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吧 关注:38贴子:104
  • 2回复贴,共1

《凤凰周刊》:《国军抗战全纪实》用影响修复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埋头创作《国军抗战全纪实》时,陈钦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这部“处女作”日后竟会刷新中国纪录片的历史纪录,创造出近3亿次网络点击量的奇迹。
尽管,人们早已厌倦了电视荧屏上雷人的抗日“神剧”,但他的这部以国军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却以其鲜活的历史画面、详实的统计数据和动人的解说词,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
近日,《国军抗战全纪实》第二部已经制作完成,集总策划、总编导、总撰稿和制作人为一身的陈钦告诉记者,第二部主要以人物为主线,讲述数十位国共将领的抗战故事,不日将在某知名网站与观众见面。陈钦还透露,现在第三部已排上创作日程,将以抗战老兵口述为主,让抗战亲历者讲述他们的抗战史。


1楼2013-12-20 17:10回复
    “三不”创作原则
    实际上,关于国军抗战史,无论文字还是影像,在国内的资料都不全,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收集。他们首先对抗战各个阶段、各个层面进行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资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或音像制品、互联网、国外学术期刊。
    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难题是,当年留下来的历史影像非常稀少,它们大多是当时美国或日本的战地记者拍的,而且只有少数战役被拍摄下来,大部分的战役是没有影像资料的。再加上年代久远,许多镜头已经分不清拍摄时间和地点,这也加大了制作纪录片的难度。
    因此,陈钦只能把一些战斗场面重复使用,实际上,这也是历史纪录片的通行做法,比如讲述美苏大战的《二战全纪实》就是如此。
    陈钦解释说,“我们更多的是靠文字来传递信息,以解说词为主,视频画面是一种氛围的烘托和场景的渲染,要完全实现‘声画对位’很难,很多战争场面难以去考究,许多历史影像资料的来源,也都是语焉不详的。”
    虽然,陈钦坚持资料来源的真实性,所有素材都必须经过审慎地过滤、研究,“不允许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但他同时知道,要还原绝对的真相是不切实际的。
    他对整个创作团队提出“三不”原则:一是不评价,用客观事实把国军的22次会战全部呈现出来;二是不对比,只谈国民革命军正面抗日战场的那些事,不与其他任何一方势力做比较;三是不臆想,一切以历史资料为准绳,不一定具有绝对说服力,但是一定要有出处,经得起考据。
    本文摘自凤凰网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7463


    2楼2013-12-20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