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诸城吧 关注:2,094贴子:8,512

萧颖士《游马耳山》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凡介绍马耳山的文字资料,形容其历史之悠久,景观之壮丽,或积蕴之厚重,往往首先推举唐代名士萧颖士的五言长诗《游马耳山》,尤其是诗中的“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等名句为证。于是想找篇文章看看,进一步了解一下萧老夫子名作《游马耳山》的其他内容,却发现,汗牛充栋、不计其数的互联网文章内,居然没有一篇关于《游马耳山》的赏析文章。返回来再读《游马耳山》,真不愧为名士大作,词句深奥,文字晦涩,几乎没法读懂。无奈何,只好借助互联网搜索之便利,尝试作一简单赏析。


IP属地:江苏1楼2013-12-20 12:11回复
      一、萧颖士其人
      萧颖士,(708-759,一说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一说山东兰陵(今苍山)人。
      资料介绍,萧颖士为南朝梁之宗室后裔,世为官宦之家。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四岁能文,10岁补太学生,19岁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久未复命,被劾免官。后召为集贤校理,因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心有不平,作《伐樱桃树赋》以讥刺,触怒林甫,遂免官。曾依《春秋》体例,撰写编年史百篇。史官韦述荐以自代,召为史馆待制,不肯屈事李林甫,再度免官。后李林甫死,在安史乱中,曾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终官扬州功曹参军,因称“萧功曹”。颖士一生刚直有节,仕途多舛,最后弃官而去,客死汝南,门人共谥曰文元先生。
      萧颖士高才博学,自恃才华,傲慢无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留客濮阳教授,以推引后进为己任,教诲弟子坚持道德与文章,认为“学也者,所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而已”,反对“征辨说,摭文字”,人称萧夫子。倭国派遣使臣来朝,愿聘请萧夫子为师,因中书舍人张渐等反对而止。萧颖士作品众多,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萧颖士《游梁新集》3卷、文集10卷、《萧梁史谱》20卷,均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其中《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0首,《游马耳山》为其中之一。(以上摘编自百度百科)

    (网络图片)


    IP属地:江苏2楼2013-12-20 12:12
    回复
      2025-05-20 21:02:01
      广告
        二、萧颖士游马耳山的时间与背景
        萧颖士生于鲁南(或皖北),仕于长安,外任流寓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多地,性好游山乐水,时常私自离职出游,逐胜郊野;更兼一生仕途坎坷,一直不太顺利,经常挨贬遭罢,按照他同时代齐名才子李华的说法,“为金坛尉也,会官不成;为扬州参军也,丁家艰去官;为正字也,亲故请君著书,示终篇,御史中丞以君为慢官离局,奏请罢职;为河南参军也,僚属多嫉君才名,上司以吏事责君,君拂衣渡江……”,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萧老夫子对这些并不当回事,贬职罢官正好借此机会到处游走,因此一生中游历的名山大川当不在少数。如唐代天宝初年,也就是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萧颖士刚刚选到朝廷的秘书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担任秘书正字,是个正九品下的小官,负责校阅典籍、刊正文章等工作。这时接受了一个差使,就是到河北南部以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到民间搜求遗书,由于久未复命,被免职罢官。至于为什么久未复命,典籍上没有记载,想必就是游山玩水太开心了,把原来的差事给忘了。


      IP属地:江苏3楼2013-12-20 12:13
      收起回复
          不过萧颖士什么时间浏览的马耳山,却找不到具体的文字记载。不过可以分析,萧颖士跟山东半岛有关的游记有三篇,除了《游马耳山》外,另两篇分别是《蒙山作》和《羽山》,蒙山、羽山、马耳山在地理上距离都不算很远,都在二三百华里,因此,当为萧老夫子同一时期所作。具体时间,很可能就是萧颖士中进士的那一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依据是萧颖士的好友、同时代的才子李华在《三贤论》中有载:“……茂挺父为莒丞,得罪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按成之。茂挺初登科,自洛还莒,道邀车发辞哀乞,惟一涕下,即日舍之……”(见王定保《唐摭言》)。


        IP属地:江苏4楼2013-12-20 12:13
        回复
            该段记述描述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萧颖士的父亲在莒州为官,得罪了地方长官张惟一,被抓起来了。当时萧颖士刚刚金榜题名(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得知此事,专程从京城洛阳赶到莒州,在路上截住了张惟一的车驾,当面为父亲求情,其情真,其意切,当即感动了张惟一,将萧父放了。这段故事的具体细节如何不管它了,但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萧颖士“初登科”,“自洛还莒”。这就可以推测一下,萧老夫子办完了父亲的事,又刚刚进士及弟,心情大好,加之性好游山玩水,正好到周边的名山大川游玩一番。蒙山距莒州只有200里不到,是泰山以东第二高峰;马耳山距离莒州更近,只有100里,是鲁东南第一高峰;而羽山则是自古流传的舜帝杀鲧之地,返回洛阳时正好顺道经过,因此顺道一起游览一下,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由此推断,萧颖士写下《游马耳山》的时间,当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夏天。


