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遂亮吧 关注:17贴子:475
  • 4回复贴,共1

张炜:带头大哥案会否导致私募基金遭清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7年07月12日 09:21 中国经济时报
  财经观察-本报记者 张炜

  “带头大哥777”的被拘,使得私募基金再次笼罩在阴影下。市场纷纷议论,此案是否会导致私募基金遭清理?不少人认为,未来私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将不容乐观。

  据称,“带头大哥777”违反《证券法》的行为,引起了证监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证监会相关部门遂与公安部联系,要求协同办理此事。目前与“带头大哥777”有关的多个银行账户已被警方冻结。经司法部门连日调查,最后确认此次涉案金额已超过1000万元,主要敛财途径是利用QQ群、博客和个人网站,通过加盟会员的形式向广大网友收取会员费。另外,“带头大哥777”在博客中所自我介绍的的身份与经历均为伪造。

  “带头大哥777”的敛财之道,属于前无古人的“创新”,违法的原因却很简单。根据相关规定,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而“带头大哥777”所经营的机构不但没有被批准,也没有在证券监管部门有任何备案。券商研究机构的人员尚需要执业经营,不允许成为“黑嘴”,“带头大哥777”利用网络敛财自然难有好结果。“带头大哥777”有无罪行,又有多严重,司法部门会给出说法。对投资者来说,需要从“带头大哥777”一案中,多一份清醒,多一次投资者教育。这再次说明当前投资者教育的基础非常薄弱,行为盲目的股民不在少数。

  “带头大哥777”被拘事件,会不会使私募基金的日子更加难熬?私募基金至今处于灰色地带,属于“妾身未明”,合法与否及其前途该如何的争论不断。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去年发表“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创新机制的形成”演讲时指出,“国内已具备了建立私募基金的环境,要给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在不少评论看来,吴晓灵的讲话透露出,官方极有可能让原本“妾身未明”的私募基金,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坦然现身在阳光下。而根据之前学者的推断,中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可能在8000亿至9000亿元左右。去年以来股市的“狂涨”,更有可能使得私募基金的数量进一步膨胀。“带头大哥777”之所以有人“拥戴”,博客点击超过3000万,很大程度上是分享了牛市财富效应。若不是牛市使得“带头大哥777”的预测多次成功,若不是牛市激起那么多人对股市财富的梦想,“带头大哥777”到哪里去寻找“簇拥者”?

  假如说“带头大哥777”属于私募基金的行为,实际是对私募基金的“亵渎”。如果欺诈行为横行,私募基金会有生存空间吗?相关政府人士曾指出,若向特定对象发行,而且发行份额不超过200份,即可视为私募发行。“特定对象”必须是“合格的投资人”,既包括机构投资者,也包括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投资者,但需要政策对“合格的投资人”作出界定。显然,“合格的投资人”参与的私募基金,本身不能够是一场骗局,与公募一样是应该受到监管的。“带头大哥777”伪造“辉煌”的证券从业经历,或许是为了增加大家的信任,属于其“无奈之举”。然而,这即便是善良的谎言,也是不能够有存在基础的。可以明确的说,“带头大哥777”的敛财与国际上合规的私募基金行为,根本是两回事,是属于法律不允许的违法行为。

  “带头大哥777”一案还没有结果,但人们已经看到了私募基金的微妙前景,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加强,有可能使私募基金更加难有合法的身份。这样就引起不少人士的担忧,会不会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利?其实,将私募基金“消灭”未必是一件容易事,如果不尽早使私募基金有明确的发展前途,现身阳光下接受监管,只会使投资者更加辨不清对与错、真与假,“带头大哥777”一类的则有机可乘。用有识之士的话来说,“因噎废食将是一种极大的倒退。” 




1楼2007-10-22 10:03回复
    基金经理被疑利用监管疏忽 做空期指饱私囊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8日 08:24   北京商报
         商报讯 (记者 崔吕萍 陈洁 周科竞) 股市近一月的深幅调整让基金净值损失惨重,但对部分基金经理而言,近期调整不仅无碍其报酬,甚至还可能利用监管层在股指期货制度设计上的“疏忽”而大捞一笔。
         “虽然明文规定券商基金员工不得炒股票,但却没有任何一部规章规定他们不得炒作期指。”有业内人士昨日向本报爆料称,在近一个月股指超过600点的大跌中,有部分基金经理以个人名义做空期指谋私利。“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部分基金的大举卖出砸盘与基金经理大肆做空期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该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
         根据证监会《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包括期货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内的员工不得参与期货交易。而证券从业人员相关办法中也表明,禁止相关人员参与证券市场的炒作。但两项办法至今未对基金及券商从业人员能否参与股指期货投资进行规定。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空子’。我听说,已经有基金经理自己在股指期货中做空了。”一位券商业内人士表示,“为什么选择做空很简单,一方面因为他们手里有筹码,做空比较容易;一方面是他们也确实不看好后市,选择做空之后,他们很可能用基民的钱砸盘,名义上是应对赎回压力,实际上是中饱私囊。”该人士称。
         这些猜测并未得到基金业的证实。“不要以基金减仓做证据,现在减仓主要是此前过于乐观看待后市,因此在做补救,与个人利益无关。”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称。但期货公司对此却有新的看法:“作为特别法人机构,基金公司尚未获许参与期指交易,不排除基金经理先以个人名义参与期指,先做功课。”某期货公司人士表示。该人士称,如果猜测属实,参与其中的基金经理早已利用职务之便赚得盆满钵溢。
         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某基金经理从上市第一天开始做空5月合约直至昨日收盘,在不考虑用浮盈开仓的情况下(期货属于保证金交易,投资者获利头寸不需平仓就能自动增加可用资金,利用这部分资金开立新的头寸叫做用浮盈开仓),空方投资者10手合约的开仓价位为3450点,最新价位为2719点,下跌731点,10手合约获利731×10×300=219.3万元。如果这10手合约在浮盈够开仓一手便开新仓,那么经过5月合约从3450点跌至2719点,理论上讲10手合约已经增加至36手,获利436.83万元。
         “如果基金经理自己在股指期货中买空,同时在基金中减仓,确有滥用职权的嫌疑。”证券律师郑名伟表示,“另一方面,如果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内部人士知晓基金公司近期减仓策略,此后在股指期货中买空,也有同一性质”。
    


    2楼2010-05-18 12:17
    回复


      7楼2010-05-21 19:12
      回复


        8楼2010-05-21 19:13
        回复
          • 123.154.237.*
          5232492


          9楼2010-05-22 0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