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票友,最大的憾事就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也不能把任何一出戏唱到接近自己理想的境界,因为没有那么多舞台实践的机会。唱戏不通过大量的实践是好不了的。以前常听陆光的周正荣老师及马维胜老师提及他们早年劳军演出,一出「将相和」一唱就是连着二十二场,听在我的耳内真是羡慕不已,心想我此生如果有机会把任何一出戏唱个二十回都不白活了。
就我至目前为止的所有演出经验而言, 十九年来总共彩演不到四十回, 分别在1989、1994及2001年四度演出「生死恨」,其中三次都只唱「夜纺」至终,1994年则是在三个月之中唱了两回,包括一回全本的。那是我有幸受陆光国剧队之邀参与档期公演,而为了纪念梅兰芳大师百年,我选择了「全本生死恨」,因为此戏是梅大师表达爱国之心的重要剧目。另一方面,此剧对我个人也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我十六岁开始学张派,是在听了梅大师的生死恨唱片之后下定决心一辈子学习梅派的。所以我对这戏有着特别的感情。
就我至目前为止的所有演出经验而言, 十九年来总共彩演不到四十回, 分别在1989、1994及2001年四度演出「生死恨」,其中三次都只唱「夜纺」至终,1994年则是在三个月之中唱了两回,包括一回全本的。那是我有幸受陆光国剧队之邀参与档期公演,而为了纪念梅兰芳大师百年,我选择了「全本生死恨」,因为此戏是梅大师表达爱国之心的重要剧目。另一方面,此剧对我个人也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我十六岁开始学张派,是在听了梅大师的生死恨唱片之后下定决心一辈子学习梅派的。所以我对这戏有着特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