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造就着一国的综合国力与科技竞争力,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值世界第四,2004年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三。一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世界工厂”、“贸易强国”的恶意喧嚣或善意赞誉不绝于耳。那么,我国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制造强国”与“贸易强国”存在何种内在关系?“二次重工化”、“新型工业化” 、制造业的高度化过程中,对外贸易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考察我国的现实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只是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距离“制造强国”与“贸易强国”尚有较大的距离。但是本文研究的结果是:“制造强国”与“贸易强国”并非遥不可及,通过贸易先行拉动制造业的高度化,在市场配置资源前提下政府的积极引导将大大加快我国“制造强国”的发展步伐。
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高度化概述”。主要追溯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对外贸易的促进机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阐明制造业高度化的含义并给出相应的衡量标准。
第二章:“我国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然后判断其所处的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但还只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接着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特有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第三章:“制造业结构升级中外贸促进作用的历史检验”。从我国历史纵向比较的角度做实证分析。笔者主要通过数据分析说明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密切相关的FDI 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性与局限性,属于实证分析的第一部分,着力于突出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对外贸易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中日韩比较”。从国际横向比较的角度来做实证分析。文章主要通过日本制造业发展历史与现实情况,同时结合韩国重化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得出我国制造业的高度化不应完全依靠由市场自发决定的比较优势,除了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外,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其中,对外贸易的先行带动作用是明显的,也是可行的。
第五章:“政策建议”体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前四章的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制造业的高度化,从贸易政策、“大经贸”战略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为我国走向“制造强国”与“贸易强国”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