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法官20年仅被请吃1次 称对得起良心很满足
社会新闻现代快报 [微博] 2013-12-16 07:40 我要分享
文章链接http://js.qq.com/a/20131216/00191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这辈子如果收人家一分钱,开除公职、开除党籍。”20多年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次会议上,“新人”戎建生的这句话,引来哄堂大笑。他很纳闷,很正常的一个承诺,大家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从门外汉到书记员,再到如今的老资格审判员,戎建生一直坚守着“不收一分钱”。慢慢地,他体会到哄笑背后的原因。可老戎没有改变,面对种种诱惑、考验,他选择了拒绝。再过几年,这位经常骑自行车送达文书的“另类法官”就要退休了。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工作20多年,他对得起良心,很满足。
从门外汉到老资格,好学的他磨亮衣袖
1988年11月19日,转业军人戎建生进入鼓楼法院。当时,在这个做过3年农民、当了13年兵的门外汉看来,法院是个相当神秘的地方,吃官司、离婚等都要来这里。“报到后,办公室主任抱来一堆《人民司法》,说看这个很有用。”戎建生说,后来,院领导召集他们这些新人开会,才搞懂法院到底是干嘛的。
也就是这次会议,让戎建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用”,心头升起一股神圣感。他说,来到法院像是再次进入军队,有种那个年代特有的、“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归属感。同时,他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因为什么都不懂。
没过多久,戎建生被分到民庭,成为一名书记员。“做了3年书记员,感觉很辛苦。”戎建生说,民庭案件多,经常是些鸡毛蒜皮、司空见惯的事情,面对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1992年5月8日,戎建生首次作为民庭的审判员“单飞”。当天,他成功调解一起离婚案。这么多年来,戎建生办的案子已足有四五千件。
如今,戎建生已是鼓楼法院民一庭的“老资格”了。但他仍为自己没能成为“权威”而常叹,“别看我要退休了,其实还没毕业呢。”所以,他依旧刻苦得像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12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看见,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这位老法官上衣的袖口、前胸位置,被磨得发亮。
20多年来唯一一次“被吃请”,他也公布出来
如果工作只是办案,对于不爱交际的戎建生来说,或许是件更幸福的事。但他说,这么多年下来,真是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考验,“办案和请客送礼、人情、利益、面子、金钱、关系,等等,紧紧连在一起。很多案子,都要克服这些因素的干扰。”
可戎建生忘不掉刚进法院时讲的那句承诺。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多年前,一位曾带过自己的老法官约他吃饭,到中山北路的一家饭店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妙。
“我当时正在办一起离婚案,当事人竟然也坐在饭桌上。”碍于老师的面子,戎建生不好直接离去。他说,吃那顿饭味同嚼蜡,吃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事后,戎建生把这个情况公布出去,告诉了另一方。“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邀请吃饭。”
现在看来,有人感觉奇怪,戎建生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不就一顿饭么,至于这么认真?老戎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办案子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果明天你是我的当事人,今天坐在一起,像话么?”
从不谋私,他妻子还是个保洁员
正因此,戎建生在业内得到了一些难听甚至恶毒的绰号,这里面有不理解、埋怨甚至记恨。这位老法官倒是淡定,他说,不通融不代表完全不讲人情。“有碍公平的事情,绝不能做。但道理肯定要向当事人讲清楚,不能板着脸不理别人。至于对方理不理解,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老戎的“百毒不侵”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曾“检讨”说,自己都吃过学生的饭,戎法官的这份坚守确实不容易。戎建生曾经的学生、现在的鼓楼法院副院长黄德清告诉记者,老戎的妻子是个保洁员,没有正式工作。如果他动用工作中接触到的关系,给妻子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人情案、关系案,总感觉关系能打通一切。现在不就流行这些么?”业内的“规则”,戎建生不是不懂。但他总能拍着胸脯讲,绝不会去拿着手里的资源,换取个人利益。没了“交流”,会不会感到孤独?戎建生回答,在外面基本没有交往,自己一天到晚忙得很。
骑车带着书记员送达文书
在鼓楼法院的一间储藏间里,停着一辆老旧的凤凰牌自行车,那是老戎的“座驾”,他每天骑着上下班。有时,老戎还要骑着自行车,带上书记员宋婷婷,送达文书。“现在送达文书,可以用电邮,或者邮寄,没有规定必须上门送达,但戎审却坚持骑车去送。”宋婷婷说。
戎建生说,尽管现在还能坚持骑车送达文书的法官已经不多了,但这种方式好处多多。“我们一般是送距离法院近的,骑车不堵,方便。上门找当事人,也是对他们负责。”老戎解释,送达的文书中,很多都是起诉状,要让对方知道,否则容易出事的。
自嘲没出息的他,有股“对得起良心”的底气
20多年的工作生涯,让戎建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却时常自嘲“最没有出息,很另类。”老戎说,这么多年,一直在民庭工作,自己没有任何变化。当被问起是否厌烦现在的状态?他摆摆手,说别人干一行厌一行,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一点都不怨。”
