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立
据记载,杨小楼的《野猪林》与《山神庙》是同时排的分两天演出。《山神庙》这出戏只是沽酒和最后开打较重一点,前文后武剧幅不大,杨宗师不久后就不演《山神庙》了。他晚年只演《野猪林》而不动《山神庙》和《林冲夜奔》了。倒是素有“北猴王”之誉的李万春把四本《野猪林》、《山神庙》、《林冲夜奔》和《火并王伦》全排了。从保留的《腾府伊灭良心责我军棍》、《提起此事怒满膛》、《感谢你活命恩再生难忘》等录音和回忆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李万春博学多能戏路宽广,武功深厚有嗓能唱。
作为武生大家的李万春,对剧本与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忆李万春〈野猪林〉》一文载:剧中林冲发配,翁婿离别,张教头有几句台词表现出心绪纷乱,手足无措的表演。他自言自语地念道:“贤婿此去沧州路上凶多吉少,必须想一良策才好……我去找他!我去找他!”一边思索一边指向前方,然后又摇摇头头否定了。经过冥思苦想后,最终斩钉截铁般地念道:“哦呵有了!事到如今哪,我还是找那个大仁大义的和尚罢!”剧场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发配”一场中,林冲在幕内唱罢【导板】后戴着手铐打着雨伞上场,在董超(钱鸣业饰)、薛霸(唐世辛饰)二解差的呵斥、毒打下步履瞒跚,慌不择路。突然,董超一个“扑虎儿”横卧在林冲的脚下,只见林冲踉跄跳过,随即全身跃起翻了一个“吊毛”,那把雨伞则闪电般地围绕着人的形体动作一起旋传了360 度,人虽摔在地上,雨伞却仍然在头顶上打着。观众异口同声地为这一绝技喝彩。“戴手铐、打雨伞、翻吊毛”这一特技被称为“李万春一身三绝”。
李庆春扮演的高衙内勾小花脸带笑容,活活脱脱一个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在东岳庙调戏林娘子时也是丑态百出。林冲赶来飞起一脚,李庆春蓦地腾空而起翻了一个“吊毛”,身上的绿地儿花榴子裹成一团,动作简练落地无声。他爬起之后莫名其妙地询问左右家丁:“怎么回事?”不知是摔晕了还是在装傻充愣?林冲发配后,高衙内欲霸占林娘子,被林娘子刺了一刀。搏斗中,林娘子自刎,高衙内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他左右晃动,然后身体后仰,仰到一定程度时却并未摔倒,而是用了一个“卧鱼儿”,卧在地上,结束了狗命。
《野猪林》、《山神庙》,有杨小楼的在前李万春没法相比,他就把精力集中在了《林冲夜奔》上。李万春的《夜奔》比杨小楼的本子加多了杜迁、宋万,奉白衣秀士王伦之命,迎接林冲上山,开打愈显火炽。尤其是在林冲进了庙门,身体困倦意欲打睡片刻念一副对儿。昆曲原词是:“一觉放开心地稳,梦魂先已到邯郸。”他则改为:“一觉放开心头稳,浑浑沉沉倒阳台。”念完马上起范儿,打个飞脚,跨右腿,转一个半身,踹鸭儿,卧鱼。其快如风,迅速已极,卧在地上的身段,姿势美观。每次必得满堂彩。
《林冲夜奔》演红了以后,李万春又排了四本《火并王伦》连在了一起唱,是皮黄。唱有几段垛板和大段白口。毛庆来再赶个青面兽杨志,与林冲有场开打。毛离开了永春社,李桐春也来过杨志。白衣秀士则一直是张永禄。这出《林冲夜奔》和《火并王伦》,成了李门本派的拿手好戏。以后演《夜奔》的武生,都是按李万春的路子。《火并王伦》成为李家独一份……
有推崇李万春表演艺术的观众撰文说:“1952年,李万春从南方率团来京,演出《野猪林》获得成功。当时李少春领衔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也在演《野猪林》。于是在北京出现了二李同演《野猪林》,竞争十分激烈的景象,一时难分轩轾。1963年(应为1962年,笔者注,下同。)李少春的《野猪林》,由崔嵬导演拍成了戏曲艺术片,流传至今而李万春的《野猪林》随着演员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曾被打成右派)而逐渐湮没,颇为遗憾。”
如果说李万春在《野猪林》中有许多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确实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愣要说与李少春的《野猪林》“难分轩轾”,则有点夸大其词了。轩轾:车子前高后低叫做轩,前低后高叫作桎。难分轩轾即:难分高下,难分伯仲,或难分优劣。不是笔者厚少(春)薄万(春),其实,仅就李万春先生的后人在两个版本的继承选择上足以说明孰高孰低。
李小春为李万春之长子,自幼受祖父及父教益并得舅父李少春传授。据李少春之子李浩天回忆:当年,中国京剧院(现为国家京剧院)的一位领导吕瑞明曾对自己的父亲说过,你该找个接班人了;李少春答曰,我得避嫌哪。吕瑞明当即明白了,你想的是李小春,这是个难得的人才!传统戏恢复上演后,笔者曾从报上看到过一则消息:李小春赴上海演出《野猪林》,广告有“李少春亲授”的字样;李万春之嫡孙李阳鸣,自幼随祖父学艺,为李门第四代传人,有“小万春”之称号。演出的《野猪林》也未遵循其祖父的版本……
身为京剧外行,根据自身所见所闻与所感,我觉得:李万春先生的《野猪林》虽好,但较李少春先生的《野猪林》(尤其是唱功)略逊一筹。
