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乱吧 关注:11贴子:596
  • 13回复贴,共1

『小乱·医学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绪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2、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4、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2-27 08:38回复
    二、阴阳五行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 2)普遍性 3)相对性 4)属性的规定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 3)消长平衡 4)相互转化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①、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②、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③、阴阳互损
    ④、阴阳转化
    4)指导疾病的诊断
    5)知道疾病的防治
    6)归纳药物的性能
    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6、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
    2) 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火”。
    3)土爰稼穑
    4)金曰从革
    5)水曰润下
    7、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的递资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相克太过,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4)相侮:反向制约,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8、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相克规律确立:抑强、扶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2-27 08:39
    回复
      三、藏象
      1、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2、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贮藏精气。
      4、心
      1)生理特性:心在五脏中居于首要地位,对脏脏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
      2) 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血脉。心能推动血液运行。
      ②主藏神。心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的能力。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5、肺
      1)生理特性:肺为娇脏。又称华盖之脏。肺气运动的特点是宣发和肃降。
      2)主要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管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功能。
      ②肺主宣发与肃降。肺气既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又具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宣发:排浊气;向上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将会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全身。
      肃降:吸清气;向下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洁净血液;有利于大肠的向下传导糟粕。
      ③助心行血。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经过血脉汇聚于肺,血液的循行虽然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但心气的盛衰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正是通过肺朝百脉而实现的。
      ④ 肺主通调水道。肺具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
      6、脾
      1)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主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主要生理功能: ①脾主运化。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二方面
      ②脾主升。含升清、升举二个意思。
      ③脾主统血。即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在志为思。
      7、肝
      1)生理特性: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2)主要生理功能: ①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使之调畅的功能。
      (1)调畅精神情志。
      (2)维持气血运行。
      (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
      (4)促进水液代谢。
      (5)调节生殖功能。
      ② 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27 08:40
      回复
        8、肾
        1)生理特点: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
        2)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②主水液。主管水液代谢的功能。一是温煦和推动肺脾等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二是肾气、肾阳对水液代谢的调节是通过“蒸腾气化”、“升清降浊”来实现的;三是司膀胱的开合,排泄尿液。
        ③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9、脏与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 2) 肺与大肠 3)脾与胃 4) 肝与胆 5)肾与膀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2-27 08:40
        回复
          五、体质
          1)体质:又称素质、禀质、禀赋,是人体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隐定的固有特性。
          2)体制的分类:①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类型。
          ②偏阳质: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③偏阴质: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27 08:42
          回复
            六、病因
            (一)外感病因:1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火)邪
            1)风邪:①性质: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他邪
            ②致病特点:易于侵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变化无常;肢体异常运动;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2)寒邪:①性质:寒凉、凝滞、收引
            ②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
            3)湿邪:①性质:重浊、黏滞、趋下
            ②致病特点:易于损伤阳气;易于阻遏气机;易于侵袭阴位;病程缠绵难愈;多见头身肢体困重;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黏滞不爽。
            2疫气
            (二)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2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
            3劳逸过度
            (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1痰饮(需展开再具体)
            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之一。
            2)致病特点∶①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②易扰心神。③症状复杂,变
            化多端。④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2淤血(需展开再具体)
            1)淤血: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
            2)致病特点∶①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瘀塞经脉;伤及脏腑。
            ②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象;脉象。
            3结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2-27 08:43
            回复
              七、病机
              1)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简称“正”,与邪气相对而言,泛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是产生生理机能、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的物质基础。
              邪气:简称“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邪气、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及各种病理产物(如痰饮、水湿、淤血、结石、宿食)等。
              2)发病形式:①感而即发
              ②伏而后发
              ③徐发
              ④继发
              ⑤复发:疾病复发的因素:(1)食复(2)劳复(3)药复(4)重感复(5)其他因素致复(6)自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2-27 08:43
              回复
                八、诊法
                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2)问现在症状:问寒症: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
                问出汗: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有甚者,称为自汗。多源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津液无以固摄而外泄,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
                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阳偏盛,虚热蒸发津液外出为汗,常伴有潮热、红及舌红少苔等症。
                战汗
                绝汗
                问疼痛: 疼痛性质①胀痛、走窜痛∶多见于气滞。
                ②刺痛∶多见于瘀血
                ③冷痛∶多见于寒邪或阳虚。
                ④灼痛∶多见于火邪或阴虚阳亢。
                ⑤绞痛∶多见于瘀血、蛔虫、结石。
                ⑥隐痛∶多见于虚证。
                ⑦重痛∶多见于湿邪。
                ⑧掣痛∶多见于血虚或寒邪。
                ⑨酸痛∶多见于湿邪或肾虚。
                4) 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平脉特点:平脉具有胃神跟三个特点,所谓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从容和换,戒律一致;所谓脉有神,即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所谓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2-27 08:44
                回复
                  九、辨证(六经辨证:叶桂(叶天士)伤寒辨证:张仲景)
                  1、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辨证疾病病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邪袭表,卫气被郁为主要病机。
                  ②为外感病的初级阶段,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③以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脉浮为辨证依据。
                  ④可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甚至喘促等肺气失宣的兼证。
                  2)寒热辨证:辨证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热证: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症候。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耳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候为辨证依据。
                  ③热伤津液,故渴喜冷饮、大便干、尿少色黄、舌干少津等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④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吐血等血症状亦可见之。
                  ⑤寒证热证的鉴别:辨证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做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
                  3)虚实辨证:辨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4)阴阳辨证:辨别症候类别的纲领。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
                  2、气血津液阴阳病辨证1)气病辨证:症状:气虚、气陷、气滞、气逆
                  2)血病辨证:症状: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2-27 08:44
                  回复
                    十、养生、防治、康复
                    1、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调养脾胃。
                    2、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标本先后: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发病先后而言,先发之病为本,后发之病为标;以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1)急则治标:标病或标症甚急,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缓则治本:标病或标症缓而不急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3)标本兼治: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
                    4、正治和反治: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病证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种治疗原则。
                    1)正治: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三因:因人、因时、因地
                    6、康复的基本原则:形神结合,内外结合,药食结合,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结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2-27 08:45
                    回复
                      转自QQ空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2-27 08:45
                      回复
                        二、阴阳五行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 2)普遍性 3)相对性 4)属性的规定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 3)消长平衡 4)相互转化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①、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②、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③、阴阳互损
                        ④、阴阳转化
                        4)指导疾病的诊断
                        5)知道疾病的防治
                        6)归纳药物的性能
                        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6、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
                        2) 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火”。
                        3)土爰稼穑
                        4)金曰从革
                        5)水曰润下
                        7、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的递资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相克太过,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4)相侮:反向制约,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8、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相克规律确立:抑强、扶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2-28 10:58
                        收起回复
                          中医是个好东西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1-13 0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