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220贴子:513,880
长平之役,作为战国后叶秦赵两强倾国以决之战,既有以两国国君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为首的最高决策层的全部庙算,更有一代最卓越的军事将领廉颇、白起之辈的全力运筹帏幄。秦经过商鞅两次变法,于列国之中率先成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代表,先进富强而朝气蓬勃,是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占尽优势的国家,战胜相对落后弱小的国家,是必然的。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於战国时代乃至后来的朝代之文化与军事都有极大的影响。  
赵国相对秦国来说,军事实力比秦低! 

赵国很强 ?为何长平之战 输得这么哦囊 ? 
1,秦无论战前战时,连横战略及至后来“远交近攻”,都是始终如一的,何况从孝公起就开始实行这种策略,尽管从策略计,一定时期敌友或有变换,但战略目标从未有任何动摇。赵之合纵战略则出于权益,是不确定的,诸如诸侯国时纵时横,纵横捭 

 2,长平之役始末,秦君臣一直是同心协力,全力以赴,,诸如王龁久攻不下而昭襄王、应侯即行反间于赵;俟赵以赵括代将而秦即拜白起为主将以针锋相对;白起隔绝赵粮道,昭襄王即亲赴河内发年15以上民悉诣长平行总包围。赵国则不然,尽管接受韩上党符合赵的战略根本利益,孝成王对此并未能自觉地从战略高度看待,自亦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占据上党的战略优势,而是耽于受益得意,全然忽视了行将降临的强秦倾国来攻的严重局面;既受地,除了派遣廉颇率领一支部队进驻长平备秦外,而沉醉于飞来之利,妄作高枕无忧,没有抓住时机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如秦之法进行全国战前总动员以备秦,这是赵在此役中之最大失误。自古“骄兵必败”,何况敌强我弱之国!  
 
 



1楼2007-10-18 10:20回复
    3,秦国君臣从连横和秦相应候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出发,在集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将政治、外交和军事几条战线有机结合起来,以收相辅相成之功,其中特别是在时纵时横、纵横游离中,丧失掉一切固可争取而极端重要的外援以佐军事斗争的机会(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田完世家》、《战国策·齐策二·秦攻赵长平》、《新序·善谋上》)。胡三省说“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 

    秦国的致胜策略 
    秦强赵弱,秦军利在速战速决,而赵将廉颇坚壁不出,用战略守势,致秦一时急难破赵. 
    秦相应候范雎为改变这种战略相持状态,采用反间计成功,使赵王中计而轻易军中大将,赵括一变正确的战略守势为盲目轻率的战略进攻,正中秦国下怀. 
    秦王闻赵括已为将,迅速而秘密地任命军事奇才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并发出命令:"有胆敢泄漏武安君为将者,杀!" 
    交战双方,一方是有丰富作战经验,善机谋,会用兵的白起将军,白起乃秦国悍将,指挥过大小战役70余次,从无败绩,从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武安君的爵位,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165万,兵峰所向,无不披靡.一方是只知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鲁莽轻敌的赵括,赵军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从双方主将的运筹——战略战术看,初战,赵一再败却,迭有失亡,说明赵军实力不敌于秦。廉颇面对敌强我弱的实力对比,结合我以逸待劳而后方甚近,敌后方悬远而补给困难的特点,“坚壁以待秦”,避免急于同王龅决战,拖敌以疲以饥而后发制人,无疑是正确的。而从相峙三年不分胜负。至秦竟在老马岭置“空仓”以惑敌,以至再无计可施而不得不诉诸阴谋行反间看,秦军已到了再拖下去近乎崩溃了,事实亦证明其对策是行之有效的。这成为我国古代战战争史上以逸待劳、以弱制强的范例。 
    5,国君分高下:一方是赵国的赵孝成王,只重赵奢的名声,而不考察赵括其人,不听贤臣蔺相如和赵母的劝说,而重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赵括,解除了久经沙场,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将廉颇的军权,致国家军队于死地;赵王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犯了政治上的大错;赵王不谙军情,不考虑双方力量的对比,不懂得军事策略,犯了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一方是秦国的秦昭王,用范雎行反间计,调动敌方进行重大人事变动,改变了敌方原来正确的战略方针;秦王任用英勇善战的军事奇才白起为上将军,指挥若定,必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在赵军被困缺粮的关键时刻,亲自在国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到长平去阻截赵国的救兵和救援粮草,为大决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孝成王尽管当初派了久经考验的名将廉颇进驻长平御秦是正确的,却既不知军事,又刚愎自用,亦不能于野战中对主将委以信任,不因应战场形势需要组织后援,以至掣肘大将野战,直至陷入秦人反间,竟以唯善“纸上谈兵”而全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取代“以勇气闻于诸侯”而老成持重、足智富谋的廉颇为主将。 
    6,双方换将后,白起在赵括大军全线突击面前,一方面佯败退却而诱敌深入,一方面纵奇兵,或绝敌后路,或穿插阻绝于敌壁垒间,腰斩敌军为二,更阻绝其粮道,致敌以粮尽援绝,士气、战力殆尽,全军遂不战自溃。以诱敌深入而出奇兵制胜的经验,就有赵括逞强浮躁、轻虑盲动而身亡误军的教训 
    两军用兵方略:一方是秦将白起用兵如神,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的弱点,采取后退诱敌,围困聚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对兵力做了周密的部署:与赵军接战,秦军先诈败而逃,待赵军连连追击,即诱敌深入,向主阵地长壁撤退;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御赵军的进攻,用左右翼25000奇兵拦截赵军插入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用5000骑兵将赵军分切为两段;这样就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牵制,并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使赵军断粮46天,以致其内部相互残杀以食,军心动摇,直至最后大败.赵军主帅赵括中箭身亡,赵军数十万人被迫投降.一方是赵将赵括轻进盲动,中了秦军诱敌深入的计策,当被困粮绝时,一筹莫展,进退两难,以致断送了赵军,断送了赵国,使45万无辜赵军将士成了凄凄冤魂,而自己也成了贻笑大方的千古罪人! 
    白起坑降卒四十万 应该奉了昭襄王之令才坑降卒四十万,