有人曾拿从业20多年的律师,和戎建生比待遇,老戎说,从没想过自己一年可以领到10万元的工资,已经很满足了。记者了解到,老戎的儿子已经工作,他和老伴挤在上海路一间老旧的房子里。“换新房子?没有经济条件。”
每天一早6点多,老戎和妻子骑车出发上班,到晚上八九点回家。以前,他的办公室里有个沙发床,忙得累了,就躺在上面休息下。因此,有人叫他“席梦思法官”。老戎“辟谣”说,那么多时间在单位,一方面是为了工作,一方面也是要健健身、读读报,“不要传出去我又在加班。”
戎建生已经57岁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说,自己这一辈子有三份职业——农民、军人和法官,法官将是最后一个职业。但在外人看来,法官于戎建生来说,已然是一份事业。
当然,事业中也有遗憾。这是戎建生总会挂在嘴边的“不满足”。“零基础、零积累,进入鼓楼法院。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我感觉专业知识太重要了,很多经验都是‘吃几堑长一智’得来的。”但有一点,戎建生是有底气的,他说,这么多年下来,从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情。
采访中的感动
印象中的法官,应该是铁面无私,一脸严肃。可初见戎建生,更像是偶遇一位老熟人。尽管一身西装,胸前挂着徽章,但他灰白头发下的面容,总给人一种爽朗、平和的感觉。偶尔也会埋怨太辛苦,但书记员宋婷婷说,喜欢跟着老戎,因为他人很好。
其实,作为一名法官,又何止一个“人好”,就能担当得起?看似平凡的工作生涯,戎建生却用“时时刻刻面临着考验”来描述。背后的意思,不言自明。戎建生的坚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感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力量。
2008年9月3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戎建生却牢牢记在心里。他说,那一天,自己用上了手机,感觉很新鲜。这是多么“落伍”的节奏!可戎建生的那份责任心却从不落伍。每次外出回来,他都会查看办公桌上的电话,把每个未接号码拨回去。他知道,电话那端一定等着一个有话要说的人。
社会新闻现代快报 [微博] 2013-12-16 07:40 我要分享
文章链接http://js.qq.com/a/20131216/00191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这辈子如果收人家一分钱,开除公职、开除党籍。”20多年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次会议上,“新人”戎建生的这句话,引来哄堂大笑。他很纳闷,很正常的一个承诺,大家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从门外汉到书记员,再到如今的老资格审判员,戎建生一直坚守着“不收一分钱”。慢慢地,他体会到哄笑背后的原因。可老戎没有改变,面对种种诱惑、考验,他选择了拒绝。再过几年,这位经常骑自行车送达文书的“另类法官”就要退休了。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工作20多年,他对得起良心,很满足。
从门外汉到老资格,好学的他磨亮衣袖
1988年11月19日,转业军人戎建生进入鼓楼法院。当时,在这个做过3年农民、当了13年兵的门外汉看来,法院是个相当神秘的地方,吃官司、离婚等都要来这里。“报到后,办公室主任抱来一堆《人民司法》,说看这个很有用。”戎建生说,后来,院领导召集他们这些新人开会,才搞懂法院到底是干嘛的。
也就是这次会议,让戎建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用”,心头升起一股神圣感。他说,来到法院像是再次进入军队,有种那个年代特有的、“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归属感。同时,他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因为什么都不懂。
没过多久,戎建生被分到民庭,成为一名书记员。“做了3年书记员,感觉很辛苦。”戎建生说,民庭案件多,经常是些鸡毛蒜皮、司空见惯的事情,面对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1992年5月8日,戎建生首次作为民庭的审判员“单飞”。当天,他成功调解一起离婚案。这么多年来,戎建生办的案子已足有四五千件。
如今,戎建生已是鼓楼法院民一庭的“老资格”了。但他仍为自己没能成为“权威”而常叹,“别看我要退休了,其实还没毕业呢。”所以,他依旧刻苦得像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12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看见,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这位老法官上衣的袖口、前胸位置,被磨得发亮。
20多年来唯一一次“被吃请”,他也公布出来
如果工作只是办案,对于不爱交际的戎建生来说,或许是件更幸福的事。但他说,这么多年下来,真是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考验,“办案和请客送礼、人情、利益、面子、金钱、关系,等等,紧紧连在一起。很多案子,都要克服这些因素的干扰。”
可戎建生忘不掉刚进法院时讲的那句承诺。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多年前,一位曾带过自己的老法官约他吃饭,到中山北路的一家饭店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妙。
“我当时正在办一起离婚案,当事人竟然也坐在饭桌上。”碍于老师的面子,戎建生不好直接离去。他说,吃那顿饭味同嚼蜡,吃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事后,戎建生把这个情况公布出去,告诉了另一方。“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邀请吃饭。”
现在看来,有人感觉奇怪,戎建生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不就一顿饭么,至于这么认真?老戎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办案子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果明天你是我的当事人,今天坐在一起,像话么?”
