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还在
今年的端午节,我回到家乡看望母亲。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我想起小时候上山采花的往事。一时兴起,顺着崎岖的小路上了山。
正是夏天,路边的小野花连绵不绝,黄的、白的、粉的、蓝的各种颜色都有;像蝴蝶、像绒球、像铃铛、像谷穗多种多样。它们一并在山风中点头摇摆,异常清丽。
远远地看到前方山坳处有一抹红色,熟悉的、令人激动的红色!我知道那准是我童年里的卷莲花。像儿时那样,不顾脚下野草的牵绊和荆棘的挂扯,奔过去。
仍是旧时的模样,红色的狭长的花瓣努力向后翻卷,在花蒂处收拢,形成“灯笼”状。裸露的花蕊像许多细针向外张开,每个针尖上都顶着个沾满花粉的红球。细长的花骨朵有的彤红有的泛青,全部低着头,透着可爱劲儿!
那一刻,感叹这开在深山里的花,她像一个在寂寞中等待了我多年的朋友,而我辜负了她的情谊,忙于凡世间庸俗琐事,不来看她。
我把它带回城里的家,生在花瓶里,放在窗台上。早晚对着它,它红艳艳地开着,撩拨着我的怀旧情思。
这花让我无可避免地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
我的童年属于兴起五讲四美活动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班主任是一位中年的知识女性。她个头不高,梳着短发,穿着朴素。
记忆中,她读课文很有感情。常常记起,她领着我们朗读课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人们辛勤地劳动,心里充满希望。
虽然她的声音那么动听,大概因为我那时念不好书吧,幼小的心灵卑微地感受到她平和语调下隐着的严厉。对她有一种敬畏之情!
直到有一天,她说:“春暖花开了,为了环境美,每个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罐头瓶,采些山花放进去。”
是一件新奇的事!同学们欢呼雀跃,积极响应。从高山上采下云霞般的映山红,还有雪白雪白的山杏花和娇黄的金钟花。 一时间,教室里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我是爱花的,当别的同学过了兴头,我的瓶里仍有形形色色新鲜的山花,像那五月的芳香四溢的紫丁香;七月的火红火红的卷莲花;九月的金灿灿的野菊花------班主任总会在课余走过去驻足观赏。每当那时我便会十分高兴,觉得是对我无言的夸奖。暗暗地喜欢上这个别出心裁的老师,开始用心学习。
我的小学班主任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把我们教到小学毕业。
今年秋天,回家乡帮母亲干农活,站在山坡上的田里向下看。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的红土岭小学——我童年的小学,赫然呈现在眼前!
脚下的黄花连绵不断,向着学校的方向延展,注视良久,我却始终没有勇气走近她。岁月变迁,她已完全改变了模样,一座现代化的高楼!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的仍是三十年前那红砖青瓦的趟房,教室里的窗台上山花烂漫,孩子们竖书挺坐,一位中年的短发妇女正在领读: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亦或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