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1:8 人生就搿样虚度
自从被祝阿姨救了后,阿宽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觉得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生活了。
毕竟这条命,等于是祝阿姨给他的。他不能再任性了,也不能随意处置了。
他要负责,要活出个人样来,也算是对为救自己落下残疾的祝阿姨的一个交代。
想当初,自己……哎。
因为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阿宽一度觉得人生灰暗、了无希望。
他也一度想过要了却这狗屁倒灶的生命。
但他没这个胆啊。
他上网查了很多种自杀的方式,但即便最不痛苦的在他看来也是难以承受的。他难以承受生命即将结束以及最后的痛苦即将袭来的前一刻的本能的恐慌。
他还是选择浑浑噩噩地活着。
当然,由于他讨厌自己胜过讨厌让他讨厌自己的人和事,所以他还是要惩罚自己。
他要让自己生不如死。
他觉得这么做,其实比死更痛苦——大家一定会这么觉得的吧。死倒来得痛快些呢。
于是他就欣然地这么做了。
毕竟不要付出肉体上痛苦的代价,只是在精神上折磨折磨自己,然后周围的人就会说“唔哇,他真的好痛苦诶,这比死还难受吧”,他想,这时自己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吧。
而且他心里也觉得自己这么做比直接自杀来得高级。
让自己生不如死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自己当作死人来生活。
换句话说,就是处处以死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如死人是不可以有欲望的。
死人是不可以买新鞋子的。
死人是不可以吃好吃的的。
死人是不可以有同伴的。
同性的异性的都不能有。
死人是不会觉得痛苦的。
死人是没有感觉的。
而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一点,就是他需要有一个机制,来维持、来支撑或者说证明自己的这套“自己是死人”的理论。
“自己是死人”可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一个格局。
那自己既然是死人,那自己必须死过一次。
没死过的人,自然就称不上是死人。
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所以自己必须死过一次。
死的经历就是这个格局的核心。
但他偏偏正是因为没有死的勇气才会营造这么一个格局的呀。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他就心想:我是死过一次的人。
他每天都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之前死过。”
但怎么死的呢?他说不出来。
他当然假设过自己曾死于一场车祸,而且还把这个当做事实以此为格局的核心生活了两三天,但……
但后来他一不小心又重新假设了一次,这次他假设自己是触电身亡的。
但他立刻又想到了自己之前关于自己曾死于车祸的假设,这么一来,就矛盾了。
矛盾导致事物的发展。
这里事物是他的格局,发展是坍塌。
于是他索性不那么想了。
他只想:我死过一次,但我被赋予了一次新的生命,只是我同时又被赋予了诸多限制,比如不可以有欲望啊、不可以买新鞋子啊、不可以吃好吃的……所以我现在这么活着。其实我是死过一次的。当然,之前的记忆已经被抹去了,我忘了之前是怎么活的了,自然也忘了之前是怎么死的了。
他觉得这套理论体系或者还是称之为格局,说得通,可行。就用了。
这样他就爽了。
死人就是他的通行证。
但他还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确认自己还年轻。
这是很奇怪的。
因为对死人来说,年龄并没有意义。
但他就是在乎。
他今年二十一岁了,虽然长着一张与年龄不相符的娃娃脸,但心却已经老了——这是他的自我评价。
他多次在百度输入“二十一岁 早逝”、“二十一 夭折”之类的词眼,以确定二十一岁就死了的确是算死得早的,而且二十一岁这个年龄本身也确实还算是小的。
之前他也一样地查过“二十岁 早死”、“亡 才二十”之类的。
有时候他也觉得,不自信真的是自己的一大缺陷。
不过后来正好有一天,他正好碰到一个男子,那男子对他说:“其实你死过一次,你知道么?你肯定不记得了。但其实你真死过,只不过你被复活了,然后相关记忆被抹去了。”
他亮眼放光:“不不不,我记得,记得啊!”
