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街巷之:纸巷
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更新时间:2007-9-16 10:54:40
纸巷位于城区东北部,东北端接濂溪路中段,西南与姚衙前、曾家巷、桥儿口相会。巷道曲折,略成S型,长210米,宽3米,可通小车,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县志》中便载有纸巷名,以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得名。
清末时期,巷内多系纸商居所,也兼营其他业务。经营纸业商户的主要有蔡、刘、梁等大户,其中以蔡家为盛。后来,巷内纸店多迁于濂溪路。
赣州城当年纸巷经营的纸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纸俗名叫火纸、峰山纸。前者张页较小,约相当于现代书写纸的16开大小,一叠为6张,多用于迷信用纸,如制作冥钱等,遂名火纸。峰山纸较火纸稍大,每叠为27张左右,多用于商家包装用纸、汲水烟袋的点火纸,也作迷信用纸等,或许峰山纸最初源于峰山竹材制作,故有峰山纸一说;第二类纸为毛边纸。其中又分玉扣纸、贡纸。其幅度近似现代白书写纸,约有100×70厘米左右。玉扣纸多用于学生的作业本、商家账本、装裱字画背面衬纸或裱装房间的面纸。贡纸多用于民间书写契、房地产契、衙门公文奏折、皇宫的折子等。贡纸耐折度、拉力都比玉扣纸强,且不散墨汁,除不能与宣纸相比外,可说清代时期民间的一种好纸张。贡纸多产于大余县,因进贡皇家而得名;第三类纸为鞭爆纸。这是一种较粗糙的大纸,多用于制作鞭爆的外壳,幅度与毛边纸相近,因赣南民间祭祀活动丰富,故而此类纸用量甚大。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仍广泛存在自行加工纸张的现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来到赣县最深山的小坪乡大坪村,到处可见古老的乔木与灌木林,还有淙淙的溪流、独木做成的桥梁,更有连绵的毛竹林。吃过农家的蜂蜜后,我参观了这里的纸作坊。作坊不在作业,我无法叙述制作的过程,但许多的竹搭上铺满了正在凉干的纸浆,纸浆呈竹黄色,有的颗粒均匀,有的显得粗糙不均,成形后成为可用来写毛笔字或如厕用的纸张。(文瑞 宗瑶)
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更新时间:2007-9-16 10:54:40
纸巷位于城区东北部,东北端接濂溪路中段,西南与姚衙前、曾家巷、桥儿口相会。巷道曲折,略成S型,长210米,宽3米,可通小车,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县志》中便载有纸巷名,以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得名。
清末时期,巷内多系纸商居所,也兼营其他业务。经营纸业商户的主要有蔡、刘、梁等大户,其中以蔡家为盛。后来,巷内纸店多迁于濂溪路。
赣州城当年纸巷经营的纸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纸俗名叫火纸、峰山纸。前者张页较小,约相当于现代书写纸的16开大小,一叠为6张,多用于迷信用纸,如制作冥钱等,遂名火纸。峰山纸较火纸稍大,每叠为27张左右,多用于商家包装用纸、汲水烟袋的点火纸,也作迷信用纸等,或许峰山纸最初源于峰山竹材制作,故有峰山纸一说;第二类纸为毛边纸。其中又分玉扣纸、贡纸。其幅度近似现代白书写纸,约有100×70厘米左右。玉扣纸多用于学生的作业本、商家账本、装裱字画背面衬纸或裱装房间的面纸。贡纸多用于民间书写契、房地产契、衙门公文奏折、皇宫的折子等。贡纸耐折度、拉力都比玉扣纸强,且不散墨汁,除不能与宣纸相比外,可说清代时期民间的一种好纸张。贡纸多产于大余县,因进贡皇家而得名;第三类纸为鞭爆纸。这是一种较粗糙的大纸,多用于制作鞭爆的外壳,幅度与毛边纸相近,因赣南民间祭祀活动丰富,故而此类纸用量甚大。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仍广泛存在自行加工纸张的现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来到赣县最深山的小坪乡大坪村,到处可见古老的乔木与灌木林,还有淙淙的溪流、独木做成的桥梁,更有连绵的毛竹林。吃过农家的蜂蜜后,我参观了这里的纸作坊。作坊不在作业,我无法叙述制作的过程,但许多的竹搭上铺满了正在凉干的纸浆,纸浆呈竹黄色,有的颗粒均匀,有的显得粗糙不均,成形后成为可用来写毛笔字或如厕用的纸张。(文瑞 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