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君子集团是由荀彧、毛玠、崔琰、何夔等君子为首组成,其政治立场以荀彧的“奉主上以从民望”、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尊汉室结束割据战乱、实现统一为目的,是爱护百姓的进步力量,他们与曹氏集团联合的基础是反对割据分裂,与曹氏集团要取代汉室的目的也有矛盾,司马懿兄弟在政治理念上与君子集团相似,都主张爱护百姓,结束战乱,但是司马懿对统治阶级内部争皇位的立场稍微有区别。司马朗主张五等制,支持曹操建魏国,与毛玠、崔琰等相似都支持五等分封的形式,但不完全支持曹魏代汉,是荀彧、毛玠的春秋霸王理念,荀彧主张效仿晋文公纳周襄王,毛玠主张兴复霸业,都是以尊天子为基础。司马懿则更有远见,早就看出曹操要代汉的意图,也感到汉室危机,不愿屈从曹操代汉,闭门隐居。司马朗与崔琰关系密切,曹操任司空时就给他担任幕僚,与曹操政策不同,司马朗受百姓拥护,不用严刑峻法。他在军民中有崇高威望,才能出众、治军有方,与士兵同甘共苦,指挥的兖州兵后来也成为劲旅,曹操在摩陂大阅兵只赞赏了徐晃所部和兖州兵。司马朗成为曹操重点笼络的对象,曹操建九州,让司马朗担任了列第二的兖州刺史,都督统领夏侯惇等。司马懿与毛玠、崔琰能被重用,毛玠、崔琰在幕府掌实权,都是因为他们是名士有崇高的社会影响力,受到百姓尊重,而且也不反对建立魏国,荀彧则因为反对建魏而被逼死。在曹操准备积极代汉时,对君子集团的压制打击就开始增强,离“奉天子”政策也更远,逼宫日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