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盛世吧 关注:920贴子:26,144

唐卡(我转来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卡(藏文:ཐང་ཀ་)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或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唐卡的幅面大小悬殊,小这边长不到一尺,寺庙晒佛用的一般幅面很大,如布达拉宫的无量寿佛国唐,长55.8米,宽46.8米。一般唐卡长约75厘米,宽约50厘米。
依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
国唐:用丝绸等拼贴缝合、编织等方式制作,又可分为丝面、绣像、丝贴、手织、版印5种。
止唐:用颜料画在布上,表现形式有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种,有的还有珠宝镶嵌其间。画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矿物质颜料和金箔,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可以保持几百年依然鲜艳如初。
唐卡的题材广泛,有佛教内容的佛本尊像、护法神像、祖师像等,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几乎包罗了西藏生活的所有内容,有“西藏的百科全书”之称。http://e.hiphotos.baidu.com/forum/wh%3D267%2C267%3Bq%3D80%3Bg%3D0/sign=e4822f3c4334970a4726182da3fdfdfa/6bdbf2d3572c11dfe5bd5830612762d0f703c2b3.jpg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2-14 07:50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2-14 07:51
    回复
      2025-05-10 03:55:16
      广告
      唐卡绘画的流派
      西藏因为政治背景,佛教可分前弘期(8-9世纪)和后弘期(11世纪以后),前者因为灭佛,当时的作品几乎很少流传下来(据学人考据目前已经发现几处壁画遗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作品风格应该完全是印度式的。目前一般所说的唐卡都是指后弘期以后的作品。
      根据历史背景与时代风格,可将后弘期以后到现下的唐卡风格略分为“外来影响期”(11-15世纪)、“本土画派兴盛期”(16-18世纪早期)、“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等三个时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14 08:0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2-14 08:09
        回复
          16世纪早期,西藏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因此16-18世纪早期可以称之为本土画派兴盛期。
          勉塘画派: 15世纪中叶以后,西藏画家在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画风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第一个被公认而且影响后世巨大的画派是由活跃15世纪下半的勉塘巴·勉拉顿珠所开启的勉塘画派。勉拉顿珠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师,他学过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等当时流行的各种绘画技法,并且都能按照该画派的特点画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他的儿子、侄子以及后继的门徒在16、17世纪将勉派发扬光大,使该派成为西藏流传最广的画派。勉拉顿珠本人的作品现下已经很难辨识,根据一些文献的描述,该派早期作品的特色是在尼泊尔构图的架构下加上较简略的汉式山水背景,17世纪以后该派产生许多分支,并衍生许多新派,保持其道统的画家被称为旧勉派,但其风格并不是那么明确。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14 08:10
          回复
            与勉拉顿珠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位绘画大师钦则钦莫,他和勉拉曾师事同一位画师,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差不多,当时正是多种外来画风薰染下正要冒出本土画风的时期。他和勉拉一样都技法高超,而且也开始开创自己的风格。和勉拉相比,他的布局和用色都较保守,但色彩浓郁,富有浓浓的宗教感,特别是忿怒相特别威猛有力,而勉派的善相比较优美,构图比较有层次。继承钦则画风的画家称为钦则画派,此派在17世纪时盛极一时,18世纪中叶以后没落,但其忿怒相的画法被后来的大多数画派所吸收,流传至今。http://b.hiphotos.baidu.com/forum/wh%3D267%2C267%3Bq%3D80%3Bg%3D0/sign=3efeb27a272dd42a5f5c09a9350c7787/f1ded100baa1cd119b5f9533bb12c8fcc3ce2d3e.jpg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2-14 08:11
            回复
              由于交通逐渐发达,加上寺庙兴建时会同时聘请多种不同画派的画家,不同画派间相互交流,造成18世纪中叶以后就很难见到属于纯正画派的作品,特别是19世纪以后。19世纪以后到现下,每位画家都自称是学习某某画派,但实际上其作品多少都掺和了其他画派的技法或特色。虽然如此,百年期间的众多作品还是隐约形成各自的风格,这些作品的风格很难以道统画派来判定,但却有明显可以分辨的地方色彩,因此称18中期-20世纪为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下面介绍几种地方风格较为明显的作品:
              昌都风格: 藏东昌都地区自古人文会粹,画家辈出,古典噶玛嘎画派大多数画家都是出自此地区。18世纪末该地区流行一种地方风格,其技法主要是承袭新勉派,人物及花草用大量的金线勾勒,但背景颜色为墨绿色,水平较高的作品会有一种苍劲而庄严的感觉,但较差的作品会给人沈闷感。
              德格风格: 18世纪康区德格土司的权势盛极一时,他资助兴建著名的德格印经院,以及多座隶属不同教派的大寺庙,如宁玛派的佐钦寺、噶举派的八邦寺和萨迦派的更庆寺等。当时德格的文化水平相当高,在贵族的资助下,当地画师也画出相当多高水平的作品,其画风构图采噶玛嘎画派、主尊采司徒画法,背景和云朵的上彩模式则采勉派,作品高贵之中带点文人气。http://e.hiphotos.baidu.com/forum/wh%3D267%2C267%3Bq%3D80%3Bg%3D0/sign=a7992f209045d688a357baa692f5512c/9120720e0cf3d7ca1fafd965f01fbe096b63a94e.jpg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2-14 08: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2-14 08:27
                回复
                  2025-05-10 03:49:16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2-14 08: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2-14 08:5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12-14 08:5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2-14 08:5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3-12-14 09:0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12-14 09:02
                            收起回复
                              2025-05-10 03:43:16
                              广告
                              我也喜欢唐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12-14 10: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