    2楼2007-10-18 10:2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提下白起之为人,白起是战国之世最杰出的将领不假,白起是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不假,然而其中我们不得不看到白起打仗,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他打仗挑着打,这也是他最后身死的原因 
      为何廉颇三年高垒防守,白起却不为将?在下以为,即使白起为将,廉颇死守,白起亦不能胜也。然而白起不为将也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战略运用,那就是,秦国要拖垮赵国。而在往后秦国两次攻邯郸,以及六国四十万大军攻秦时,白起为何不肯出战? 
      白起在长平之战初白起为何不肯出战: 
      心理上没把握胜廉颇,秦王与范雎也没把握!因为廉颇死守,对秦国不利! 
      这可能是范雎的战略,先让王龁对廉颇 
      白起每次都避免与对手交战,伊阙之战,华阳之战,攻楚、拔鄢之战,长平之战的对手都比较一般! 
      这就是为何长平之战 输得这么哦囊


      3楼2007-10-18 10:21
      回复
        白起与项羽还是有差距的

        项羽连韩信都有所忌惮的人 
        白起拿什么与项羽


        4楼2008-05-15 13:32
        回复
          项羽匹夫之勇..连刘邦都斗不过..
          还来比白起?


          5楼2008-05-15 21:05
          回复
            • 59.42.110.*
            谁说的,项羽是一个骑兵天才,曾经以3W骑兵打败刘邦56W兵马。单单靠匹夫之勇可以打败相差10倍的兵马?5楼白


            6楼2008-05-17 00:35
            回复
              6楼汝ma婢啊..没读过书么... 项羽斗过刘邦了吗?? 是谁在乌江被逼死的 ....只会打打仗,难道不是匹夫,整体战略全输刘邦. 嫉贤妒能,把秦兵全坑了,然后封秦兵将领为王,这么恶心的事,就个他干得出来,还搞落后的分封制,刚开始这么强势,结果被他搞输了,不是匹夫之勇是什么..


              7楼2008-05-17 19:26
              回复


                9楼2008-06-03 20: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7楼的

                  项羽输给的是天下人
                  不是刘邦一个
                  项羽不是输给是刘邦 

                  而是输给张良 陈平 萧何 韩信

                  就刘邦那小儿 那配跟项羽斗


                  10楼2008-06-06 14:15
                  回复
                    楼主何以认为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后被俘40万!?
                      如果赵军被俘40万,近50万的秦军伤了多少?
                      白起后来不是说长平之战秦军伤亡近半,即二三十万,
                      算秦军死10万,伤20万充顶了吧。
                      以白起之能率秦军以守对攻,以逸待劳,以饱对饥,以白起的知已知彼,怎么可能赵军以伤亡5万的代价,让秦军死伤二三十万!????
                      看来冯梦龙写的不错,赵军应被俘20多万,这20多万是被秦军杀降的,其他的二十多万应是战死了。
                      赵军总计死45万是对的。


                    11楼2008-06-06 19:00
                    回复
                      回复:3楼
                      对手一般?一旦被打败,就是一般了?
                      当强人碰到更强的人,你就不能一味的说被打败的就不强了。
                      古语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12楼2010-01-22 16:31
                      回复
                        回复:8楼
                        不准确,秦军的损失和赵军不会相差太大。
                        如果赵军有这种战斗力,也就不会被围,最后还给投降活埋了。想想看,只剩半数的秦军围得住近五十万赵军吗?除非长平秦军有一百万人,死上一半,还有五十万。
                        你说的死三十万,我个人觉得有些虚。


                        13楼2010-01-22 16:35
                        回复
                          秦军再厉害,也打不过5国联盟!~·联盟军队,起码有100W·~~当时也是用的计策,不是硬拼!~·


                          删除|14楼2010-01-28 01:11
                          回复
                            • 124.94.114.*
                            项羽在政治上就好比当年的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谁大人能干出那些事来呀?         所以说,项羽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15楼2010-02-20 00: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9.172.117.*
                              白起和项羽,这两人该有共同语言,一个擅打歼灭战,一个擅打闪电战,都是无敌的统帅.
                              两人都要搞分封,结果一个被秦昭王咔嚓,一个被刘邦搞定!


                              16楼2010-02-22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