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崖畔岩顶野果醇香,洞穴深处仙人遗踪。
挹,伸手摘取。《说文》:挹,抒也,从手,邑声。
桂髓,泛指美酒。明清民间《仙乩咒》:烹白翁,煮黄梁,斟桂髓,酌兰浆。桂髓之另一义指瓜类。《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通州物产志》:香瓜,有桂髓、蜜罐子、蓟州青、月下白……诸种。萧颖士此处以桂髓指代好吃的野果。马耳山有众多美味野果,如山茄子、拖拉盘、山梨子等。
瑶英,玉之精华,泛指佩带之饰物。晋张协《七命》:错以瑶英,镂以金华。元吴全节《获玉印》:瑶瑛篆刻镇华阳,犹带宣和雨露香。萧颖士此处用以指代修仙问道之人的遗物。马耳山后坡有仙人洞,但地处北坡山腰,冬季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不堪作为修炼之所。但山前坡有人工开凿之洞穴,极有可能为北魏拓跋时代之遗物。洞中自古即化外人修炼之场所,至今遗迹俨然。萧颖士游山进洞,拾得仙人遗物,当有可能。马耳山周边除此洞以外,更无其他洞穴,由此更可推断,萧颖士系从南坡上山。
萧老夫子拾瑶英之洞穴,极有可能就是下图所示之洞穴(具体位置详见本贴吧《老雷神仙的石屋》一文)。根据洞穴风化情况分析,该洞穴可能为北魏拓跋王朝时期人工开凿的产物。当时全国各地尊佛重道,到处开山挖洞造像,山东半岛那时已经归入拓跋王朝版图,因此有人开凿此洞用于宗教活动是完全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