男子说:“哦?!你记得?你确定?!你可是死于一场车祸的呀。”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
他高兴地同男子攀谈了起来。
这段对话让他受益匪浅。
他对自己的理论是越来越自信了。
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从楼上掉了下去。
他觉得这下完了,自己不死也残。
而且失重的感觉真是讨厌。
他忽然间觉得,其实自己还是活着的,因为自己现在很怕死。
非常怕死。
而且掉落的过程中还发现四楼有人在偷偷地放顶楼的马戏团。
正当他确信自己必死时他被一位阿姨救了。
而那位阿姨倒受了重伤。
后来多方打听才打听到那位阿姨姓祝,叫祝阿姨。
他内疚极了。
他也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荒谬。
况且他才二十一岁,醒悟还来得及。
于是他推翻了自己之前的那套关于自己已经死了的理论体系。
他要好好活。
自从被祝阿姨救了后,阿宽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觉得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生活了。
毕竟这条命,等于是祝阿姨给他的。他不能再任性了,也不能随意处置了。
他要负责,要活出个人样来,也算是对为救自己落下残疾的祝阿姨的一个交代。
想当初,自己……哎。
因为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阿宽一度觉得人生灰暗、了无希望。
他也一度想过要了却这狗屁倒灶的生命。
但他没这个胆啊。
他上网查了很多种自杀的方式,但即便最不痛苦的在他看来也是难以承受的。他难以承受生命即将结束以及最后的痛苦即将袭来的前一刻的本能的恐慌。
他还是选择浑浑噩噩地活着。
当然,由于他讨厌自己胜过讨厌让他讨厌自己的人和事,所以他还是要惩罚自己。
他要让自己生不如死。
他觉得这么做,其实比死更痛苦——大家一定会这么觉得的吧。死倒来得痛快些呢。
于是他就欣然地这么做了。
毕竟不要付出肉体上痛苦的代价,只是在精神上折磨折磨自己,然后周围的人就会说“唔哇,他真的好痛苦诶,这比死还难受吧”,他想,这时自己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吧。
而且他心里也觉得自己这么做比直接自杀来得高级。
让自己生不如死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自己当作死人来生活。
换句话说,就是处处以死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如死人是不可以有欲望的。
死人是不可以买新鞋子的。
死人是不可以吃好吃的的。
死人是不可以有同伴的。
同性的异性的都不能有。
死人是不会觉得痛苦的。
死人是没有感觉的。
而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一点,就是他需要有一个机制,来维持、来支撑或者说证明自己的这套“自己是死人”的理论。
“自己是死人”可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一个格局。
那自己既然是死人,那自己必须死过一次。
没死过的人,自然就称不上是死人。
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所以自己必须死过一次。
死的经历就是这个格局的核心。
但他偏偏正是因为没有死的勇气才会营造这么一个格局的呀。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他就心想:我是死过一次的人。
他每天都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之前死过。”
但怎么死的呢?他说不出来。
他当然假设过自己曾死于一场车祸,而且还把这个当做事实以此为格局的核心生活了两三天,但……
但后来他一不小心又重新假设了一次,这次他假设自己是触电身亡的。
但他立刻又想到了自己之前关于自己曾死于车祸的假设,这么一来,就矛盾了。
矛盾导致事物的发展。
这里事物是他的格局,发展是坍塌。
于是他索性不那么想了。
他只想:我死过一次,但我被赋予了一次新的生命,只是我同时又被赋予了诸多限制,比如不可以有欲望啊、不可以买新鞋子啊、不可以吃好吃的……所以我现在这么活着。其实我是死过一次的。当然,之前的记忆已经被抹去了,我忘了之前是怎么活的了,自然也忘了之前是怎么死的了。
他觉得这套理论体系或者还是称之为格局,说得通,可行。就用了。
这样他就爽了。
死人就是他的通行证。
但他还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确认自己还年轻。
这是很奇怪的。
因为对死人来说,年龄并没有意义。
但他就是在乎。
他今年二十一岁了,虽然长着一张与年龄不相符的娃娃脸,但心却已经老了——这是他的自我评价。
他多次在百度输入“二十一岁 早逝”、“二十一 夭折”之类的词眼,以确定二十一岁就死了的确是算死得早的,而且二十一岁这个年龄本身也确实还算是小的。
之前他也一样地查过“二十岁 早死”、“亡 才二十”之类的。
有时候他也觉得,不自信真的是自己的一大缺陷。
不过后来正好有一天,他正好碰到一个男子,那男子对他说:“其实你死过一次,你知道么?你肯定不记得了。但其实你真死过,只不过你被复活了,然后相关记忆被抹去了。”
他亮眼放光:“不不不,我记得,记得啊!”
男子说:“哦?!你记得?你确定?!你可是死于一场车祸的呀。”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
他高兴地同男子攀谈了起来。
这段对话让他受益匪浅。
他对自己的理论是越来越自信了。
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从楼上掉了下去。
他觉得这下完了,自己不死也残。
而且失重的感觉真是讨厌。
他忽然间觉得,其实自己还是活着的,因为自己现在很怕死。
非常怕死。
而且掉落的过程中还发现四楼有人在偷偷地放顶楼的马戏团。
正当他确信自己必死时他被一位阿姨救了。
而那位阿姨倒受了重伤。
后来多方打听才打听到那位阿姨姓祝,叫祝阿姨。
他内疚极了。
他也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荒谬。
况且他才二十一岁,醒悟还来得及。
于是他推翻了自己之前的那套关于自己已经死了的理论体系。
他要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