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吧 关注:2,077贴子:44,599
  • 36回复贴,共1

我所知道的中国骑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所以我们的骑兵谈就从战国时代说起。
  战国时代:(含秦代)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
  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 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三国,晋,南北朝时代:
  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争十分频繁,特别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骑兵的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的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的最重要的兵种,我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的时代。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军队均为骑兵,发展后步兵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骑兵参战。如前秦的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北魏太武帝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逼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
  而这时期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可偏有人说马镫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减少疲劳)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在西方马镫的发明,导致了中世纪西式重骑兵,骑士的出现。(一种大而无用的家伙)这一时期的骑兵以重骑兵为主,当时的重骑兵人马均披铠甲-甲骑具装。防护力很好对步兵而言有极大的冲击力。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很强,骑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么时代,这总是东方骑兵的主要武器。)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用长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为一种礼仪用的摆设。而短刀也成为骑兵的制式武器,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刀体加宽,刀头由斜方形改为前锐后斜,更适于实战。
  隋、唐、五代时代:
  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在军中的地位,在这一时代骑步并重,各国的骑兵规模虽不及南北朝时期,但是骑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较大的重视。
  唐朝以武功开国,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所以唐(特别是唐初)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唐从起兵始就建设完善自己的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唐在边地多置监牧,属太仆管理,监牧马五千以上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以下为下监,置牧监使,对各监牧每年还要进行考课,自唐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所养官马达七十余万匹,置八坊四十八监,占田地一千多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基本上以轻装骑兵为主。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正面攻防更多依懒于步兵。
  宋、辽、西夏、金时代。
  这一时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为汉族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主要为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度转入高潮。
  首先说宋,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武功极为不盛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后唐,五代时期崛起的少数民族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所以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用物资)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来都没一支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时更糟,连殿前司(即皇帝禁军)的骑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没马可用。(真是好可怜)宋朝喜欢摆阵势,所以骑兵也多半布置在阵中,基本上都是把骑兵布置在大规模的步兵阵周围做策应或掩护侧翼。如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就是把主力步兵结合战车,在中间布成密集阵势,反骑后布置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防御敌军骑兵的阵势。个人认为这到是与欧洲早年的骑兵运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用骑兵来巩固两翼。事实上这种阵式,骑兵成了步兵的辅助力量,用于克敌致胜的是核心的步兵阵。
  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较强大的武力。军队中以骑兵为主力作战。辽金的军队都很讲究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军中的正兵均配有数匹战马,(辽军一名正军有马三匹)机动力很强,如辽宋的幽州之战中,辽军就凭借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先后将宋将曹彬,潘美各个击败。金兵也长于骑兵善于野战,史称“金之初起天下之强莫过于此”,金国有著名的拐子马,在作战时步军为正兵,以拐子马作两翼突击,在平原上对宋军作战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一时代的骑兵,以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为主,他们作战的主要武器为弓箭、马刀、也装备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国人似乎喜欢这种武器,当时有民谣:它有金兀术,我有岳元帅;它有拐子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当时的骑兵,开始偏向轻装,着少量甲,获得更大机动力,但是各国均还有重甲部队,如西夏的骑兵“平夏铁鹞子”(它的步兵叫“横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马披重甲”战斗力强著称。
  蒙古时代:
  这一时代,蒙古骑兵在敌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征,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对于儿童也从小就专门训练他们骑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华黎,速不台,拖雷等出色的战术家指挥。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如果不是蒙古大汗这时死了!还不知道打到哪呢!)
  蒙古军队前期基本是骑兵,后期其野战力量也是骑兵。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战前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套马用的,在战场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象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力。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至四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另外就是掠夺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人民无法比拟的战斗力。(只不过要他们去潮湿,炎热的地方就不行了。如东南亚雨林中。)
  明清及以后时代:
  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
  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骑铁?)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火力准备?)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和拿破仑时代的战法像吧?)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为以弓马开国,其开国时的女真,蒙古骑兵就是传统上的骑兵,没有什么发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国最终落到了被列强任意欺负的下场。当时已是火器的时代,骑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
  冷兵器时代,得骑兵者得天下