从不谋私,他妻子还是个保洁员
正因此,戎建生在业内得到了一些难听甚至恶毒的绰号,这里面有不理解、埋怨甚至记恨。这位老法官倒是淡定,他说,不通融不代表完全不讲人情。“有碍公平的事情,绝不能做。但道理肯定要向当事人讲清楚,不能板着脸不理别人。至于对方理不理解,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老戎的“百毒不侵”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曾“检讨”说,自己都吃过学生的饭,戎法官的这份坚守确实不容易。戎建生曾经的学生、现在的鼓楼法院副院长黄德清告诉记者,老戎的妻子是个保洁员,没有正式工作。如果他动用工作中接触到的关系,给妻子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人情案、关系案,总感觉关系能打通一切。现在不就流行这些么?”业内的“规则”,戎建生不是不懂。但他总能拍着胸脯讲,绝不会去拿着手里的资源,换取个人利益。没了“交流”,会不会感到孤独?戎建生回答,在外面基本没有交往,自己一天到晚忙得很。
骑车带着书记员送达文书
在鼓楼法院的一间储藏间里,停着一辆老旧的凤凰牌自行车,那是老戎的“座驾”,他每天骑着上下班。有时,老戎还要骑着自行车,带上书记员宋婷婷,送达文书。“现在送达文书,可以用电邮,或者邮寄,没有规定必须上门送达,但戎审却坚持骑车去送。”宋婷婷说。
戎建生说,尽管现在还能坚持骑车送达文书的法官已经不多了,但这种方式好处多多。“我们一般是送距离法院近的,骑车不堵,方便。上门找当事人,也是对他们负责。”老戎解释,送达的文书中,很多都是起诉状,要让对方知道,否则容易出事的。
自嘲没出息的他,有股“对得起良心”的底气
20多年的工作生涯,让戎建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却时常自嘲“最没有出息,很另类。”老戎说,这么多年,一直在民庭工作,自己没有任何变化。当被问起是否厌烦现在的状态?他摆摆手,说别人干一行厌一行,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一点都不怨。”
有人曾拿从业20多年的律师,和戎建生比待遇,老戎说,从没想过自己一年可以领到10万元的工资,已经很满足了。记者了解到,老戎的儿子已经工作,他和老伴挤在上海路一间老旧的房子里。“换新房子?没有经济条件。”
每天一早6点多,老戎和妻子骑车出发上班,到晚上八九点回家。以前,他的办公室里有个沙发床,忙得累了,就躺在上面休息下。因此,有人叫他“席梦思法官”。老戎“辟谣”说,那么多时间在单位,一方面是为了工作,一方面也是要健健身、读读报,“不要传出去我又在加班。”
戎建生已经57岁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说,自己这一辈子有三份职业——农民、军人和法官,法官将是最后一个职业。但在外人看来,法官于戎建生来说,已然是一份事业。
当然,事业中也有遗憾。这是戎建生总会挂在嘴边的“不满足”。“零基础、零积累,进入鼓楼法院。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我感觉专业知识太重要了,很多经验都是‘吃几堑长一智’得来的。”但有一点,戎建生是有底气的,他说,这么多年下来,从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情。
采访中的感动
印象中的法官,应该是铁面无私,一脸严肃。可初见戎建生,更像是偶遇一位老熟人。尽管一身西装,胸前挂着徽章,但他灰白头发下的面容,总给人一种爽朗、平和的感觉。偶尔也会埋怨太辛苦,但书记员宋婷婷说,喜欢跟着老戎,因为他人很好。
其实,作为一名法官,又何止一个“人好”,就能担当得起?看似平凡的工作生涯,戎建生却用“时时刻刻面临着考验”来描述。背后的意思,不言自明。戎建生的坚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感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力量。
2008年9月3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戎建生却牢牢记在心里。他说,那一天,自己用上了手机,感觉很新鲜。这是多么“落伍”的节奏!可戎建生的那份责任心却从不落伍。每次外出回来,他都会查看办公桌上的电话,把每个未接号码拨回去。他知道,电话那端一定等着一个有话要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