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派,乃战国时代主流道家学派。黄老学派以黄帝为依托,发扬老子思想的。一般认为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与法家儒家思想多有背道,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仁义是对人类的束缚,要舍弃。而黄老学派与这种理念有着显著区别,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存在巨大分歧。
黄老学派的重要特征是和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庄子不同,黄老学派重点谈讨社会政治问题,鲜有涉及生命哲学与境界
如果说老子的“道”多是哲学以及方法论上的探索,黄老学派就是把这些道理和方法论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运用。因此,黄老学派就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典型,十分提倡法治、积极研究国家制度建设的理论,非常注重策略与权谋的作用。因此,黄老学派将“道”作为一种工具。西方学者称黄老为功利性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
黄老学派不同意庄子的一些政治理念,黄老学派认为政治秩序被同样认为是“自然”的。为政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哲学依据。比如,黄老学派的慎到认为制度和文明本身就是“道”的具体表现。慎到法制应该不带价值判断。慎到主张“贤未足以服众,而势足以屈人。”另外一位黄老学派的申不害侧重“术”,强调“形名参同”。
汉朝学者司马谈对黄老学派有着高度的评价。他说黄老学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道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