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护:五陉古城 苍天护佑
今天的井陉县城在微水镇。这是1958年将获鹿县和 井陉矿区合并 为井陉县,县委等各机关迁至微水镇后崛起的新城。在此之前,井陉县治所在今天的天长镇,再往前,井陉县治所在天护。
从微水镇向西北方向行驶约15公里,有一个规模不大、看上去平凡无奇的村庄——天户村,这就是天护古城所在地。这一带如今属矿区管辖。在村北农田里,还可以看到一段高约两米、长约五六米的夯土城墙。学者们依据城墙遗迹测量,推断古代的天护城是一座东西长430余米、南北宽400余米的方形城池。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附近发现的磨光有肩石锤等文物,为这里的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实物证据。但发现最多的还是战国时期的遗存,在天护西部丘陵上,出土了多件战国时期灰陶罐、陶豆、陶壶及绳纹板瓦残片等,在天护东部又发现有战国刀币,说明至迟在战国时期这里已形成村落。近年专家又发现,天护古城的夯土城墙,其构筑方法与战国时期的赵国东垣、房子、石邑、灵寿、元氏等古城城墙相同,因此将天护古城的构筑年代定为战国后期赵国筑,并考证当时赵国的“五陉城”,指的就是天护城。
井陉这个名字,大约出现在战国晚期,之前赵国依据这里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而取名“五陉”。传世战国货币中有一种圆肩圆足三孔布币,专家将上边一种文字释为“五陉”,并考证即为当时的五陉城、后来的天护城所铸。由此可知天护城的构筑年代,应在战国后期即赵惠文王八年至二十八年之间(公元前291年至公元前271年)。
从秦朝开始中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刘邦在位时,在天护城设置了井陉县,《清一统志》记载:“井陉故城,在今县北。汉置,后汉至唐皆治此。”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在山西起兵反叛,手下爱将刘建一路向东,打到五陉城时,久攻不下,准备放火烧城门,又逢天降大雨,于是感叹“上天护佑,此城不灭”,退兵而去,从此,五陉城改名为“天护城”。解放以后人们写字简化,将天护写成“天户”,村名也就改为“天户村”。
有意思的是,民间一直传说天护城是宋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洪州城”,清雍正年间的县志上也说“横州城”在天户村。其实井陉并没有横州城。民国《井陉县志料》里已明确指出,横州实为恒州之误。唐代井陉县属恒州管辖,碑石文书中多称天护为“恒州井陉县天护城”,后来县治迁到天长,百姓不知其意,就将天护简称为恒州,并讹传为横州,再加上井陉方言中“横”读“洪”音,久而久之,就附会到穆桂英故事中的“洪州城”上去了。
自建城至唐末一千多年来,天护一直是井陉的中心城市,其四周的丘陵高地上发现有战国、两汉至唐代的墓葬,出土文物既有战国的陶器,也有唐代的瓷器,还有宋代的石佛像。今天的天户村虽已没有往昔的繁华,但遗存的唐代寺庙、经幢以及宋代石桥等文物,仍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不寻常。
今天的井陉县城在微水镇。这是1958年将获鹿县和 井陉矿区合并 为井陉县,县委等各机关迁至微水镇后崛起的新城。在此之前,井陉县治所在今天的天长镇,再往前,井陉县治所在天护。
从微水镇向西北方向行驶约15公里,有一个规模不大、看上去平凡无奇的村庄——天户村,这就是天护古城所在地。这一带如今属矿区管辖。在村北农田里,还可以看到一段高约两米、长约五六米的夯土城墙。学者们依据城墙遗迹测量,推断古代的天护城是一座东西长430余米、南北宽400余米的方形城池。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附近发现的磨光有肩石锤等文物,为这里的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实物证据。但发现最多的还是战国时期的遗存,在天护西部丘陵上,出土了多件战国时期灰陶罐、陶豆、陶壶及绳纹板瓦残片等,在天护东部又发现有战国刀币,说明至迟在战国时期这里已形成村落。近年专家又发现,天护古城的夯土城墙,其构筑方法与战国时期的赵国东垣、房子、石邑、灵寿、元氏等古城城墙相同,因此将天护古城的构筑年代定为战国后期赵国筑,并考证当时赵国的“五陉城”,指的就是天护城。
井陉这个名字,大约出现在战国晚期,之前赵国依据这里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而取名“五陉”。传世战国货币中有一种圆肩圆足三孔布币,专家将上边一种文字释为“五陉”,并考证即为当时的五陉城、后来的天护城所铸。由此可知天护城的构筑年代,应在战国后期即赵惠文王八年至二十八年之间(公元前291年至公元前271年)。
从秦朝开始中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刘邦在位时,在天护城设置了井陉县,《清一统志》记载:“井陉故城,在今县北。汉置,后汉至唐皆治此。”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在山西起兵反叛,手下爱将刘建一路向东,打到五陉城时,久攻不下,准备放火烧城门,又逢天降大雨,于是感叹“上天护佑,此城不灭”,退兵而去,从此,五陉城改名为“天护城”。解放以后人们写字简化,将天护写成“天户”,村名也就改为“天户村”。
有意思的是,民间一直传说天护城是宋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洪州城”,清雍正年间的县志上也说“横州城”在天户村。其实井陉并没有横州城。民国《井陉县志料》里已明确指出,横州实为恒州之误。唐代井陉县属恒州管辖,碑石文书中多称天护为“恒州井陉县天护城”,后来县治迁到天长,百姓不知其意,就将天护简称为恒州,并讹传为横州,再加上井陉方言中“横”读“洪”音,久而久之,就附会到穆桂英故事中的“洪州城”上去了。
自建城至唐末一千多年来,天护一直是井陉的中心城市,其四周的丘陵高地上发现有战国、两汉至唐代的墓葬,出土文物既有战国的陶器,也有唐代的瓷器,还有宋代的石佛像。今天的天户村虽已没有往昔的繁华,但遗存的唐代寺庙、经幢以及宋代石桥等文物,仍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