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以改革谋求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谋求更大发展,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要义。<?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一、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平衡因素、拖后腿因素、拦路虎因素。只有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赢得民心、赢得未来;才能有效化解发展风险、满足社会诉求,形成良好的改革生态;才能激发改革积极性主动性、释放人民创造活力。
社会发展成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体现。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文化发展成就、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等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也十分重要,要切实推进这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深化社会领域内的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所有制经济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注。
金融改革的方向,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将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价格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今年价格改革工作的重头戏。改革既要理顺长期扭曲的价格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的破解,几乎都以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为前提。
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树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政治思维,改变价值分配体系的权力结构,提高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