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休闲吧 关注:1,568贴子:36,121

曾国藩家书选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凡人作一事,便领全剧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
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家书: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致沅弟


1楼2013-12-29 17:49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2-29 18:03
    回复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推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
      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口念)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
      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莱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
      受用不尽矣。
      家书: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谕纪泽


      9楼2013-12-29 18:11
      回复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
        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11楼2013-12-29 18:13
        回复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
          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
          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
          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
          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
          妄想去计较他。凡多服药饵,求祷神祗,皆妄想也。吾于医药、祷把等事,皆记星
          冈公之遗训,而稍加推阐,教示后辈,尔可常常与家中内外言之。
          家书: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谕纪泽


          12楼2013-12-29 18:13
          回复
            养生五决:一眠食有恒,一饭后散步,一惩忿,一节欲,一洗脚。
            家书:同治五年七月初三日致沅弟


            13楼2013-12-29 18:14
            回复
              凡医生危言深语,切弗轻信,尤不可轻于服药。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上。
              家书:同治五年八月十四日谕纪泽、纪鸿


              15楼2013-12-31 22:35
              回复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6楼2014-01-03 13:04
                回复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8楼2014-01-03 13:09
                  回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9楼2014-01-03 13:10
                    回复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0楼2014-01-03 13:12
                      回复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1楼2014-01-03 13:14
                        回复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2楼2014-01-03 13:16
                          回复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家和则福自生。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3楼2014-01-03 13:18
                            回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4楼2014-01-03 13:20
                              回复