1楼2013-12-12 12:25回复
    马克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来自无聊透顶客户端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2-12 15:05
    回复
      2025-05-26 03:28:19
      广告
      多谢楼主科普,涨姿势了。路过15字有没有?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2-12 18:57
      回复
        基本上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属于需要挑对的小白文。


        5楼2013-12-12 20:28
        收起回复
          十年生死两茫茫,喜羊羊,灰太狼。舒克贝塔,蓝猫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圣斗士,美猴王。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锦帽貂裘,洗衣用奇强。为报倾城随太守,三百年,九芝堂。夜来幽梦忽还乡,学外语,新东方。相顾无言,洗洗更健康。料得年年肠断处,找工作,富士康。


          IP属地:上海6楼2013-12-13 08:43
          回复
            马克,长知识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3-12-14 00:44
            回复
              内个,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是项羽!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2-22 17:36
              收起回复
                上面的东西有干货但是也有不少臆想,咱就不挑了……咱就是觉得楼主的观点有些小偏差。
                冷兵器时代可不是什么得骑兵者得天下,骑兵反而是一种宝贵而且使用限制极大的兵种,并不是包打天下的‘高级兵’,只是因为骑兵的训练周期比步兵更长所以一般才较步兵精锐而已。
                在冷兵器战争中,善于指挥骑兵的将领不是很多,骑兵这种兵种只有高端的人才能玩得转的,本事不够的人指挥骑兵的话反而会把自己玩死。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是建立在四个要素上的——训练度、纪律性、战斗意志、着甲率。
                训练度就是指每个士兵的身体素质,个人武艺、战场配合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这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硬性标准,军队强不强就要看组成它的士兵强不强,高强度训练是让士兵变成最稳妥的办法,哪怕在现代军队中,训练度也依然是硬性标准。


                9楼2013-12-24 15:31
                回复
                  2025-05-26 03:22:19
                  广告
                  纪律性也是沿用至今的军队硬性标准,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效率,战争是一群人的事情,一群可以高效率战斗的人组成的团体才能被称为军队,只是……虽然古代的指挥官们都明白令行禁止的道理,但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纪律性真的很差,因为那时要提升纪律性比提升其他三项难太多了。
                  战斗意志……具体的说法就是士气,这个东西起伏很大,援军抵达、平时的训练、物资的多少、战场形势都能影响到这一项要素,合格的将领善于鼓舞士兵的战斗意志,古代战争进行到阵线绞杀阶段的时候,拼的就是谁更能耗更不要命,这时候战斗意志的重要性将凌驾于其他三项之上,在可以高效率杀人的机枪大炮毒气弹出现之前,战斗意志的强弱足以左右胜负的天平。
                  着甲率,古代打仗不比现在,一身足够结实的防具是生命的保障,哪怕是皮革和竹子做的铠甲也能抵御很多伤害,光膀子上战场的人要么是真正的猛士要么是不要命蠢货,不要看多了小说就觉得铠甲都是纸糊的玩意,攻压倒防那是18世纪后才渐渐出现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很朴素的思考……上战场就要尽量穿厚点,用衣服挨刀总比用肉挨刀强!


                  10楼2013-12-24 15:53
                  回复
                    咱觉得冷兵器战争就是这四项的比拼,才不是什么得骑兵者得天下~
                    古代的西方军队长于训练度,他们有专门的军事贵族制度来保证军队的骨干来保证这两样素质,这种制度在咱们这里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
                    而古代东方军队则在着甲率上更胜一筹,咱们一直比他们有钱,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可以为军队提供更多的甲胄。
                    战斗意志起伏太大,不好做比较而纪律性……作为一名现代人,古代军队的纪律性真心是半斤八两,烂和更烂而已,它们的纪律训练太粗陋原始。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


                    11楼2013-12-24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