:23
                    回复
                      呵呵,我是不愿因为每天在贴吧,忽略老婆女儿,忘记关心父母,所以才不愿和另一个贴几个网络傻子耗神废话 只和真实的、诚实的、实在的人交谈。
                      我2000.9-2004.7在东北林业大学就读,这些都是我随时就能捡起的东西。


                      15楼2013-11-23 17:32
                      收起回复
                        凉水是国家、省里重点林业保护和考察的对象,邻近凉水的一些乡村已经开始旅游、饮食招待方面的开发,但林业系统对于这些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当然实际情况仍是放开式的。只不过保护区外围十二到十三公里内(是按车程估算)就设了保护区的标志。而从地形外貌上,则是以漫坡倾斜小“平原”为界。漫坡以南尚能回首望到农家,漫坡以北则是郁郁葱葱的密植区。那些农家(商家)在返程的时候是我们休息的地方,而进保护区的时候却没有停留。返程的时候开车进去过,可以看到一些食杂店和餐寝合并的较大的旅馆。春季应时菜除了山菜就是干菜,山菜以柳蒿芽、蒲公英(婆婆丁)等叶片窄而薄的矮株山菜为主,因为真正的小兴安岭山菜比如蕨菜、猴腿、黄花菜、刺嫩芽、黄瓜香等,要等5月才是盛产期。不过干菜品种却特别多,还有很多坚果,旅馆门前桌子上放置的大篾盘上,晒干或阴干的经冬榛蘑、猴头、木耳、窝瓜干、榛子、松籽、药材切片等一应俱全。由于此次进保护区是不宿山的,所以在凉水的六天多时间还算不是很苦。
                        (又临时打了一段,无手稿,就不扫描了,明天继续)


                        16楼2013-11-23 18:06
                        回复
                          本来大庆人该写龙凤湿地和温泉,但凉水是林大的“禁苑”,读书的时候所参与的育种样本基本都来自凉水,所以反而更熟悉些。不过说个林业内部的秘密,越是郁郁葱葱的林场,往里走越空,因为外面是给人看的,里面则仍在偷伐。凉水算是管的比较严的,而北部汤旺河、新青、五营则始终在秘密毁林。


                          17楼2013-11-23 18:14
                          回复
                            先扫描了9张照片,由于照片时间早,加上扫描仪非进口,清晰度有点打折。


                            18楼2013-11-24 17:41
                            回复
                              保护区前方有林大在此设立的气象观察站,是由林大气象系在90年代就已经预建好的,那时候凉水和东北林大还未形成绝对的合作关系,气象站时由省里牵头代建。除了卫星信号的接收,接收塔旁还有百叶箱、湿度仪、空气探测仪等组成的小型观测站点。这里的数据由省里统一汇总,卫星则是国家发射的覆盖全国各气象站的气象卫星。我们下车和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后,将车停在观察站附近,背上必备设备,向山里走。我的背包里基本时以备天黑或森林阴暗处使用的额前探照灯、可拉伸的登山助力杖、对讲机、指南针、登山笔记、防身刀具,还有饮料和饼干、罐头。唯一的火种在组长那里,因为春季防火形势很严峻。组长是东北林大一位姓田的副教授,副组长是省广电的一位以擅长航拍而有名的编辑记者。课题组两台数码相机由组长、副组长拿着,不过照片大家时冲印共享的,不存在垄断。那时是我第一次随课题组深入到真正的深山老林,过去只是在哈尔滨植物园做课题,所以还是难掩小激动的。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9楼2013-11-24 17: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