据记载,杨小楼的《野猪林》与《山神庙》是同时排的分两天演出。《山神庙》这出戏只是沽酒和最后开打较重一点,前文后武剧幅不大,杨宗师不久后就不演《山神庙》了。他晚年只演《野猪林》而不动《山神庙》和《林冲夜奔》了。倒是素有“北猴王”之誉的李万春把四本《野猪林》、《山神庙》、《林冲夜奔》和《火并王伦》全排了。从保留的《腾府伊灭良心责我军棍》、《提起此事怒满膛》、《感谢你活命恩再生难忘》等录音和回忆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李万春博学多能戏路宽广,武功深厚有嗓能唱。
作为武生大家的李万春,对剧本与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忆李万春〈野猪林〉》一文载:剧中林冲发配,翁婿离别,张教头有几句台词表现出心绪纷乱,手足无措的表演。他自言自语地念道:“贤婿此去沧州路上凶多吉少,必须想一良策才好……我去找他!我去找他!”一边思索一边指向前方,然后又摇摇头头否定了。经过冥思苦想后,最终斩钉截铁般地念道:“哦呵有了!事到如今哪,我还是找那个大仁大义的和尚罢!”剧场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发配”一场中,林冲在幕内唱罢【导板】后戴着手铐打着雨伞上场,在董超(钱鸣业饰)、薛霸(唐世辛饰)二解差的呵斥、毒打下步履瞒跚,慌不择路。突然,董超一个“扑虎儿”横卧在林冲的脚下,只见林冲踉跄跳过,随即全身跃起翻了一个“吊毛”,那把雨伞则闪电般地围绕着人的形体动作一起旋传了360 度,人虽摔在地上,雨伞却仍然在头顶上打着。观众异口同声地为这一绝技喝彩。“戴手铐、打雨伞、翻吊毛”这一特技被称为“李万春一身三绝”。
李庆春扮演的高衙内勾小花脸带笑容,活活脱脱一个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在东岳庙调戏林娘子时也是丑态百出。林冲赶来飞起一脚,李庆春蓦地腾空而起翻了一个“吊毛”,身上的绿地儿花榴子裹成一团,动作简练落地无声。他爬起之后莫名其妙地询问左右家丁:“怎么回事?”不知是摔晕了还是在装傻充愣?林冲发配后,高衙内欲霸占林娘子,被林娘子刺了一刀。搏斗中,林娘子自刎,高衙内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他左右晃动,然后身体后仰,仰到一定程度时却并未摔倒,而是用了一个“卧鱼儿”,卧在地上,结束了狗命。
《野猪林》、《山神庙》,有杨小楼的在前李万春没法相比,他就把精力集中在了《林冲夜奔》上。李万春的《夜奔》比杨小楼的本子加多了杜迁、宋万,奉白衣秀士王伦之命,迎接林冲上山,开打愈显火炽。尤其是在林冲进了庙门,身体困倦意欲打睡片刻念一副对儿。昆曲原词是:“一觉放开心地稳,梦魂先已到邯郸。”他则改为:“一觉放开心头稳,浑浑沉沉倒阳台。”念完马上起范儿,打个飞脚,跨右腿,转一个半身,踹鸭儿,卧鱼。其快如风,迅速已极,卧在地上的身段,姿势美观。每次必得满堂彩。
《林冲夜奔》演红了以后,李万春又排了四本《火并王伦》连在了一起唱,是皮黄。唱有几段垛板和大段白口。毛庆来再赶个青面兽杨志,与林冲有场开打。毛离开了永春社,李桐春也来过杨志。白衣秀士则一直是张永禄。这出《林冲夜奔》和《火并王伦》,成了李门本派的拿手好戏。以后演《夜奔》的武生,都是按李万春的路子。《火并王伦》成为李家独一份……
有推崇李万春表演艺术的观众撰文说:“1952年,李万春从南方率团来京,演出《野猪林》获得成功。当时李少春领衔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也在演《野猪林》。于是在北京出现了二李同演《野猪林》,竞争十分激烈的景象,一时难分轩轾。1963年(应为1962年,笔者注,下同。)李少春的《野猪林》,由崔嵬导演拍成了戏曲艺术片,流传至今而李万春的《野猪林》随着演员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曾被打成右派)而逐渐湮没,颇为遗憾。”
如果说李万春在《野猪林》中有许多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确实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愣要说与李少春的《野猪林》“难分轩轾”,则有点夸大其词了。轩轾:车子前高后低叫做轩,前低后高叫作桎。难分轩轾即:难分高下,难分伯仲,或难分优劣。不是笔者厚少(春)薄万(春),其实,仅就李万春先生的后人在两个版本的继承选择上足以说明孰高孰低。
李小春为李万春之长子,自幼受祖父及父教益并得舅父李少春传授。据李少春之子李浩天回忆:当年,中国京剧院(现为国家京剧院)的一位领导吕瑞明曾对自己的父亲说过,你该找个接班人了;李少春答曰,我得避嫌哪。吕瑞明当即明白了,你想的是李小春,这是个难得的人才!传统戏恢复上演后,笔者曾从报上看到过一则消息:李小春赴上海演出《野猪林》,广告有“李少春亲授”的字样;李万春之嫡孙李阳鸣,自幼随祖父学艺,为李门第四代传人,有“小万春”之称号。演出的《野猪林》也未遵循其祖父的版本……
身为京剧外行,根据自身所见所闻与所感,我觉得:李万春先生的《野猪林》虽好,但较李少春先生的《野猪林》(尤其是唱功)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