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国学社吧 关注:36贴子:497
  • 14回复贴,共1

中国国学名师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了解一些国学大师,期许着将来有一天可以与他们面对面交谈~


1楼2013-12-15 22:24回复
    第一位 自然是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啦~


    2楼2013-12-15 22:25
    回复
      汉风先生简介:
      汉风,出生于1969年圣诞夜,江苏徐州人。自幼喜爱文学,12岁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大学二年级出版个人诗集《失落的风景线》,是我国能够在学生时代出版个人专集的第一人。1993年,汉风以诗歌《自白》,荣获中国青年诗人诗歌大展赛的桂冠。此后,又十二次获得全国写作大奖。至今,已在十余家报刊开设过专栏,发表120余万字的文章,出版散文集《夏至以前》、《徽州书简》、《买书不读》,文化随笔集《江淮旧梦录》、《彭城十记》等10余部个人专著。
      汉风先生的诗歌关注大地和在大地上的劳作者,曾被誉为吹响“中国乡土诗号角”的校园诗人。他的散文语言隽永,富有浓厚的哲学色彩,曾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等众多享誉海内外的报刊选载。他的文化随笔学识丰富、思想深刻,他因此被评论界称其为是“一位站在历史的屋檐下透视未来的作家”。
      汉风不仅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学识丰富的学者。他大学读的是外语系,后又专攻历史,还兼修哲学与美学。由于他在文学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近年来汉风先后应邀到韩国延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国内著名学府讲学。所到这处,如疾风掠水,引起了高校学子的强烈反响。
      为复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实现自己文化报国的志向,2007年春天,汉风联合徐州和全国众多高校以及文化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在徐州市户部山上创办了以复兴国学为己任,以“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思想交流”为宗旨的徐州第一家现代书院——彭城书院。


      3楼2013-12-15 22:26
      回复
        曾经听过汉风先生讲课,特别喜欢汉风先生生动风趣的语言~听他讲课就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4楼2013-12-15 22:28
        回复
          对汉风先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恋爱观 很喜欢汉风老师的爱情观 他说 恋便要恋一生 (✿✪‿✪。)ノ 爱是用行动证明的 而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现在的妻子就是他大学时期的初恋呢~ 他说 恋爱不一定要天天腻在一起 一起吃饭逛街一起干什么什么的 这样子他们肯定不会长远 罒ω罒 因为他们都已经把结婚的事都做了 那结婚以后做什么呢~ 。◕‿◕。 他还说所谓恋爱 便是 恋爱啊~ 当你很想用心和一个人聊天的时候 你就该注意了 当你想把自己的心捧给一个人的时候 你就爱上他了………汉风老师还曾为他的妻子写了一首诗————我是一面镜子 离你愈远 把你藏的愈深……………


          5楼2013-12-15 22:33
          回复
            袁行霈


            6楼2013-12-15 22:40
            回复
              主要作品:《陶渊明集笺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纲要》(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元代卷)、《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合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著)、《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主编之一)、《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袁行霈卷》、《中国文学史》(主编)、《陶渊明集笺注》、《中华文明史》(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卷本)(主编)


              8楼2013-12-15 22:42
              回复


                9楼2013-12-15 22:45
                回复
                  袁行霈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
                  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维护自己的根,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国学研究,我们常常深感责任之重大与紧迫,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国学研究是严肃的学术工作,不可满足于泛泛的议论,也不可追求热闹,而应沉潜下来,认真钻研,将切实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当采取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中外的关系,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对待古今的关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建立具有当代形态和前瞻意义的新国学。研究国学不是复古,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研究国学不是抱残守缺,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抱残守缺和全盘西化都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把国学放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加以研究,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上对国学冷也好,热也好,我们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从事学术的研究,在培养年轻学者方面做出切实的成绩,同时也会高度注重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将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


                  11楼2013-12-15 22:48
                  回复
                    关于 袁行霈 的 人物评价:
                    马嘶先生说:“袁行霈没有年轻人通常具有的心猿意马、轻佻浮躁、好高骛远那等凌厉之气,也从无生活懒散、读书不求甚解的郎当作风。袁行霈从不张扬夸耀、显示自己的长处,也从不干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事。袁行霈于朴实无华的为人处世之中,时时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昂奋进取的朝气,表现出一个有志有为青年的高洁品质。”
                    学生说:“在我们的眼里,先生总是带着亲切的微笑,他不会让你感到局促和紧张。他认为两个人之间——哪怕是晚辈和长辈,也应该平等地对话。从来都是那样心平气和,那样波澜不惊。在先生面前你会以为这种气象的背后一定有曲折离奇的故事。”


                    12楼2013-12-15 22:49
                    回复
                      周铁农


                      13楼2013-12-16 21:00
                      回复


                        14楼2013-12-16 21:01
                        回复
                          周铁农,男,汉族,1938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1991年6月加入民革,1960年10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副教授。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15楼2013-12-16 21:02
                          回复
                            书法作品:




                            16楼2013-12-16 21:03
                            回复
                              汉风先生原名叫什么啊


                              IP属地:江苏18楼2014-03-09 1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