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网吧 关注:4贴子:54
  • 0回复贴,共1
从小喝着易水河、拒马河的水长大,即便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故园的山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明月仿佛都是不一样的。走遍天涯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
我自爱我的故乡,那潺潺的易水来自远古。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的釜山合符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后山建庙宇祭祀祖先。蚕姑坨的缫丝洞见证着中国美丽丝绸的起源,轩辕黄帝的正妃西陵氏嫘祖原来竟是我们这里一位美丽的蚕姑。号称洪崖先生的伶伦在这里调五音、制六律创造出了最早的音乐。洪崖山不绝的香火讲述着这方神奇土地上最古老的传说。北福地的先民、有易氏牧者,最早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肇启了我们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我自爱我的故乡,那滔滔的易水源自太行。巍巍太行,挺立起的是一种精神。华北平原,舒展开的是一种坦荡。天府肥沃之土,燕国迁都至此;地理险要之塞,畿南第一雄关西峙。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富国强兵;荆轲刺秦王气贯长虹慷慨悲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龙穴砂水,无美不收”,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同样钟情于这方水土,将自己的万年吉地选在这里,建造起清西陵。从此我们知道了易县不仅是尊贤重义之地,也是乾坤聚秀之区。
我自爱我的故乡,那柔美的易水河自古以来就文气氤氲。县城内的候台,是三千年前的气象台。察物候,观天象,定四时,功不可没。洛阳牡丹名扬天下,谁知洛阳牡丹竟源于隋时的易州。端砚、歙砚、徽墨,文人至爱,追本溯源,仍在易州之地。大唐玄宗皇帝御注的《道德经》被书法家苏灵芝书写在龙兴观的经幢上,历经千载。清末的翰林陈云诰不只是易县的一代首富,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大家。就连当代书法巨臂启功的童年仍然是在易县度过。《牡丹之歌》的作曲唐诃是易县人,播音界的泰斗张颂也是易县人。当代的易县人有巨大成就的丝毫不逊色于古代。只是我们知道的有限而已。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更应成为我们的榜样。
我自爱我的故乡,云蒙山传说着鬼谷子授徒的传奇,狼牙山讲述着五勇士悲壮的故事,望龙湖山水相依如诗如画,易水湖水天一色自然神韵。有山村的质朴,有城市的宜居,有文化的熏陶,更有精神的挺立。这就是我们的故乡——易县。


1楼2013-12-21 17: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