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疤痕吧 关注:56贴子:271
  • 6回复贴,共1
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
  伤修复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皮肤的表浅伤口,仅仅影响皮肤,由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起始,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而愈合。修复后均能达到结构完整性和皮肤功能的完全恢复。另一种类型是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通过瘢痕来修复。


1楼2013-11-29 17:05回复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益脑膜炎症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两岁以内发病者约占本病的75%,发病高峰年龄是6~12个月,冬春季是化脑的好发季节。近年来本病的诊治虽有很大进展,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10楼2013-12-07 12:00
    回复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以北美、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我南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明显高于北方。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大肠癌(主要是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亦十分明显。


      20楼2013-12-11 10:17
      回复
        (一)环境因素 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癌发病率虽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见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此移民流行病学特点提示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相关因素,这已为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明。


        21楼2013-12-11 10:17
        回复
          (二)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观点,可将大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大肠癌。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22楼2013-12-11 10:18
          回复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一般腺瘤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机会越大。对腺瘤癌的序列演变过程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大肠癌的发生是正常肠上皮-增生改变/微小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后期腺瘤-癌-癌转移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所伴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已经比较明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复合突变的累积过程被看做是大肠癌发生过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的突变则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3.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认为与次级胆酸进人大肠增加有关。


            23楼2013-12-11 10:18
            回复
              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一般腺瘤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机会越大。对腺瘤癌的序列演变过程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大肠癌的发生是正常肠上皮-增生改变/微小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后期腺瘤-癌-癌转移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所伴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已经比较明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复合突变的累积过程被看做是大肠癌发生过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的突变则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5楼2014-01-16 09: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