          IP属地:江苏5楼2013-12-20 12:13
          回复
              三、《游马耳山》原文欣赏
            游马耳山 〔唐〕萧颖士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
            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
            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IP属地:江苏6楼2013-12-20 12:14
            回复
              简要白话文释义及注释: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雄居东南第一高峰,远近周围皆知其名。
                表:靠近,或象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至鲁,鲁为之歌齐诗。季札闻乐云: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
                服,读作富:地域、古时行政区域名称。《书·禹贡》:五百里甸服。《史记》有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另外,服之去声读音为古时用法,用在此处更符合唐人对平仄的讲究。东服:东部沿海地区。


              IP属地:江苏7楼2013-12-20 12:18
              收起回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层峦叠嶂绵亘入海,云遮雾罩莫辨地空。
                  合沓:重迭,攒聚。南朝宋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另萧颖士《蒙山作》: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溟涨:溟海与涨海,泛指大海。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宋司马光《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因思瓯闽远,南走侵溟涨。
                  太清:天空。《楚辞·九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亦霄而凌太清。


                IP属地:江苏8楼2013-12-20 12:19
                回复
                  2025-05-20 20:56:01
                  广告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有幸当此初伏时节,骄阳不烤清凉幽径。
                    初伏:当年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持续10天。
                    炎精:太阳。《宋书·武帝纪下》: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山溪水流忽隐忽现,峭壁藤帘起舞随风。
                    覆萝:覆盖在崖壁悬崖上的植物藤蔓。


                  IP属地:江苏9楼2013-12-20 12:19
                  回复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步步登高气候变幻,仰观俯察难辨阴晴。
                    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山谷深处烟雨霏霏,崖畔峰顶云散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乾坤博大厚载万物,宜种宜植滋润繁荣。
                      含养:包容养育。《后汉书·郎顗传》: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乐府诗集》北周《徵调曲》: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


                    IP属地:江苏10楼2013-12-20 12:20
                    回复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崖畔岩顶野果醇香,洞穴深处仙人遗踪。
                        挹,伸手摘取。《说文》:挹,抒也,从手,邑声。
                        桂髓,泛指美酒。明清民间《仙乩咒》:烹白翁,煮黄梁,斟桂髓,酌兰浆。桂髓之另一义指瓜类。《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通州物产志》:香瓜,有桂髓、蜜罐子、蓟州青、月下白……诸种。萧颖士此处以桂髓指代好吃的野果。马耳山有众多美味野果,如山茄子、拖拉盘、山梨子等。
                        瑶英,玉之精华,泛指佩带之饰物。晋张协《七命》:错以瑶英,镂以金华。元吴全节《获玉印》:瑶瑛篆刻镇华阳,犹带宣和雨露香。萧颖士此处用以指代修仙问道之人的遗物。马耳山后坡有仙人洞,但地处北坡山腰,冬季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不堪作为修炼之所。但山前坡有人工开凿之洞穴,极有可能为北魏拓跋时代之遗物。洞中自古即化外人修炼之场所,至今遗迹俨然。萧颖士游山进洞,拾得仙人遗物,当有可能。马耳山周边除此洞以外,更无其他洞穴,由此更可推断,萧颖士系从南坡上山。
                        萧老夫子拾瑶英之洞穴,极有可能就是下图所示之洞穴(具体位置详见本贴吧《老雷神仙的石屋》一文)。根据洞穴风化情况分析,该洞穴可能为北魏拓跋王朝时期人工开凿的产物。当时全国各地尊佛重道,到处开山挖洞造像,山东半岛那时已经归入拓跋王朝版图,因此有人开凿此洞用于宗教活动是完全有可能的。


                      IP属地:江苏12楼2013-12-20 12:21
                      回复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草树掩蔽小径幽然,何人在此修道成仙?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潜心皈依无极太上,弘愿卧栖山野茅蓬。
                          葛许:葛指葛洪葛天师,许指许逊许真君。此处以葛许指代崇拜对象。
                          尚:托付,寄托。
                          宿心,指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实欲执青节,从白霓,陪饮昆仑之庭,观化玄元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弥:弥满,弥久。弥愿,一心一意,持久不懈。
                          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此处泛指修炼之地。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委华驷而辔蛟龙,或弃神州而宅蓬瀛。


                        IP属地:江苏13楼2013-12-20 12:21
                        回复
                          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堪叹世人名利所累,纠结难尽忠孝之情。
                            太息:叹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迟回:.迟疑,犹豫。《魏书·郭祚传》:高祖叹谓祚曰:卿之忠谏,李彪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复决。


                          IP属地:江苏14楼2013-12-20 12:21
                          回复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欲托清虚难舍世事,修真还虑正果难成。
                              还丹:道家术语,丹砂烧成水银之后,放置到一定时间水银又还原成丹砂,称之为还丹。此处指修炼。
                              远术,指礼乐。《后汉书·方术传论》:至乃诮噪远术,贱斥国华。李贤注:远术,谓礼乐。此处应泛指世间俗务。
                              养素:修养以保持本性。宋王禹偁《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伏见终南山处士种放 ,山林养素,孝友修身。
                              幽贞:泛指隐士。


                            IP属地:江苏15楼2013-12-20 12:21
                            回复
                              2025-05-20 20:50:01
                              广告
                              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安得慨然解脱羁绊,飘然而去得道成仙?
                                玉京,天外仙境。道家传说元始天尊居玉京山。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能变人世间,攸然是玉京。
                                以上初步考证赏析,水平所限,谬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本文原创首发,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IP属地:江苏16楼2013-12-20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