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第
品读《梦溪笔谈》,有两则关于宅第的文字,别具一格,掩卷思之,感慨颇多。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所谓的社会道德秩序,制定出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要求按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来确定建筑形式和规模。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汉代时,建筑的规制和名称都有严格规定。帝王的住所称为“宫”,其他人的住所分别称为“第”和“舍”。
这样说来,宅第是贵族的住所。秦汉时期,宅第大多为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唐代逐渐出现了主庭院两侧另有庭院的合院式布局,即今日三合院、四合院的前身。而唐代秉承魏晋以来崇尚自然山水的审美趋向,开始出现一些山庄式的宅园,这些宅园通常位于自然山水附近,景色怡人。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就建在具有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景致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呢!宋代以后,宅园逐渐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私家园林。
沈括在《郭进治第》一文中写到,他任邢州刺史时,邢州城就是郭进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郭进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怎么保藏都有法度规矩。这郭进何许人也?查阅资料知其乃北宋名将,有才略,戍边御敌,累有战功。史书记载,开宝年,宋太祖命令负责造宅的官员建造宅第赏赐郭进,并指示“悉用筒瓦”。筒瓦,在宋代只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建造,所以负责的官员说:“旧制,非亲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太祖一听,生气地说:“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命令官员即刻督促建造,不要再妄言了。太平兴国初年,太祖又赐郭进一所宅第。这足以说明郭进功高位重,深沐皇恩。
沈括在此片文中还说,郭进在邢州城北盖房子,召集族人、宾客,大摆筵席庆祝完工。出人预料的是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而且在西廊设席招待工匠,在东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不解地问:“大人,您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呢?”郭进指着工匠说:“此造宅者”,接着又指他的儿子们说:“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这样的行为,不禁令人刮目相看了。
中国历史发展中,大凡功成名就后都会衣锦还乡,造宅圈地,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梦溪笔谈》中的《“三不得宅第》,就说明了这一点。丞相陈升之,景佑元年进士,在担任镇江军节度使时,每年的寒食、寒衣节都回老家润州祭祖,“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并且在润州修建宅第,极为闳壮,池馆绵亘一二百丈。当宅第建成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病入膏肓了,只是坐着轿子登一次西楼而已。当时人谓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卖不得。我想,像陈升之这样的人断然不会在宅第建成后宴请工匠的,而他的“三不得”宅第,后来是否也和郭进的宅第一样被子孙们卖掉,就不得而知了。但他们两人对宅第迥然不同的态度,令我陷入沉思。
倒是郭进,史书记载他在担任登州刺史时,当时群盗攻劫居民,郭进率兵平之,所率部队纪律严明,民吏千余人上书朝廷请求为他立《屏盗碑》。在郭进担任洺州团练使时,也是治理有方,郡民又上书朝廷为其立碑颂德。郭进曾经在洺州城的四面栽植柳树,护城河里种植荷花、蒲荻,年复一年繁盛茂密。郡民睹物思人,流泪说道:“此郭公所种也。”
由此看来,与其宅第宏阔,不如城墙坚固;与其宅第绵亘无边,不如城池绿柳香荷;与其宅第“三不得”,哪如民吏流泪怀念、树碑颂德啊!
品读《梦溪笔谈》,有两则关于宅第的文字,别具一格,掩卷思之,感慨颇多。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所谓的社会道德秩序,制定出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要求按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来确定建筑形式和规模。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汉代时,建筑的规制和名称都有严格规定。帝王的住所称为“宫”,其他人的住所分别称为“第”和“舍”。
这样说来,宅第是贵族的住所。秦汉时期,宅第大多为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唐代逐渐出现了主庭院两侧另有庭院的合院式布局,即今日三合院、四合院的前身。而唐代秉承魏晋以来崇尚自然山水的审美趋向,开始出现一些山庄式的宅园,这些宅园通常位于自然山水附近,景色怡人。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就建在具有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景致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呢!宋代以后,宅园逐渐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私家园林。
沈括在《郭进治第》一文中写到,他任邢州刺史时,邢州城就是郭进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郭进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怎么保藏都有法度规矩。这郭进何许人也?查阅资料知其乃北宋名将,有才略,戍边御敌,累有战功。史书记载,开宝年,宋太祖命令负责造宅的官员建造宅第赏赐郭进,并指示“悉用筒瓦”。筒瓦,在宋代只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建造,所以负责的官员说:“旧制,非亲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太祖一听,生气地说:“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命令官员即刻督促建造,不要再妄言了。太平兴国初年,太祖又赐郭进一所宅第。这足以说明郭进功高位重,深沐皇恩。
沈括在此片文中还说,郭进在邢州城北盖房子,召集族人、宾客,大摆筵席庆祝完工。出人预料的是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而且在西廊设席招待工匠,在东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不解地问:“大人,您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呢?”郭进指着工匠说:“此造宅者”,接着又指他的儿子们说:“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这样的行为,不禁令人刮目相看了。
中国历史发展中,大凡功成名就后都会衣锦还乡,造宅圈地,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梦溪笔谈》中的《“三不得宅第》,就说明了这一点。丞相陈升之,景佑元年进士,在担任镇江军节度使时,每年的寒食、寒衣节都回老家润州祭祖,“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并且在润州修建宅第,极为闳壮,池馆绵亘一二百丈。当宅第建成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病入膏肓了,只是坐着轿子登一次西楼而已。当时人谓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卖不得。我想,像陈升之这样的人断然不会在宅第建成后宴请工匠的,而他的“三不得”宅第,后来是否也和郭进的宅第一样被子孙们卖掉,就不得而知了。但他们两人对宅第迥然不同的态度,令我陷入沉思。
倒是郭进,史书记载他在担任登州刺史时,当时群盗攻劫居民,郭进率兵平之,所率部队纪律严明,民吏千余人上书朝廷请求为他立《屏盗碑》。在郭进担任洺州团练使时,也是治理有方,郡民又上书朝廷为其立碑颂德。郭进曾经在洺州城的四面栽植柳树,护城河里种植荷花、蒲荻,年复一年繁盛茂密。郡民睹物思人,流泪说道:“此郭公所种也。”
由此看来,与其宅第宏阔,不如城墙坚固;与其宅第绵亘无边,不如城池绿柳香荷;与其宅第“三不得”,哪如民吏流泪怀念、树碑颂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